APP下载

对比法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

2017-05-11甘永乐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共性气候现象

甘永乐

在地理复习中,对比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对比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加深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的认识,有助于地理知识系统化,同时也是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共性和个性认识的一种方法。

鉴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多样性,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运用对比法也应该灵活多变,下面我就对比法在复习课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在地理复习课中大致上运用较多的对比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同类对比法

在复习时将学生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在对比其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各自的个性或在个性的基础上抽出共性。

例如在复习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时,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相同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不同的特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冬季低温少雨(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而温带季风气候则是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同时再结合广州和哈尔滨这两个城市的冬季气温进行对比,使学生加深印象并利于克服记忆上张冠李戴和知识泛化的现象。

又如在复习地图知识时,通过对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的概念特征及相关知识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学会判读有关的等值线图。

再如还可以进行“天气”和“气候”的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比较等等。

二、直观对比法

在地理复习中有许多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这些地理知识往往又是复习中的难点,如果在复习中使用直观对比方法把学生熟知的一般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复习,效果较好。

例如在复习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时,可在晚自习的时候进行,把教室的灯全部关掉,然后把手电筒的光照在地球仪上,手电筒的光亮表示太阳光,地球仪上被照亮的一面表示白天,照不到的一面表示黑夜,通过地球仪上一亮一暗两面对比,学生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的抽象过程。

又如在复习海陆的分布与气候时,可以用一碗沙子和一碗水来对比说明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散热不同的原理,并由此拓展到最冷月和最热月等温线分布规律。

三、专题对比法

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在每年的高考备考复习中可以用不同的专题将分布在各区域的地理知识统一起来,通过对比获得一个全面的概念。专题对比法是环绕专门性的题目展开的,常常用于复习阶段。

例如复习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作气候类型复习专题对象,如下表:

通过对比,学生不仅能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又能克服记忆上張冠李戴和知识泛化的现象,达到了全面系统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效果。

四、地图对比法

复习课中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可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猜你喜欢

共性气候现象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