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农村学校校长应做到“三个坚守”

2017-05-11周传俊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源常态校长

周传俊

一、当前农村学校面临的困境

伴随着城镇化发展的风起云涌、深入推进,广大农村学校逐年凸显出规模持续萎缩、年轻教师留不住、质量难把持、管理提升茫然等窘境。

一是学生逐年减少。学生是办学的主体要素,没有了学生,学校焉存?据初步统计,2015年秋季开始,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为90906人。其中,小学生55140)k~,分布在153所(含村小)农村小学的有28953人,分布在县城地区19所学校(含民办)的有26547人;初中生35766人,分布在农村40所学校的有5979人,分布在县城地区12所学校(含民办)的有29787人,且留守学生居多。从这一组数字不难看出农村生源流向及生源吃紧现状。

二是提质量缺少年轻教师。要体现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基本的就是要让留下来在农村就读的孩子享受全面受教育的机会,开齐课程、开齐课时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条办学准则,讲了无数遍,而真正落实在农村学校,则非易事,主要致因就是缺少专业化教师,缺少音体美、英语信息等年轻教师。尽管近几年来通过支教、招录入编等手段来改善这种结构性缺编问题,但是,按照农村学校所需,依然是杯水车薪,其效果依然是蜻蜓点水,支教面窄、量小。招录入编的新教师三五年左右又通过进城、选调等渠道另谋高就,招进来、留不住,合理的补充机制又尚未跟进。年轻专业化教师队伍不稳定,制约了农村学校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是抓管理缺少支撑。历经多年叠加式投入,现在农村学校硬件等方面的条件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而它的短板恰恰在于生源、师资、制度创新及执行力、教师职业情怀等要素。比如涉及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问题,校长们往往会迁就于一些人和事,过多地顾及人际关系与教师個人感受,撒胡椒面,拉不开分配层级。现在的经费报账制,从某种程度上也束缚了校长手中的自主支配权,想通过一些经济杠杆来激发教师积极性,却心有余而报账不给力。民办学校与县城学校对农村生源的冲击,农村校长显得孤立无援、势单力薄。等等类似问题,校长们找不到一个支点来撬动,而日复一日地徘徊在困境之中。

二、新常态下农村学校校长应当做到“三个坚守”

以上现状特征,是经济改革、社会转型给教育带来的阵痛,是一种新常态。作为农村校长,站在这个当口,肩上所负有的就是一种历史责任与担当。为此,应该做到“三个坚守”。

一要坚守“静”。时下,城区学校生源饱满或爆满,认为是学校乃至校长的一种荣耀,农村校长相形见绌;民办学校异军突起,扩张手段隐形多变,农村学校危机四伏;教育改革及一系列制度日新月异,中心任务与琐碎事务接连不断,农村学校跟着后面跑,也难以跟进,甚至连爬带拖都跟不上节拍,只能被动适应,疲于应对。面对如此窘境,我们首先要坚持“心静”,不去追逐“讲面子”的工作状态,少去盲目攀比校际间的生存方式,静心立校,沉下心去,以静制躁,依静生慧,定位立标,躬身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寻找适应外部工作的结合点,挖掘适合自身工作的突破点,形成有利于学校持续健康成长的制度措施。其次,还要做到“身静”,不要时不时泡在会议里,跑在项目上,穿梭在城区与学校之间,甚至连一张纸都要亲自办理。坐不下来,难以沉静,怎能入境?即使因事务难以脱身,也要忙里偷闲,腾出安静的时间与空间,谋一些大事难题,以静致远,争取管理主动权。

二要坚守“思”。常言道,一个好校长即是一所好学校。其要义就是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学校才能办出特色。常“思”是一名管理者智慧的象征、能力的体现。学生流出是否正常?是家长跟风进城、迁居进城,还是随父母外出务工就读?如果某一时段成批量转出,是管理有漏洞、民办学校争生源,还是自己学校的质量得不到家长学生的好口碑?这些都要求校长们去深入思考,冷静分析,而不能漠然视之,更不能茫然无措。要坚持问题清单,反思日常管理环节、课堂教学效率、学校育人环境、师生活动开展等等是否有序、出彩?要理清管理思路,明确重点工作,安排常规工作,破解难点工作,杜绝稀里糊涂、听之任之,为管理提质增效出招发力而倾情倾力。

三要坚守“动”。无论学校大小,无论如何改革,农村学校依然具有它的生命力,无非在资源布局上进行适时适量整合而已。眼前农村学校校长因为学生少规模小而管理无志向,因为教师留不住年龄老化而有治校乏力的情绪,顾虑多,抱怨多,无时不说在口上、写在脸上,囿于现状,近似于维持的态势要不得,管理中一团和气只能把学校逐步带入萎靡边沿,“懒动”要不得。其次,还要把现有的学生“动”起来,每学期要因校制宜,开展适合校情生情的各种活动,激起校园活力,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平台。绝不能接借口学生少、活动难开展而只固守上课、作业等,把校园及学生变成僵化了的固体。再者,要把教师“动”起来,要想方设法把教师群体“激活”,发挥各自潜质,扬其之长,用其所能,把教师个性化专长普遍用在学生身上,用在学校管理各层面,改变教师只管埋头教书倾向,群策群力,共同撑起学校“面”上工作。校长要善于培育自己的攻心术,心暖年轻教师,真情支持指导年轻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担心其成名或取得好成绩而远走高飞。即使有朝一日改投它门,对现时教师、对今后新进教师无疑是一种内聚力和吸引力,于学校发展、于校长魅力也是双赢共荣的。

新常态下,农村校长要眼睛要亮起来,要认识新常态,立足校情,适应形势发展,坚守岗位,坚守职责,为农村学校巩固、存续、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猜你喜欢

生源常态校长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智珠二则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跨省生源调控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