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分析

2017-05-11程鹤郭艳文

价值工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微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程鹤+郭艳文

摘要:当今社会面临着多元化社会思潮冲击、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国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沉渣泛起、市场经济下条件下意识形态转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利用微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创新手段,进而繁荣微媒体文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微媒体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微媒体这个传播媒介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使科学理论转变为真正的物质力量,使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巨大的实践作用。通过对微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分析,为微媒体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Abstract: Now China is faced with diverse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 shocks, and western countries have cultural penetration in China. Some decadent and backward ideology and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seriously affect the spread of Marxism.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with micro media can yet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effective means of innovation, and thus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of micro media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fluence. The research on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media aims to study how to use the media to better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nd make the scientific theory become real material force, so as to make Marxism play a huge role in practice in real lif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media, it will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mass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media.

關键词:微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Key words: micro media;popularization of Marx doctrine;propagation

中图分类号:B5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256-02

0 引言

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手机技术的极速发展,使传播的主体已从传统的大众媒体开始向新兴的“微媒体”——微博、微信、微动漫、微访谈、微电影、微视频等发展,这些“微媒体”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普及,使人们步入了到了一个信息传播的“微时代”。微媒体的发展趋势、内在特征将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特点,进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新的契机和挑战。因此要充分利用好微媒体这一阵地,通过对微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分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程。

1 规范运用微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管理体制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化制度改革、构建长效机制十分重要。完善责任分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落到实处。保障马主义大众化进程科学、持续、长期的开展。

1.1 认真贯彻执行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微媒体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具体负责人制度,建立所负责微媒体的日常巡查制度,专人负责,每日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负责部门汇报,采取妥善的应急措施,防止不良信息的扩散。同时还要经常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做到及时更新数据、信息,保证微媒体的时效性。

1.2 加大安全技术防护建设的力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木马、黑客的侵入从未停止,给微媒体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威胁。只有加大安全技术防护建设的力度,才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开展扫清障碍。

1.3 规范微媒体环境

以手机为例,政府规范手机网络运营环境,充分利用手机的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通信的的大趋势是手机与网络相结合。一组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10月末,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总数达到10.2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达77.3%,面前,在我国的网民结构中,青年学生占网民的绝大多数。而手机功能和技术的完善,让青年学生更加依赖手机获取知识、查询资料。如果手机的客户端中增设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APP,为手机用户及时发送最新的时事政治、提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信息,将会更有效的在青年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2 培养运用微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专业队伍

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理论队伍,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人才,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优秀、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人才必须具有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微媒体业务精通、熟悉了解社会民情的条件。

培养运用微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专业队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需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以及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师队伍不可或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专业和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在青年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培养运用微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专业队伍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者自身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品位及学术含量,潜心研究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解答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违背科学社会理论的困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者不仅要自身本领硬,在传播的过程中底气足,对所研究的学科、领域融会贯通,还要将独特学术视角与现实关注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紧跟时代的补步伐,掌握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解答青年学生在思想理论上遇到的难题及各种困惑。

培养运用微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专业队伍是对高校理论宣传者的要求。为更好地做好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中央通过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如何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的具体安排和部署。高校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领会精神实质,因势利导,通过开展主题突出的系列教育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结合专业特点,紧跟社会实际,把握学生思想变化脉络,利用好微媒体的大趋势,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学生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时时更换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师素质,从而真正从思想深处触动学生,启发学生。

3 健全运用微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平台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对传统的宣传思想方式进行创新,选择适合社会发展现状的宣传方式。利用微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创新手段。

3.1 鼓励专家学者参与微媒体平台建设

鼓励先进人物、时代先锋人物、社会知名人士、知名学者、专家开通并撰写微博、微信、QQ、BBS等。上传著名专家学者的微视频讲座,热点专题、微访谈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资讯,请典型人物讲述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教育启发青年学生,传播科学真理、倡导和谐理念、增进思想共识。自从微媒体兴起以来,很多学者都有开通自己的微博、微信,能将自己研究的理论,自己所关注理论的最前沿东西与大家分享,交流。例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朱继东、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李艳艳等学者,都有开通自己的微博,关注度也颇高。而且关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微博平台就更多了,例如紫网在线、共青团中央、思想火炬等宣传平台,都是以微媒体的形式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3.2 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

充分利用微媒体技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更加生动、形象、有趣。目前许多官方网站都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栏,但这些网站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时效性。如果利用微媒体的优势,将要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技术处理,将晦涩的理论转变成有声视频或动漫短片,内容尽情展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社会理论体系,同时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不会因为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理论本质,努力创建喜闻乐见、寓教于乐、融理论性、创新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平台,将更能有效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3.3 协调推进主流网站建设

要积极引导协调主流网站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专栏,使其充分发挥传播先进文化、党和国家的理论、精神的主阵地作用,在网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网上思想理论的主导权。政府部门要重视互动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建设。负的官方网站上开通BBS论坛,加强政府与群众的互动交流,不仅能随时接收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还能够接受群众的监督,有利于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

4 丰富运用微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避免毫无亲切感、朴实感、与大众之间产生严重隔阂和距离的话语,目前,马克思主义语言与群众语言存在脱节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所以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要考虑用何种形式、何种姿态向大众及时准确的传达,把握微媒体语言的严谨和措辞的准确性,改变以往的枯燥、晦涩的传统方式,注意微媒体用语的艺术性,以接地气的、风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大众沟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5 结语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我们必须自觉担负起历史使命,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阐释,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与时俱进地研究微媒体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把微媒体打造成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兴阵地。

参考文献:

[1]壮丹丽.“微时代”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探究——以“微博”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3(7):193-195.

[2]朱俊红.微博微信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J].湘潮,2014(8):22-23.

[3]石曦希.新媒体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4]钱会玲.以网络文化为载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微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