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习指导模式 提升学风建设实效

2017-05-11周鹭

价值工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学风大学生

周鹭

摘要:学习指导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加强学业规划,顺利完成大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指导队伍的建设、指导平台的搭建、氛围的营造,构建系统的学习指导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专业兴趣,提升学风建设实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Abstract: Learning guidanc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solve their learning problems, strengthen academic planning and successfully complete university study.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guid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guidan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the atmosphere, the systematical learning guidance model is constructed, which is conducive to stimulat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cultivate professional interest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style,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關键词:学习指导;学风;大学生

Key words: learning guidance;style of study;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251-03

0 引言

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灵魂,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学习氛围、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生源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丧失学习动力、目标不明晰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也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为例,以学习指导为视角,构建学习指导模式,切实提高学习指导实效,促进学院学风建设。

1 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学风总体上是良好的,大部分同学能够充分认识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计划合理,学习目标明确。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同学出现了学业警示问题,自我要求降低,刻苦精神不足,学习缺乏动力,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1 学习认知不够

在学院学风建设现状问卷调查中,多达31.2%的同学未能充分认识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认知出现偏差导致了行动和结果的偏离。很多同学在高中时都会受到 “只要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这一说法的影响,进入大学后轻视了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了知识的渴望和景仰,开始自我松懈。部分同学入学后受到高年级同学的影响,被灌输了“大学不挂科就白读了”、“大学60分万岁”等一些消极观念的影响,认为大学里面学习不是重点,所以不再自觉、努力地学习,考试仅要求及格即可。

1.2 学习目标不明晰

目标是活动的预期目的,能够为我们的行动指明方向。高中阶段,大家都有“上大学”这样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能够为达成目标积极行动。进入大学后,部分同学丧失了明确的目标,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因此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少数学生缺乏对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认识,对本专业的认知度不够,导致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

1.3 自我管理能力低下

自我管理能力是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既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的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控制的能力。当今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父母对子女过度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部分同学脱离父母的管束后,由于缺乏自控力,不能合理进行学习规划,学习缺乏自觉性,大量的时间用于打游戏、看电影、追剧等消遣娱乐活动上,而不能专心学习、用心钻研专业。

1.4 缺乏体系化管理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而不应该简单的认为学风建设是教务、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许多高校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各系均有自己的学风促进措施,但是未能形成统一的体系,这种孤军奋战、各自为阵的做法难以切实调动各方面资源促进学风改进,也难以取得长效和实效。

2 构建学习指导模式于学风建设的意义

2.1 通过价值目标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通过实践、认知等过程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只有当主体明确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既定目的。树立理想信念,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学习动力的源泉。通过学习指导中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担当。同时,通过学习指导中的专业教育、专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树立学习信心。

2.2 通过适应性指导,帮助学生适应大学教育

对于每一名大学生来说,都要经历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与适应。顺利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不仅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以生活向导、学业指导、行为督导、思想教导为内容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新生了解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掌握正确并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为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通过创新性指导,引导学生以用促学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科研、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创新创业项目,不仅可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带动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课堂,学会自主学习、自发思考,敢于提出新思想、新观念,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3 学习指导模式的构建

3.1 完善学生指导相关制度

以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为例,学院根据自身学生工作队伍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新形势,通过多次的调研和整理,制定了《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班主任条例(试行)》、《信自学院辅导员管理实施细则》,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将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学习指导方面的职责和作用加以明确,并作为班主任和辅导员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同时,除了认真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和评奖评优的基础制度外,学院还结合学院专业均为信息学科的特色,制定了《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奖励办法》、《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贫困生奖助学金评审管理办法》,鼓励学生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课外科技学术等方面加强锻炼,对校级奖励制度形成有效补充,拓宽了奖励覆盖面,使得奖励能够辐射到更多学生,充分发挥奖励制度的激励效用。

通过以上制度建设,保证了学生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到了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学生指导、服务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2 指导队伍的建设

学习指导不仅涉及专业知识的指导,同时也包含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业规划的指导、学习健康心理的指导,因此学习指导人员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学院在指导队伍建设方面,坚持专兼结合,形成了辅导员和班主任相结合的学习指导队伍。班主任由教学一线的教师担任,通过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通过定期与学生座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为学生解答学习方面的困惑,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辅导员主要由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担任,一般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背景,具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能够为学生在学习指导方面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创业咨询、生涯规划等咨询与服务。

此外,构建了学习指导队伍自我学习、培训、交流三位一体的工作能力提升模式,切实提高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例如,学院订阅了《中国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学术期刊、杂志,内容涉及就业、心理、团学工作等多个方面,在拓宽大家工作视野的同时,也为大家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起到了指导作用。

其次,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与职业能力专题培训,并将所学通过再培训的方式传递给其他老师,不断提升学院学生工作队伍整体的职业能力。最后,通过举办工作沙龙、班主任例会、工作经验分享会,为辅导员和班主任搭建工作交流平台。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将工作中有特色的指导方法、工作心得向大家做分享,达到促进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3.3 指导平台的搭建

3.3.1 以入学教育指导为重点引导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首次指导,其教育的成效对今后新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积极有效的入学教育指导,有利于广大新生明确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制订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学院在入学教育指导方面,主要包括综合教育、模块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内容。综合教育包括新生见面会和新生宿舍走访活动。模块教育包括心理适应、生活向导、行为督导以及思想教导。专业教育包括专业介绍和学业指导。专业负责人向入学新生介绍专业概况、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并对专业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对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有初步认识,对专业方向有基本思考,为今后分专业方向做好思想和学识上的准备,对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同时使新生的专业意识更加稳固。

3.3.2 以科技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锻炼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学院一方面以“信自讲坛”为载体,邀请专业学科带头人、校外专家举办讲座,内容涉及学术研究、课外科技创新等,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学术讨论,扩大视野,活跃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以组织参加国家、省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聘请专业导师指导学生的科技活动,真题真做,安排学生参加各环节的科技实践训练,学生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1)

3.3.3 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实习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要认识和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因此,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实践。通过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的方式,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营造氛围,创建学生优良学风

优良的学风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院积极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利用学生社区宣传阵地对学院涌现出的学习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开展宿舍装饰大賽、党团示范宿舍、优良学风宿舍评比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学风建设。此外,以第二课堂活动中心为阵地,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工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实践活动工程”、“学生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工程”等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工作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学院建设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各层次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形成学院自身的团学工作传统和底蕴,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

4 结语

学习指导模式的构建,使得学院的学风建设措施得到整合,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指导体系,学院内部逐步形成了积极进取、勤奋好学、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指导模式的实施,学风建设取得了切实成效。近年来,学生在校级突出才艺奖、创新创业奖、社会活动优秀奖等奖项上获奖面有所增加;学生积极参加学术课外科技活动,内容逐渐丰富,由原来的发表软著逐渐扩展到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在学院营造了“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邢芳芳.从学生管理角度浅析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49-50.

[2]尧义,刘真.大学生学风状况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3):46-47.

[3]金文斌,王玮.积极探寻学风建设的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15):72-73.

[4]李建国.试论大学生学习指导模式[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9(10):161-162.

[5]王向红.大学学习指导中的伦理冲突及其调试[J].高等教育研究,2016(9):73-79.

[6]王向红.大学学习指导的社会工作嵌入:原因、路径与保障[J].高等教育研究,2015(2):62-66.

猜你喜欢

学风大学生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改变“重科研、轻教学”才能改变教风学风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