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灾减灾应变栽培技术
2017-05-11杜洪山
杜洪山
小麦应变栽培技术是针对小麦生产上由于气象灾害等原因引起的小麦减产,在栽培管理采取积极主动应变的管理措施,以减少灾害引起的损失。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小麦应变栽培技术主要有:晚播小麦“四补一促”栽培技术,旺长小麦应变栽培技术,倒春寒应变栽培技术,干热风预防技术等。
一、健身栽培,提高小麦自身抗灾能力
小麦生育期内的气象灾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是较大的,只有加强健身栽培,增强小麦自身抗性,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对小麦的危害。
1.改善土壤条件,奠定应变基础
在合理营造农田林网,兴修水利的同时,通过采用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稳氮补磷增钾,施用微肥等调控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培育壮苗壮株,增强小麦自身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2.合理选用品种,主动应变
在生产上,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产量水平和品种特性选用适宜的高产、稳产、抗逆强的品种。适期播种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冬性、半冬性品种的比例。
3.提高小麦播种质量
播种对小麦以后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期、适量播种对培育壮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可预防像暖冬小麦旺长、春季抵御倒春寒的能力也会加强。目前,小麦播种普遍播量过大,播期较早,尤其是春性品种播种较早,当冬季或春季降温时,就会引起小麦内部生育发生剧烈的反应,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
4.培育壮株,提高自身抗性
培育壮株,以不变应万变。培育壮苗,合理调控群体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自身的抗逆能力。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增强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010年发生的晚霜冻害,凡是冻害较重的均是密度偏大、脱肥严重、小麦生长较弱的田块;反之,生长健壮的麦田冻害偏轻,或者基本无冻害。生长健壮的麦田后期若遇干热风,受害程度也相对较轻。
二、灾害发生后的抗灾减灾应变栽培技术
当小麦遭受灾害后,可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应变管理技术。 (一)晚播小麦“四补一促”应变栽培技术要点一是选用一些春性或弱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偃展4110等品种,以种补晚。二是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密补晚。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品种确定适宜播种量,一般过了适宜播种期,每晚3-4d,每667m2可增加0.5kg播量,但最大播种量每667m2不超过15kg。三是增施种肥,促苗早发,不得补晚。对于缺肥、薄地或来不及施底肥的田块要施用种肥,种肥一般为尿素,每667m2施尿素5~7kg,先施尿素,后播小麦。四是及早管理,以管补晚。晚播小麦栽培管理以促为主,采取勤中耕、早管理等措施一促到底。
1.旺长小麦应变栽培技术要点
对于旺长麦田一是适时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作用。镇压时要选择平均气温5℃以上,地表较干,没有冻土层,在晴天的午后进行,要压干不压湿、不压冻、不压盐碱地,连续镇压2~3次,隔10d进行1次。镇压后及时中耕。二是深中耕控制地上部生长。冬前旺长麦田要在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横耙或深中耕,耙掉部分麦苗,切断部分次生根,抑制群体过快增长,控制发育进程,以防群体过大或拔节过早。三是开展化学调控,控旺防倒。旺长麦田在返青期喷施壮丰安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防止倒伏。四是合理肥水。冬前以控为主,一般不浇水施肥,但應防止有脱肥现象,发现脱肥应及时补充肥水。早春若不脱肥,第1次肥水应推迟到拔节期。五是搞好叶面喷肥,提高粒重。旺长麦田前期生长较快,后期往往容易脱肥,在小麦生育后期叶面喷肥,及时补充营养,提高粒重。
2.倒春寒应变管理技术要点
预防小麦倒春寒,防止晚霜冻害。一是在寒流到来之前抓紧浇水平抑麦田地温下降,预防冻害发生。二是喷洒防冻药物,进行预防冻害的发生。待寒生,如叶片严重干枯、心叶、幼穗如水浸状等,要及时采取中耕、补施氮肥或浇水等措施,以促苗快发、促新生分蘖快长,最大限度降低冻害造成的损失。三是后期采取叶面喷肥等措施,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3.干热风的预防技术要点
预防干热风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一是选用抗干热风良种。选用灌浆速度快,早熟、抗旱、耐高温的品种。二是健身栽培,培育壮苗。三是浇好灌浆水。在小麦成熟前10d左右,浇1次水,这样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干热风的危害。四是叶面喷肥。在小麦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一方面可防止干热风,另一方面也可提供营养,促进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