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建设研究
2017-05-11龙朝晖
龙朝晖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郑州航空港环境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编号152400410638)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规模化发展趋势显著,电子商务集聚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电商集聚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降低风险和成本,还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在其建设进程中也仍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因此,本文主要就“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建设进行研究。首先阐述建设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的必要性,其次在分析我国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电子商务聚集区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电子商务 产业集聚区 建设 发展
引言
集聚作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表现形态,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规模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并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形成了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的鼎立格局。电子商务集聚化发展无疑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主流,而良好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不仅能实现区内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能利用集群效应形成规模效益。因此,有必要加快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进程,打造出定位明晰、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设施完善的电商集聚区,以促进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建设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的必要性
(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20世纪末,电子商务凭借便捷性、全球化及低成本等独特优势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首先,电商企业方面。2015年全国企业计算机使用及互联网使用比例分别为95.2%和89.0%,其中全国开展在线销售的企业比例为32.6%,同期增长7.9%;在线采购的企业比例为31.5%,同期增长9.7%。同时,2015年在中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超过1636万。其次,网民规模方面。2015年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增长率6.1%。其中,手机网民6.20亿,占整体网民人数的90.1%;网购人数4.13亿,比例超过六成。此外,全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最后,电子商务交易额方面。2015年我国实现电子商务交易规模16.2万亿,增长率21.2%;较之2010年,增长了将近4倍(见图1)。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的10.8%。从以上数据可知,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电商分布过于分散,因此也明显存在资源利用不高、信息互通水平和共享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電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的优势
所谓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是指以B2B、B2C为核心的电商企业,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竞争力,以集聚形式发展所形成的特定区域。电子商务产业园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对零散分布的电商进行集聚、整合,有效提升了产业园区的资源利用率和竞争水平。具体来看,一方面,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营销优势的形成。在协同效应作用下,电子商务集群企业通过整体营销手段的运用,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还极大增强了区域品牌的优势,并最终获得营销优势。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与单个企业相比,电子商务集群企业由于具备一定的整体性优势以及较强的综合能力,因而在数量、成本等方面,往往更容易形成或拓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例如在物流配送环节,电子商务集群企业通过共同建设配送中心,不仅可以将各企业的物流资源充分进行优化利用、提高供应链整体物流运作效率,还能有效减少成员企业的物流成本及投资费用、降低企业的配送风险,最终使企业整体物流业务总成本少于单个物流业务形成的成本之和。简言之,这其实就是一种“1+1>2”的规模经济效应。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大潮的背景下,随着电子商务持续、高速发展及网商间互动的增强,全国电子商务产业明显呈现集聚化的发展态势,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电子商务园区逐渐成为区域电子商务服务的枢纽和创新创业的孵化器,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15年3月,我国电商园区数量超过510个。此外,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电子商务企业进一步发展,发挥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优势,商务部还确定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名单,数量达100家。从目前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及发展来看,其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以跨境电商园区和县域电商园区发展为新亮点。在网商发展需求、多元化主体投资以及良好市场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全国电子商务园区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其中跨境电商园区和县域电商园区成为发展新热点。具体来看,经济全球化、市场需求多样化背景下,近两年以沪、宁、杭等城市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园区和县域电商园区迅速发展。据统计,2015年3月,全国跨境电商园区及县域电子商务园区各超过20个和100个。其中,在浙江金华、江苏苏州等相对发达城市,其所辖县或县级市内电商园区占比均超过50%。如“电商百佳县”之首的浙江义乌,其电商园区数量超过20个,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其中,网商服务园、天天电子商务园、E电园等10家园区入选省级电商产业基地名录。
二是以集成化服务为主流的发展方向。随着网商对集聚区配套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规模化,使得各类服务商纷纷进驻集聚区,并逐渐形成集成化服务的发展主流。当前,多数电商集聚区均涵盖快递、电商培训、运营、IT等产业,实现了一站式的便捷服务。此外,按照提供内容的不同,这些服务主要分为商务服务、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三类。具体而言,商务服务是由园区或园区入驻企业为网商开展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各类专业服务,如快递、营销、仓储、信息技术等;政务服务是由政府部门为网商或服务商提供的政务服务,如工商、税务、政策咨询等;生活服务则是面向入驻企业员工日常生活的配套服务,如餐饮、银行、超市等。
三是以创新整合为主的发展形态。纵观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历程,电商集聚区发展分别经过了网商集聚、服务集聚和创新整合三种发展形态。首先,网商集聚。这种形态出现在电商集聚发展的早期,集聚主体多以网商为主,企业类型相对单一。例如,2008年在深圳、珠海、广州等地形成的电商集聚区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其次,服务聚合。由于区内网商规模化的形成和对商务服务的需求,促使集聚区逐渐从网商招商转向服务商招商,区内主体逐渐变得多元化,并开始出现除生活服务外的多种增值服务。如商务服务、政务服务。最后,创新整合。随着电商集聚区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不少集聚区开始通过对区内资源整合和供应链创新,推出具有特色的增值服务和运营模式等,以此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例如广东东莞的虎门电商产业园、浙江义乌的真爱网商创意园。
四是以生态化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布局。近年来,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各集聚主体和区内关系也变得愈加的多样化,并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特的生态系统(见图2)。与传统产业集聚区相比,电子商务产业的这种生态化集聚并非仅是简单的临近办公,而是在有效互动和深入联系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多样化互动联系。因此其不仅能够更好实现区内资源的共享,还利于集聚效应的形成和集聚区的持续发展。例如在电商集聚区内,网商、服务商以及政府相关方等主体通过共同建立合作关系网,有效完成了集体采购、联合营销、合作招聘等业务,极大提升了集聚区电商的整体竞争力。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
随着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化发展热潮在全国的兴起,极大带动了电商集聚区的建设,使其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就目前而言,全国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都普遍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例如高度相似的园区规划、运营模式以及营销手段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电商集聚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弊端。首先,在建设初期,多数电商集聚区未能结合自身优势及特色进行准确定位和科学规划,一味模仿其它产区建设;其次,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后,由于区内企业较少能在营销手段、服务方式等方面实现差异化发展,最终使得同质化问题逐渐凸显。一般而言,同质化问题不仅会加剧电商集聚区企业之间的竞争,甚至还会演变为恶性竞争,对推动集聚区建设进程和电子商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二)产业人才不足
实际上,在很多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短缺一直以来都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和电商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此外,与其它产业集聚区相比,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上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涵盖主体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以致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普遍缺乏具有经验的电子商务人才,尤其是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和先进管理理念及实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調查显示,63.3%的企业亟需电商营销人才,31.6%的企业亟需管理型人才,27.6%的企业亟需技术型人才。
尽管目前部分电商集聚区企业已在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如校企合作、定向培训等,但是人才缺口仍然较大。而且这类方式也多在大型电商企业中得以采用,大部分中小电商企业及集聚区在吸纳人才方面存在明显阻碍。总而言之,当前电子商务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电商企业及集聚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建设分布呈现明显不均衡
由于受行业发展水平影响,当前我国电子商务集聚区在地区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具体来看,全国电商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尤其以江、浙、粤等沿海省份为主,而在西北、西南等电子商务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则分布较少;以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为例,数据显示2015年3月,我国电子商务园区数量已超过 510个,遍布29个省市自治区和110个城市。然而,全国70%以上的电商园区却集中在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福建五个省份,其它省份电商园区总数占比不足30%。其中,在电商园区数量最多的十个地级城市中,杭州市电商园区数量全国最多,仅浙江省就占了六席。
(四)整体集聚效应发挥有限
近年来,虽然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集聚区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然而从单个主体发展角度看,多数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无论是在电商企业数量还是区内建设规模上都相对有限,影响了集聚效应的发挥。具体来看,一是集聚区电商企业数量较少,缺少龙头企业进行带动。以电子商务园区为例,报告显示2015年60%电子商务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少于100家,其中多数不足50家。同时,多数园区入驻企业员工数量未达200人。此外,在入驻企业中以中小企业居多,大企业数量较少,甚至出现无大企业入驻的情况,以致园区缺乏一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二是区内建设规模较小,整体集聚效用不明显。在全国电子商务园区中,大部分园区建筑面积均低于5万平方米,其中义乌江东街道园区面积仅为4000平方米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园区集聚效应以及规模效应的形成和发挥。
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整合创新能力,实现差异化发展
面对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同质化问题,集聚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一是各集聚区建设应以地方特色产业为支撑,准确定位自身发展方向,走差异化、特色化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之路。例如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浙江义乌的电子商务园就是以小商品行业为定位,并成为了“电商百佳县”之首。二是对集聚区内资源、产业链等进行整合创新,如结合网络供应链,整合仓储、数据、IT、供货分销等部分。同时,提升园区增值服务水平,形成具有集聚区特色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模式。最后通过这些独特的竞争优势,实现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的差异化发展。以浙江义乌真爱网商创意园发展为例,在其建设过程中,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首先将园区定位为电子商务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其次以供应链服务为基础,通过对产业链中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资源及能力进行优化、整合,来提升各环节运行的效率和优势,进而推出综合性的增值服务,具体包括仓储物流、信息系统、产品分销中心、金融财务支持、移动电商园中园、品牌渠道运营等多个服务。
(二)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总体规模及影响力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加快人力资源平台建设,以满足电商集聚区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首先,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形式,面向产业集聚区全方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尤其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两方面;其次,强化“校企合作”,支持集聚区企业与区域内各高校共建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以推动专业电商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最后,政府有关部门需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平台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如通过建立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信息网,可以使园区企业相关招聘信息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辖区企业招聘人才的效率,有利于解决集聚区企业招工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要提升总体规模及影响力,不断完善区内生活配套,以吸引高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同时,完善人才相关机制,如引进、安置等,积极推进企业管理人员的市场化,为园区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此外,积极与电子商务协会、商务、科技等部门进行合作,共同推进地方电子商务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培养多元化的电子商务人才。
(三)发挥政府调节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实际上,政府部门对于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及调节作用。首先,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作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种规模化发展形态,是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为基础而形成的。地方政府应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积极促进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其次,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关部门需结合地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情况,合理科学规划电子商务集聚区的建设布局,对西部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及集聚区建设、县域电子商务集聚区发展给予足够重视。同时,出台财政、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集聚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例如河南郑州市二七区就针对河南网商园设立了专项资金,每年用于支持电商园区发展資金达到2000万元。此外,为保障各项政策及专项扶持资金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还应制定出相关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方案。
(四)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提升集群化优势
一方面,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可以通过各种政策优惠条件等吸引大企业的进驻,并对其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使其成为集聚区的龙头企业,甚至进入国家、省市重点企业试点范围,以充分发挥它对集聚区其它中小电商企业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实现集聚区电商企业的共同发展。例如为吸引知名电商企业入驻,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优惠政策条件,成功引进携程、宜信、马克华菲及京东商城1000多家优质企业。另一方面,电商集聚区在吸引大企业进驻的同时,也要重视区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为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微电商企业解决好在资金、信息技术、物流仓储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其做大规模、提高效益。此外,通过构建区内电商企业关系网,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形成良性发展的电商生态系统,增强集聚区的集群优势。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化发展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也得到了一定发展,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然而,在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发展同质化严重、电子商务人才短缺、全国电商集聚区分布不均衡以及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推进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进程,还需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钱俭,郑志锋.基于“淘宝产业链”形成的电子商务集聚区研究—以义乌市青岩刘村为例[J].城市规划,2013(11)
2.马小红.顺德家电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7)
3.邹祥玲.合肥市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发展探析[J].管理观察,2014(3)
4.梁海跃.广西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现状研究[J].电子商务,2014(12)
5.吴敏.“互联网+”视域下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思路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