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片段训练,初三写作教学的宠儿

2017-05-11邵国芸张爱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梧桐树魅力作文

邵国芸+张爱萍

也许大家都会发现越临近中考,学生越不喜欢作文训练,而我们对作文教学的期望值又很高。这导致学生们把写文章视为畏途,常常不知如何入手。这很不利于学生在应考时的正常发挥。那么,如何利用中考前一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合理的作文训练,让学生既保持浓厚的兴趣,又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针对性、有侧重点、有步骤地进行作文训练呢?我们以“片断训练”为抓手,构筑有效的课堂写作复习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片断训练之前,首先教师要有目标。

第一,鼓励学生要有自信心,端正写作态度。告诉学生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就是表达自己,表达生活。尽量排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在课堂上安排时间,必要时稍稍“逼”一下,或者降低写作难度,两三行也行。

第二,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如有些学生是文采好,常以文采取胜的;有些学生是擅长细腻的描写的;有些学生是长于想象、爱编故事的;有些学生是对史实了如指掌,喜欢评说历史的;有些学生是擅长以情动人的……

第三,让学生的优势成为学生考场作文的亮点。文采斐然的句子可能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饱含激情的叙述可能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构思立意新颖的可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评说历史或人物的可能让阅卷老师体悟到文章思想的高度……考场作文时间有限,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力求让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有一个亮点,就能避免流于“平淡乏味”,所以我们不失时机地强化这种意识,让他们学以致用。

片断训练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帮助学生“触发”,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现状。

如何“触发”呢?从我们学过的文章、熟悉的故事、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中获得启发。我们整理了六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归纳为“提炼话题”“关键词”两部分。

1.提炼话题

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大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在情感的体验,可以模仿,可以为我所用。这里的“学”主要在于写作上的借鉴,平时教学中重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感悟和人文素养的熏陶上,现在我们要拿来用在提高写作水平上。

大家可依话题远近划成四至六个板块,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七上)、安徒生的《丑小鸭》(七下)、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七下)、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九上)、黄蓓佳的《心声》(九上)归为第一板块“理想成长”话题。

2.关键词

摘课文关键词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已学课文的记忆,也唤起沉睡在记忆深处的东西。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思考:我是否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是否有过类似的情感体验?可以说这是想象和联想的过程。

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七上)关键词是:小时候、有一天、今天、海、幻想、信念、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全新的世界、照亮你的眼睛。

3.触发

如何帮助学生“触发”?这可能是难度最大的。我们以第一板块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七上)为例:

(1) 回忆

利用关键词“小时候、有一天、今天、海、幻想、信念、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全新的世界、照亮你的眼睛”帮助学生回忆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

(2)联想

例如由话题“理想”联想到“我的理想是什么”。有的同学一听到 “理想”或认为太幼稚或认为太遥远,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你有没有愿望?你的近期目标是什么?它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了呢?也可以让学生反向立意:我对未来迷惘了。有些学生有过体验的,从小到大随着理想的一次次破灭,最终对未来迷惘了,这些也可作为作文的素材。

第二步,及时点评学生习作,缓解学生作文消极现象,有机插入写作技巧分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学生习作点评,以第一板块为例。

①三毛的《橄榄树》写出了多少久居牢笼的人们的心声。三毛是我挚爱的女子。她没有精致的容颜,留着浓密乌黑的头发,落落大方地穿着流苏红裙,独自去荒芜的撒哈拉。她喜滋滋地捡起别人丢弃的棺材木做家具,她用废弃的轮胎配以大块的花布做成舒适的躺椅,她手捧一大把天堂鸟盈盈地笑。那梦里的橄榄树摇曳着梦幻般的翠色。三毛在人迹罕至的荒漠里寻找到了人生的绿洲。我又何尝不向往这样的远方?我想,“远方”也一直在我的心里,我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向往无限遥远的远方。这是一场心灵的旅途,是一条闪光的河流,河边的绿叶,白苇的摇摆,令人陶醉。我愿是一只夜莺,在夜晚欢唱着自己的歌;我愿是一匹马驹,在草原上驰骋。一切只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宁静。(戴烨《心声》)

戴烨同学喜欢三毛,但不喜欢写作,经过第一板块“理想成长”话题的“触发”后,自然“联想”起三毛和自己,写下了这段真性情的片断作文。

②于是我借题发挥,直言不讳地表达了我的想法,我迫不及待地望向他们。只见父母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我的情绪瞬间跌入谷底,闷闷不乐地离开了餐桌。打那以后,我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即便是有趣的事也提不起劲来,仿佛一只泄了氣的皮球。渐渐地,我的情绪化加剧,到最后,我完全被情绪控制,时不时为了一件小事与父母顶嘴。矛盾发生后,我觉得自己很委屈。于是,不甘的我脑海里产生了几个念头。一是自杀,二是离家出走。几经犹豫,我始终没有勇气去做,只好放弃,也不想对不起父母。所以,没过几天,这些念头烟消云散了。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为了让自己看清楚状况。终于,“邪”不胜正,我回来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胜了,我从逆境中突围了。(罗桢《当梦想破灭后》)

罗桢同学老说没写作素材,经过第一板块“理想成长”话题的“触发”后,自然“联想”起自己的生活,写下了这个真实的片断。

③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看到几个皮肤黝黑、眼睛乌黑发亮、手里拿着玉米的孩子,我还觉得他们很像外星人,一看标题《寒冬中的孩子》,我觉得挺好奇,就接下去看了。原来他们住在山洞中,每天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几个年级一个班,才二三十人,教室似乎是濒临倒塌的泥房。看到这我心里酸酸的,想想自己现在的条件,与他们比起来,不知好了多少倍,每天只要十分钟就到学校了。又看到他们吃饭了,一块大石桌中间放着一口生锈的大铁碗,里面是大白菜炒猪肉,四五个孩子围坐在桌子边,虽然碗中只有几块小小的肉块,可是他们还是那么谦让,而不是一抢而空。而我每天吃的,说不上山珍海味,但也是鱼肉蔬菜营养搭配。我吃的比他们好,穿的比他们好,住的比他们好,可是学习、品德比他们差。

唉,那时心里苦苦的,暗暗地想,我要好好做人,好好读书。(马绍益《心声》)

第一板块“理想成长”话题 “触发”了马绍益同学的心弦,自然“联想”到电视中的同龄人和生活中的自己,写下了这情真意切的片断。

三个礼拜左右的训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达到了不手生的目的,又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学到不少写作技巧,为中考作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步,进行开头、结尾的片段训练。

1.给学生设计开头、结尾训练的话题及参考题目,分四个板块。

(1)教师、学生及其关系类

参考题目:《忘不了你,老师》《永恒的魅力》《梧桐树下》《这里的生活多姿多彩》《在鼓励中成长》等。

(2)父爱、母爱及亲情类

参考题目:《悠悠寸草心》《爱,永难忘记》《细雨中的“彩虹”》《真情世界》《人生路漫漫》等。

(3)理想、追求、性格、个性类

参考题目:《生命中的一缕阳光》《心中的遐想》《一团烈火在胸中燃烧》《追求自己的梦》《我的另一片天地》等。

(4)喜怒哀乐、五彩世界类

参考题目:《岁月的风铃》《开在心底的太阳花》《那身影,走进我心中》《让人间充满阳光》《缘分的天空》等。

2.固定四个板块话题,分四次出示话题和参考题目,鼓励自拟题目,设计开头、结尾的片断,每位同学一次训练设计三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第四步,及时点评学生习作,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有机插入写作技巧分析,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学生习作点评,以第一板块为例。

(1)《忘不了,老师》

①记得老师曾跟我说过:假如你选择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假如你选择了大地,就不要渴望道路平坦;假如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

……

没想到,老师的这几句话,竟会成为我初中三年的一盏明灯,它指引我不断前行。

——周灵青

周灵青同学采用排比段开头,又运用首尾呼应法使得亮点凸现。

②老师,您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老师,您是蜡烛,成灰泪始干;老师,您是园丁,辛苦育花朵。老师,忘不了,您三年来的栽培!每次回忆,真恨不得时光倒流,再一次做您的学生,从初一开始。

……

中考将至,也是我报答您辛苦栽培的时候了,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拿着最好的成绩来报答您的培育和呵护。

——张轶昊

张轶昊同学采用煽情式开头、结尾,使得他原本朴素的文风能凸现亮点。

(2)《永恒的魅力》

①朋友,你知道什么东西最具魅力吗?你也许会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高;也许会说“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的妖艳;也许会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我却要说,最具魅力的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师的平凡和朴素。

……

老师,他永远没有美丽的光辉和五色的光环,他用自己独特的平凡而朴素的魅力吸引着我们为个人梦想而飞。

——李海滨

李海滨同学利用爱背古诗的优势,在片断中引用诗句,显示出浓厚的文学底蕴,给文章添色不少。

②花儿的魅力在于它的娇媚,草儿的魅力在于它的芳香,树儿的魅力在于它的高大,那心灵的魅力呢?撮一颗心捧在手中,细细观察那永恒的魅力。

……

流星划破天际只在一刹那,天使降临人间只在一瞬间,心灵的感悟会填满时间,希望花儿仍能开在你我眉间,成为永恒的魅力。

——徐媛媛

徐媛媛同学利用文采好取悦读者进入话题。

(3)《梧桐树下》

①喜欢在静谧的夜晚坐在梧桐树下,仰起头,看如水的月光悄悄洒在入睡的树叶上,看远处的点点星光亮了又灭,暗了又明。回忆的浪花总是绽放在心灵深处,思念的涟漪总是荡漾在脑海中。

……

时间过得真快,很多事情都像上升的肥皂泡一样消散了,可唯独梧桐树下的事挥之不去。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像梧桐树根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老师铿锵有力的话:做人,要做正直的人。

——马晓燕

马晓燕同学平时喜欢写长文章,考场作文入题太慢。这次训练,她采用情境入题,情浓景美,使得开头快速引入回忆,结尾又采用“留有余味”法,抓住了读者的心。

②她站在那棵梧桐树下,阳光穿过叶与叶之间的缝隙,在她的身上划下一道道金色的伤口。

……

还是那棵梧桐树,不同的是,她早已离去……

——章优雅

章优雅同学采用画面入题,首尾呼应,余音绕梁,使其文章添色不少。

通过一两个月的片断训练,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潜力是无穷的,你多用点心,他们会给你许多驚喜。这些平时练笔都忽视的东西,通过强化训练,会在头脑里印下一个痕迹,会在中考时给你最大的惊喜!

老师们可能都有自己的写作教学特长,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应结合个人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巧妙调整。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生的作文潜力。

猜你喜欢

梧桐树魅力作文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雨中的梧桐树
《东方欲晓》的魅力
梧桐树下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那棵梧桐树
梧桐树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