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鸡中的飞行冠军
2017-05-11胡运彪
胡运彪
鸡形目鸟类中,雉科鹑族的鹌鹑属是与众不同的一类。虽然它们在外形上不如家鸡、雉鸡以及锦鸡等中大型鸡形目鸟类醒目,却在飞行本领上独领风骚。
根据《世界鸟类名录》和《世界鸟类手册》的最新分类体系,现存鹌鹑属鸟类共有5种,分别是西鹌鹑、鹌鹑、黑胸鹌鹑、花脸鹌鹑、澳洲鹌鹑。另外,已于1875年灭绝的新西兰鹌鹑曾经也是鹌鹑属的一员。上述鹌鹑属鸟类中,在中国分布的一共有两种:鹌鹑和西鹌鹑。其中鹌鹑在我国最为常见,分布于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驯养家禽。而西鹌鹑则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中西部和非洲部分地区,在我国仅见于新疆和西藏的部分地区。
与那些动辄身长1米或2米,体重数公斤的大型鸡形目鸟类(如孔雀和火鸡)相比,鹌鹑实在显得过于渺小——它们全长一般只有18厘米左右,体重100克左右,差不多是两个鸡蛋的重量。从外形上看,鹌鹑没有雉类华丽的羽毛,雌雄之间羽色差异也不明显,全身羽色以黄褐色为主,夹杂着黑色和白色斑纹。不过,在野外,这种羽色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色,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
鸡形目鸟类的翅膀大多为短圆形,适合短距离飞行和快速起飞,所以大多数鸡形目鸟类无法进行长距离迁徙,在居留型上属于留鸟。而身材短小精悍的鹌鹑属鸟类则是飞行高手,能够长距离迁徙,其中又以鹌鹑和西鹌鹑最为明显。鹌鹑的繁殖地主要位于中国东北、华北的部分地区以及邻近的俄罗斯、朝鲜半岛和日本,越冬地则在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西鹌鹑在欧亚大陆中西部地区繁殖,冬季则飞到非洲和印度越冬。这两种鹌鹑在迁徙季节要飞行数千公里,绝对算得上鸡形目鸟类中的飞行冠军和亚军。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鹌鹑应该属于常见或不太罕见的鸟类。确实,鹌鹑对栖息地没有特殊的要求,低山丘陵、草地、林地以及农田等生境中均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另外,鹌鹑的繁殖能力也较强,每窝能产卵10枚左右,一年能繁殖两巢。由于有成熟的饲养种群,很少有人们捡拾鹌鹑蛋或猎捕鹌鹑,所以它们在野外的种群数量还算比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鹌鹑没有生存风险。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鹌鹑目前的濒危等級已经由无危提升为近危,评估认为由于捕猎和农耕方式的变化,鹌鹑野外种群可能处于一个快速下降期,在过去10年间种群数量可能下降了20%-29%。在中国的部分地区,至今仍有“斗鹌鹑”这一习俗,冬季农闲时期,尤其是春节前后,村民们聚在一起,以斗鹌鹑作为一种消遣。斗鹌鹑用的都是雄性个体,为了保持鹌鹑的野性,这些鹌鹑都是从野外捕捉而来。一只勇猛好斗的鹌鹑是斗鹌鹑爱好者们梦寐以求的,然而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一只好斗鹌鹑的背后往往意味着许多品相不好的个体被淘汰,成为了人类的盘中餐。
相比于其他鸡形目鸟类,鹌鹑羽色暗淡,又较为常见,一直属于不太受关注的鸟类,甚至都没有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动物名录),学界也一直没有对鹌鹑的野外种群进行过持续和系统的调查。然而,正如曾经遮天蔽日的旅鸽忽然间出现种群的坍塌式崩溃,短短几十年里就永远消失在地球上,又如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黄胸鹀如今已经到了濒危的境地,如今还算常见的鹌鹑会因为我们的忽视重走它们的不归路吗?谨以此文,希望鹌鹑的野外种群能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让它们与我们长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