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的设计看建筑环境中各种“力”整合性运用

2017-05-11姿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德罗海啸建筑

王 姿

从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的设计看建筑环境中各种“力”整合性运用

王 姿

(南开大学 艺术设计系,天津 300071)

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自1979年设立以来,每一年都以关注当时社会问题为主,挑选出具有前瞻性的建筑团队或建筑师个人。2016年普利兹克奖的得主是来自智利的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自2001年以来,他一直领导着ELEMENT设计团队,着力于建筑功能复兴,尤其关注全球住房紧张,致力于为人类争取更好的居住条件。文章主要通过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的两个设计案例来分析他的设计理念。

普利兹克;建筑功能;复兴;住房紧张;设计理念

普利兹克先生对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的评价表示:“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首倡的协作方式设计创造了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建筑作品,同时也回应了21世纪的重要挑战。他的建造工程让弱势阶层获得了经济机会,缓和了自然灾害的恶劣影响,降低了能源消耗,并提供了令人舒适的公共空间。富于创新和感召力的他为我们示范了最好的建筑能够怎样改善人们的生活。”①评委会主席引用济慈的诗句来形容阿拉维那,“像是从空中观看一颗新生行星游入自己同类的行列,虽达顶峰并不安静,他们面面相觑,充满疑惑,迷住了,惊呆了,被他的作品和金色的未来倾倒了。”①

相比于追求强烈个性化、形式感的建筑作品,阿拉维那的作品更多的集中于通过设计整合来解决社会基本、实际的问题,以此回应自然灾害、经济挑战等,用设计的力量突破既定的条框,将建筑设计上升到对生活的艺术化。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将影响生活条件和建筑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整合,转化为建筑设计的生命力,并使之成为建筑的一种独特的形式。这些力的整合包括“自然的力,即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社会的力政治的力和精神的力等”②。阿拉维那设计哲学的精髓在于通过设计的整合,最终把生命的力量注入建筑的灵魂。

亚历杭德罗领导的ELEMENT设计公司一直以来专注于涉及公共利益和社会影响力的项目中,例如居住建筑、校园建筑、城市公共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等领域,他们的设计方式常常是与公众或是最终用户紧密联系的参与式设计,发挥大众的参与性。在他众多的项目中,最为著名的是他为智利设计的一系列社会保障住房,即“a half house”。(图1)

一、城市化问题下了各种力的整合(以“a half house”为例)

图1 a half house项目-1

图2 a half house项目-2

城市化作为目前全球性的问题,表现为人口不断的向城市中涌来,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每周内建造能够容纳100万人居住的城市,其具有好的一面,即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将会普遍提高,但同时它也给城市的住房紧张带来了严峻的问题,我们要在每周内建造能够容纳100万人居住的城市,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于:规模、速度和经济匮乏。在这样的问题根源下,阿拉维那提出了“a half house”的设计理念。

(一)场所力的整体形式整合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下,住房紧张问题逐渐凸显出来。“a half house”项目是位于智利伊基克,一个具有30年历史的贫民窟,它是将近100户的人家同时安置在一个面积仅为5000平米场地上的一个社会住房项目。有限的场所内如何容纳100万人的居住条件是这个项目的困难之处,通过亚历杭德罗对当地住房的计算,单栋的房屋可以容纳30万人的住宿,排屋可以容纳60万人,因此这样看来,想要解决100万人的居住环境,又不能在高度上做文章的时候,就要让这些新建筑的房子具有发展的空间,所以阿拉维那就提出了,只建一半的房子,留下一半作为继续发展的空间(图2),阿拉维那将他的建筑重点放在了那些家庭无法独立建筑完成的困难的那部分,这样我们要建造的就不是一个小房子而是半个好房子,剩下了另一半房子则可以随着社会化的发展,房子拥有者进行有柔性的建筑设计。阿拉维那能将场所的阻力转化为设计层面的建筑形式,对传统的建筑形式进行创新。

(二)经济力的建筑技术整合

“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降低土地成本来增加住宅数量,这也是拉美各国的社会住宅项目基本都位于市中心两小时车程半径之外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对于“a half house”项目,政府提供的资金只够一个家庭的40平米的建筑面积,这样想要使这些长期居住在贫民区的人们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要想满足中产阶级的生活条件,至少需要80平米的建筑面积,这也直接促成了阿拉维那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房子的一半,即40平米的范围内,用有限的资金将40平米的建筑面积建筑到最好,剩下的40平米的建筑面积则通过住户自己动手来建造(图3),这样鼓励了他们自己动手、赚钱、对房子进行投资,同时也以此提供了社会就业机会,并培养了住户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实现了他们对于住房生长发展空间的需求,这样他们将不会因为房地产价格的增长而被驱逐到城市的外围,还满足了这些家庭保持他们在中心城市附近地区形成的社交和经济联系,实现了居民自己动手实现自己的中产阶级生活标准的愿望。经济上产生的困境成为了阿拉维那设计的总体形式,转化为了建筑的生命力。

(三)社会力的建筑结构整合

阿拉维那与他所带领的ELEMENT团队一直秉承着建筑师与公众互动的参与式设计,强调与公众讨论的重要性,他认为“讨论的过程中建筑师能够审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建筑师应该向市民大众而非其他建筑师去解释自己的设计”④。“a half house”属于社会保障住房项目,更应该体现公众的意识,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上,阿拉维那征求当地公众的意愿,当排屋和单栋住宅都不能够满足100万人的住户需求,惟一的办法是在房屋的高度上进行增加,但是通过与当地公众的接触,当地公众坚决反对,并以绝食来威胁他,因为他们不希望住在没有发展空间,狭小的小房子中,阿拉维那将公众的意与建筑设计结合,坚定了阿拉维那半舍的设计理念。“以往,家庭对于整个房子的改造没有任何话语权,新的方法可以让居民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更好的参与其中”⑤,正如阿拉维那说的:“在任何项目中,真正的挑战都不是关于建筑的,而是关于人的。”⑥

场所的力,经济的力,社会的力,都是给阿拉维那的这个项目带来的设计阻力,这些力在阿拉维那手里转变为了建筑的生命力,最终实现了建筑的形式、结构和技术的统一。

二、自然灾害下各种力的整合(以孔斯蒂图西翁镇海啸后的可持续设计为例)

在2010年智利遭到了8.8级的地震和海啸的袭击,亚历杭德罗团队受邀参与了南部的孔斯蒂图西翁镇的重新修建工作,这项工作包括基本的抗震和震后重建工作以及对孔斯蒂图西翁市的可持续重建规划,主要涉及到公共空间、公共建筑、街道网络、交通以及住房等各个方面的可持续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怎样保护城市以应对未来的海啸的措施。

(一)自然力的建筑形式整合

孔斯蒂图西翁镇毗邻太平洋,每次智利大地震引发的海啸都是首当其冲的小镇。想要在这样的场所中建造建筑就必须能够一定程度上削弱海啸的侵袭。我们不能完全的抵御海啸,日本的经验也证明了想要抵抗自然的力量是徒劳的,所以对待海啸就需要适当的减轻它的威胁,在阿拉维那的设计中,并不是运用石头或者砖块来修建一堵墙来阻挡海啸的侵袭,他是将海啸的这种灾难性的力量转化为他设计的力量,所以他在建筑和海洋中间建造了一片树林(图4),用树林与海水之间来产生的足够的摩擦来消减海啸的危害。由此看来,亚历杭德罗是将自然灾害的力转化为了建筑的生命力,对待自然灾害的态度不是抵抗而是消减,同时用自然的方式去应对自然的问题。

(二)社会力的建筑结构整合

图3 a half house项目-3

图4 孔斯蒂图西翁镇重建规划

孔斯蒂图西翁镇是经历过地震和海啸袭击的城市,因此如果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建筑就意味着人们和建筑可能再一次受到自然灾害的袭击,但是阿拉维那通过参与式的设计向当地居民征求意见,人们抱怨地震和海啸对他们生活的危害,以及公共空间的缺少无法保证每个人都会享有河道资源,但他们却并不想搬离生活已久的地方,同时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征地,这两个因素带给了阿拉维那的问题即是如何能够在现有的建筑场地中重新建筑,同时还需要建筑能够规避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给当地居民充分的公共空间。在智利这个城市中并没有公共的河流,所有的海岸都是属于私人占有,因此树林分流出的河流或许可以解决智利这么多年来的公共空间的问题,以此来为公众开放一条公共的河流。此外这个中心的森林区域,既可以有效的减轻海啸的伤害,又可以将河流的水流进行引导性的疏流,同时相对于征地和建造防洪墙来说,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政府的费用开支。参与式的设计实现了社会力在设计层面上的转换,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并从而实现了在现有的建筑场所上进行新的突破。

总结

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明确的看出,阿拉维那用他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我们不应该去抵抗自然中或是社会中的各种“力”,而是应该主动去迎接这些“力”,通过设计的方式将这些力转化为建筑的生命力,融入到建筑的灵魂中去。阿拉维那的设计也向我们展示了公众的参与式设计,积聚大众的意见,通过针对社会中各种最实际、最直接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问题的解决来实现各种“力”的转换,他的建筑项目可能并没有华丽、个性的外表,却有着从实际出发的、正面解决人的基本生存问题的能力。在他看来,设计整合的力量就是高效的利用城市中的稀缺资源,协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阿拉维那在TED的演讲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总结的:“自我建造的力量、尝试的力量、自然的力量,所有力量需要被转化为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最终打造的并不是水泥、砖块或木材,而是生活本身。设计的整合力,是努力尝试,把生命的力量注入建筑的灵魂中。”⑦■

注释:

①引自普利兹克建筑奖官网发布的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的获奖公告[EB/OL].http://www.pritzkerprize.com/2016/announcement.

②引自日本TOTO公司2011年主办的“The Forces in Architecture”展览上对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的采访[EB/OL].http://www.toto.co.jp/gallerma/ex110727/index_e.htm

③裴钊. 拉美建筑杂记:阿拉维那的社会住宅策略[J]. 建筑与文化. 2016(1).

④连菲. 力的设计整合-圣爱德华大学学生公寓解读[J].城市建筑. 2016(4):108-111 .

⑤编辑部综合.亚力杭德罗·阿拉维那:将生命力量注入建筑灵魂[J].商周刊,2016(08):62-63.

⑥详见http://www.archdaily.com/31771/st-edwards-university-new-residence-and-dining-hall-alejandro-aravena.

⑦ 引自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2014年的TED演讲“My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Bring the Community into the Process”[EB/OL].http://www.ted.com/talks/alejandro_aravena_my_ architectural_philosophy_bring_the_community_into_the_process.

From Alejandro Aravena’s Design to See How to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he Force from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WANG Zi
(Nankai University , Art and Design, Tianjin 300071,China)

As the winner of the pritzker prize of Nobel Prize, since it was founded in 1979, every year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attention to social problems at that time, pick out the proactive construction team or individual architects. The winner of the pritzker prize in 2016 is the architect - Alejandro Aravena comes from Chile, since 2001, he has been leading the ELEMENT design team, focused on building function Renaissance especially dedicated to the global housing shortage, for better living conditions for human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design cases to his, alejandro iyad allawi, the design concept.

pritzker prize; building function; renaissance; housing shortage; design concept

www.artdesign.org.cn

J59

A

1008-2832(2017)04-0091-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德罗海啸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连续的海啸
警惕阿伏伽德罗常数NA在高考考查中的“陷阱”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
母亲的“喂德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