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那远方的妈妈

2017-05-11杨熹文

现代妇女 2017年5期
关键词:塞进樱桃爸妈

杨熹文

靠近文字,靠近我

我年届5旬的妈妈,为了迎合与我5个小时的时差,准时在她那边的凌晨4点起床,小心翼翼地在微信上对我讲话,试探着说:“孩子,你要是有时间就给妈妈打个电话,妈妈可以晚一会儿去上班;要是没时间也没关系,你继续忙你的,不用管我。”她也因为在深夜看到网友的激烈留言而睡不着觉,第二天心事重重地叮嘱我:“孩子啊,要是网上有人说啥不好的,千万别往心里去啊!不管你做什么,都会有人不满意!”

我大概能够想象到,妈妈每天的生活,就是看我微博上的所有留言,查网络上的新书销量,再对着我的文字读上一遍又一遍。有一次,她打电话给我,还没来得及寒暄,就一口东北话慌张急促地说:“快看看微博上的读者留言,人家在网上订了书,都好几天了你也没给人家发货,赶快查一下怎么回事,别让人家白等。”她每个周末都去加班,只为那很少的加班费,转头却对我这个唯一的孩子任性地说:“孩子,妈妈想继续攒点儿钱,给你在机场附近买个小房子,这样,你回来的时候就不用折腾太远,就能安心写作了。”

妈妈把我的书放在床头,塞进包里,送给七大姑八大姨,甚至还放进了公司科长的办公室。我说:“妈,咱别丢人了。”她说:“有啥丢人的?写得好,写得好!”

妈妈这个分不清“海子”和“顾城”,总是把“季羡林”说成“寂寞林”,半辈子都泡在柴米油盐里的妇女,就这样突然对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心里明白,这份遲来的努力,大抵是因为文字成了连接她和远方女儿的唯一一件事。

奔向远方,疏离她

我和我妈之间总是有一条很宽的沟壑,那里填着我对她的嫌弃、她对我的不理解,以及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冷战和“热”战。我一直用力地长大,似乎只是为了离开她。有一天,我终于长大,拍拍翅膀,头也不回地飞走了。然而,身处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我还是对妈妈心存埋怨。我不懂,为什么我那50多岁的洋人房东,每个周末都能和20岁的女儿在一起喝得酩酊大醉,教育理念里还总有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架势。而我的妈妈,隔三岔五就要在电话里和我唠叨:“少喝酒,多吃饭,要吃水果蔬菜,喝牛奶,记住穿秋裤。我要是能在你那儿给你做饭、洗衣服就好了……”

就凭着一直执意和妈妈拉开距离的态度,我就不是个孝顺的女儿。出国这么久,每次给爸妈带东西回去,都是因为有朋友回国前热心地问我一句:“有没有需要我给你爸妈带回去的东西?”我这才心虚地说:“有,有……明天就给你!”于是我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在超市里,把有用的、没用的都塞进购物车,草草包装成一个包裹,第二天放进朋友的行李箱。

唯一真心给妈妈寄东西的那次,是因为那年的樱桃又大又红,我就打包了一盒2千克装的大樱桃给她寄去。我告诉妈妈之后,她就一直盼着盼着,收到后照了无数张不同角度的照片给我看,还说:“这么大,真好,从来没见过!”我问她:“吃了吗?”妈妈心满意足地说:“吃了,每天晚上吃两个!”后来我才知道,妈妈把这些樱桃分成了4份,其中3份送给不同的人家,又从自己的那一小份里带走一部分给单位的同事品尝。愚蠢的我忽然明白,她是在向别人证明:你们看,我这个远方的女儿一直在惦记着我,一点儿不比那些隔三岔五就回家的姑娘差!

我出国后第一次回家,翻箱倒柜的时候,看到之前托朋友给爸妈带的零食和保健品,它们大部分都还留着包装,被爸妈规规矩矩地放在柜子里。我责问妈妈:“怎么不吃?”妈妈像个局促的小孩,吞吞吐吐地说:“哎……等着你回来一起吃……”

我从来都不知道,妈妈是如何用她那“不太灵光”的脑袋去应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的;我只知道不管我什么时间发了文章,她都会第一时间转发、点赞、打赏,用她所有的方式来告诉我:远方的女儿,妈妈一直在支持你。

妈妈一辈子低调,害怕出糗,连在人群中讲话都总是词不达意,而如今,她大大方方地转发我的每一篇文章,带着炫耀的气势,坚持写上:“我女儿写的!”

我这个远方的女儿,看着那几个字,呜呜咽咽起来。

猜你喜欢

塞进樱桃爸妈
小樱桃(7)
圆月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小熊当当和爸妈爸妈玩
我爱爸妈
辣语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听爸妈的话
看看飞机停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