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5-10陈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班主任

陈宇

摘要:近年来,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班主任由于其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高中班主任的地位与职责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自身角色优势,在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中学生健康也不仅仅是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该包括心理方面的。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引发了青少年心理的迅速而不平衡的发展,使他们处于这样一个矛盾时期,独立又依赖、成熟又幼稚,他们不善于调节自己,又不愿意向成人袒露心扉,积攒了很多心理问题,成为这个阶段的“危险期”。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对青春期问题与家庭的矛盾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和处理经验,而来自理想、社会、人际关系的困惑相对突出。

高一年级的同学在经过激烈竞争,成为高中生后自信心明显增强,充满新的理想和较高的自我评价。希望在新的环境中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在新的集体中获取较好的声誉。然而有的同学理想和期望值过高,脱离了自身的客观实际,一旦受挫,就容易产生失望、自卑、颓废的情绪。另外由于自己的同学来源不同,强中还有强中手,一些原来在初中时是老师宠爱的学生不一定被新的老师重视,原来同学崇拜的偶像一下失去了昔日的光环,与新的优等生相比相形见绌,这时的平衡心理被打破,苦恼之情油然而生。

高二年级的同学,由于对新的环境基本适应,对学习的规律已有所把握,对原来陌生的老师、同学已大致了解,原来那种因为陌生而带来的恐慌已逐渐消失。升学的压力尚不明显。学习、思想上容易出现松懈。但这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会进一步强化,性意识进一步明朗,自我表现欲会增强,对人际关系格外关注,特别希望在所喜欢的异性面前表现自己而获取好感。然而学校严格的纪律,同学的关注,老师的监督,使这种恋情不敢曝光,只得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另觅它途。有的同学在与同辈的各种竞争中,受自身智力、能力、性格、长相、气质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常产生自惭形秽之情感,频繁的挫折,使之出现焦虑与自卑。不少同学对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协调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和误会,缺乏基本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

高中毕业班的学生,两级分化明朗。向往升学的同学因用脑过度导致的神经衰弱,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不如人意而苦恼,他们对考试失利格外敏感,有的谈之色变,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受挫,心理就难以承受。而那些自觉升学无望的同学,此时注意力和兴趣点已经转移,他们所忧的是今后的前途,不知路在何方,担心社会复杂,不知怎样才能立足于社会。同时对自己知识的贫乏、能力的缺失产生强烈的懊丧心理。可见当前高中生的烦恼相对集中于人际关系、学习困难、自我意识、行为问题等方面。现在的许多教育工作者都会产生这样的教育困惑: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还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品德和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离家出走、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或轻生的道路,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学生的种种行为表现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科化倾向

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课当成一门学科来对待,上课时,教师讲,学生记,课后学生完成老师留的作业,有的还安排心理健康的考试。这样做违背了心理健康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烦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使学生轻松学习的目的。

2.医学化倾向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的学校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理解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将学生视为心理有疾病的患者,用诊断心理病人的量表来测量、诊断学生,这种医学化的倾向严重地阻碍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3.片面化倾向

在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中,有人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依赖测验所得的分数,这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压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也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耐挫折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性格、情绪等方面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

4.形式化倾向

有的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却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室也形同虚设。

5.孤立化倾向

当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针对学生,忽视了教师心理。殊不知,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教师的情绪、态度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

三、有效开展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身心成长。无数教育工作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工作自始至终是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相互作用过程,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二)加强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许多老师感到学生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教,许多时候陷于无助的境地。这和他们缺乏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缺乏教育方法密切相关,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辅导技能,成了这些老师的需求。班主任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人格塑造教育、智能开发教育、正当竞争教育、耐挫折教育、情感调控教育等多方面的辅导与教育。在这些教育活动中,不仅要解决“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要解决“行”的问题。

(三)协调高中班主任的双重角色冲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高中班主任扮演着班级管理者,心理辅导者的双重角色,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难免发生冲突

寻找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結合点高中班主任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主要解决人的思想观念等抽象的理论问题,注重班级常规方面的管理,如:纪律、集体利益、规范等。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微观的具体个人发展为视角,强调个性和谐,侧重把学生放在放到人际关系层面上去考虑,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促进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高中班主任作为管理者角色往往从德育角度出发,而心理辅导者角色往往从心育出发解决学生的问题。两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冲突。对于身兼心理辅导者和班级管理者双重角色的班主任来说,只有把两者相结合,以此为突破口,学生德育工作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方向和拓展途径,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主动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德育工作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德育的内容、方法才能让学生喜闻乐见,学生才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协调高中班主任作为管理者与心理辅导者双重角色冲突有效方法。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以尊重和理解,善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学生由于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学习生活中犯错误,不管谁犯了错,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原谅。教师在批评教育时要注重方式方法,应该明确的是尊重应该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只有班主任用心的去尊重和理解学生,学生也会慢慢的用心来和你交流,这样才容易在教学与管理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班主任要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相信学生。当学生发现老师信任自己的时候,就会增强自信心,对老师也会产生更深的感情,心灵的窗户也更容易对老师敞开。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听取同学意见和建议,吸引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并依靠班干部,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做班级的主人,鼓励、培养、支持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3)班主任多与学生沟通

班主任工作所涉及的是一个个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去,以心交心,以诚对诚,就会发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将找到解决的方法。交流与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播的桥梁,教师与学生这种特殊的关系,桥梁的作用显得就更为重要,可以说沟通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我们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感受。

(4)班主任要赏识学生

作为老师,对学生成功的赞赏是我们最容易做到的事,但也是最容易被一部分老师忽略的事。大量的教育事实证明,赏识教育的效果要远远优于其他教育方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他的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人在社会中生存,都希望自己的学习、人品、能力等受到认可、受到赏识。

(5)班主任提升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所谓班主任人格的魅力,是指班主任的思想、行为、举止、气质、道德、情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产生非凡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征服学生。学生对班主任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班主任无论扮演哪个角色,学生都容易对班主任的班级教育教学行为产生认同、理解和支持。

(四)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热情

我们往往在参加工作三五年之后,刚毕业时的激情、热情与雄心壮志已经减少或消失了,对待学生不再那么有耐心,面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不愿意耐心解答。课上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时候,课堂上往往缺少教师的亲切微笑与鼓励,却而代之的是粗暴的批评甚至罚站。在现实中,只有很少部分的老师主动愿意承担班主任的工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班主任工作压力大,激励机制不完善;班主任工作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权衡;班主任工作与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之间的权衡;班主任工作花费的精力与班主任的收入之间的差别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班主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所学校办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发挥班主任的积极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结束语

当今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涌现与升级,越来越引起各界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全面负责学校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的班主任,其所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及其知识结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每个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教学实践早已表明:任课教师教育不得力,可能出现乱堂,而班主任教育不得法,就会出现乱班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和决定性的。在教师队伍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频率最高,也最了解学生,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加强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力度,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理论与方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2] 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年版

[3]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 年版

[4] 叶存洪、徐书生:《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5]张嘉玮著:《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张明刘晓明编著:《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心理健康教育》,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8] 李正坤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湖南教育出版,1999 年出版

[9]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6 年版

[10] 张日升:《咨询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