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重塑学生如厕行为

2017-05-10李学颖

李学颖

摘要: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发现很多学生上厕所很不文明。很多同学下课都是冲进厕所的。有的孩子因为用力过猛经常把厕所门弄坏。还有的同学会把厕所的卫生纸撕下来,卷成卷蘸上水扔着玩。还有的同学会玩水弄得地上很滑、很湿。还有的同学会在厕所里大吵大闹。两个人进一个门也不知道在厕所里做什么?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行为重塑的研究。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渐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的强化治疗手段。研究教师运用了行为塑造方法来完成任务。上厕所的要求更具体了,而且从小方面做。从老师要求,到同学互助监督、班级评价评比和奖励表彰一系列活动,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行为重塑;强化原则;积极强化

问题提出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良好的行为是多么的重要。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多数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一个学生他的成绩好,他就成为了老师、家长和同学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殊不知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在学校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厕所。比如学生在厕所了打闹发泄,浪费厕所的卫生纸,浪费厕所里的洗手液。管理老师和值周管理的同学总在检查也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我们对学校低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如何文明如厕调查时发现学生们真的不太清楚。所回答的问题五花八门。但很多同学都提到了一点就是厕所是他们放松的地方。这样的回答真是让我们做老师的很无奈。厕所这个地方就成为了我们的关注的地方。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如何文明如厕的教育。

具体措施及结果

一、塑造良好的如厕行为习惯从改变开始

低年级的学生,要想重新塑造他们良好的习惯只有采用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他们。我们知道一个行为习惯需要固化的过程,行为塑造也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行为重塑对于小学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塑造“团结向上、健康文明、卫生整洁、”的全面发展的优秀行为。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我们经过学习了解到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养成教育。针对于笔者学校的状况笔者对所在学校的学生做了生活习惯重塑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笔者针对于学生如厕这一习惯做了研究。比如一年级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就是文明如厕行为的研究。

一年级小学生他们入学后一些生活习惯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来树立。比如他们在上厕所这件事。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如厕。尤其是刚刚上学,他们不适应。有的孩子想找个自己的小空间。厕所这个地方就是最好去处,关上门就是自己的空间。于是他们会几个人一起去厕所。然后关上门在里面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就决定在这方面对于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学会上厕所。在方法上教师根据斯金纳强化原则对进行有效的行为塑造。什么是强化行为在这里笔者要解释一下。强化原则在新行为习惯的培育中的作用是肯定的。老师在采取措施的时候学生做的好的地方进行奖励,当然同时也会采用惩罚的方法处理在新行为塑造中出现的退步。针对一年级学生老师会给学生讲道理。告诉他们怎么样做是文明的。但是有的比较淘气的孩子他们会经常忘了老师的要求。于是我们组织老师上生动的班会举例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教一教、练一练。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很有进步。但总是会反复。于是我们就启动的监督机制。选出优秀的学生做小监督员,帮助提醒做的不好的学生。做到小伙伴互助大家一起进步。学校也启动评价机制。选出文明小标兵给予奖励。在全校给与表扬。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一年小同学他们能做到去厕所排队、不打闹、不浪费洗手液等等行为的重塑。

二、运用积极强化对高年级进行行为塑造

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斯金纳的理念认为许多人都从电视上或亲眼观看过动物表演,许多动物的精湛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例如,海豚钻火圈,鸽子会按观众的要求啄击写有相应文字的木牌,黑猩猩能在电子计算机的面板上回答提问者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用聋哑人的手势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判断和情绪体验等。這些复杂的行为反应并不表明这些动物真正懂得人的语言,更不意味着这些动物生来就有或可以在其生活中自然形成它们,而是在特殊环境中经过人的精心训练而学习得来的。训练这些动物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便是行为塑造法,或称作“连续逼近法”。

对于高年的学生笔者就认为应该运用行为塑造法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观点。对高年级的学生要求要高一些。通过了解和观察。我们发现有的高年级学生把厕所作为发泄的地方。厕所的卫生纸也是他们用来发泄的对象。发现问题我教师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学生谈心。了解他的需要。比如有的学生他们不想写作业他们就去厕所躲着不出来。借着上厕所逃避写作业。遇到这种情况学校心理老师就会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而需要。如果是因为不会做题心理老师就会及时和任课老师联系帮助他,告诉他有困难找老师帮忙、如果是碰到不想写作业的学生我们就启动奖励机制。如果能做到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就在班里及时表扬、得到同学的赞扬。如果考试成绩能达到优秀老师就给个小奖励。如果遇到不想写作业的时候能找到老师说心里话,不拿上厕所做挡箭牌,不到厕所发泄的能的坚持一周。老师就会给个小礼物奖励一下。

之后发现厕所的门不总坏了。卫生纸也不浪费了,也没有破坏洗手液的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是有反复的。当发现反复的时候我们就会及时和学生谈话。让他们做厕所的门、卫生纸、洗手液说说自己的感受。作为实验老师我们不去批评他们。只是会对他们的奖励要求要提高一档。比如原来坚持一周那现在就要坚持一周零两天。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建立开放的场所不让厕所在成为发泄的场所

经过笔者认真的思考发现学生之所以总去厕所发泄,搞点小事情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空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楼道创建了读书角学校在教学楼二、三两层走道边精心设计,建立了校园开放式图书角。开放式图书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摆放了各类经典儿童读物,比如有低年级小朋友爱看的童话、动物类的拼音书籍,中年级同学喜欢的各类科学知识和神话故事等,还有高年级同学爱看的短篇小说和各类人物传记等等。这些图书可供同学们在课间、午休或傍晚放学后等待家长时自由取阅,不用办理任何借阅手续。最主要的是在那个空间里有小凳子,小桌子,小垫子。学生可以去说说话,聊聊天。当然还有学校心理咨询室一直开放。学生有了自己空间就不在去厕所发泄了。

四、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重塑行为

1、物化奖励

在行为塑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选好强化物,才能真正对求助者起到强化作用,促进最终目标的实现。在强化物的选择上既有有形的强化物,也有无形的强化物。所以针对不同的个体给予适当的无话奖励是决定新行为是否能产生的关键环节。[2]

2、积极参与

行为塑造法的应用不仅要求病人的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所有有关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的接近或朝着最终目标的变化能得到及时而又适当的强化,并使病人的行为愈来愈逼近最终的目标。关于人和动物的实验研究表明:那些被部分强化的行为比连续得到强化的行为更难以消退,另外也需要注意避免强化原则的无意误用。

3、强化原则

行为塑造法主要涉及到强化原则的应用,强化原则在新行为习惯的培育中的作用是肯定的,有时候治疗者可能希望,也同时采用惩罚的方法处理病人在新行为塑造中出现的退步。如果用得适当这也未免不可,例如:让病人想象自己臃肿笨拙的样子或并发心脏病将造成的恶果,这样做时要注意同时给病人以鼓励,防止一退再退。许多研究表明对于消除病人的不良行为或退步惩罚的效果是不肯定的。

反思

根据斯金纳行为塑造思想我们知道,人类具有比动物高得多的学习能力。就人类的学习能力来说,许多新行为甚至无需通过复杂的行为塑造过程即可直接掌握。然而具有高度的学习能力不等于就一定能掌握新的行为型式。关于人类学习的许多研究表明,学习的效果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例如,动机便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即使一个人具有学习能力和适当的动机,也不是想学什么就能学会什么。掌握新的行为型式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何况人的许多新行为型式的建立往往意味着必须破除旧有的、习惯的行为型式。一个人的习惯行为,作为他的生活方式或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习惯行为是不易一下子消除的;新的健康的行为型式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便形成;更不可能一经出现便巩固下来、成为个体生活风格的一部分。这就需要采取许多措施以促进这一过程,行为塑造法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在重塑的过程中会有反复但我们确实能看到学生的变化。在我们的努力下大多数同学都能文明如厕。即使有反复的情况也没有那种过分的行为了!所以,行为重塑在如何如厕这件事上做的还算是比较成功。

参考文献

[1]斯金纳:《语言行为》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