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中学生考前焦虑的案例报告
2017-05-10邹立娜
邹立娜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一位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产生的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咨询形成的案例分析报告。求助者近段时间出现食欲下降,焦虑,入睡困难等症状。经过4次心理咨询,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其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和其进行辩论,纠正了不合理信念,其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和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中学生;焦虑;放松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杨某,女,15岁,北京市某中学初三学生。9年前,父母离异,父亲是打工者,其父母离异后,由父亲独自抚养,而父亲长期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其由奶奶抚养。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经询问与调查,父母与家人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症性障碍,无重大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杨某婴儿期到幼儿初期时,家庭生活较为美满正常,性格较为活泼,6岁时,父母离异,对幼年时的冲击较大,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沉默内向,人开始变得有点不容易与人亲近。杨某由于家庭原因,有一层深深地自卑感笼罩,所以从上学开始,一直比较听话,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奶奶心中的好孙女,其学习刻苦努力,对自己要求严格,自尊心较强,追求完美,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照顾自己的奶奶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求助者目前处于应届初三毕业生,初三的现状就是不停地考试,出分数,通过每次考试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弱势,进行查漏补缺,可是在一模考试中,杨某由于过度紧张,对于自己擅长的科目发挥时常,导致在年级的整体排名大幅度下滑,在这段时间中,出现了食欲下降,焦虑,入睡困难等症状。
3.精神状态
求助者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知情意是统一的,人格相对完整,即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清楚,情绪较低落,紧张焦虑。
4.躯体状态
求助者有食欲下降,焦虑,入睡困难等症状。
5.社会功能
求助者能够很好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学习效率有所下降。
6.心理测验结果
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焦虑因子为2.5分,抑郁因子为2.3分,这两项分数均超过常模2分。
SAS(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为57,在50-59范围内,求助者有轻度焦虑。
SDS(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为52分,小于标准分分界值53分,求助者没有抑郁症状。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 主诉
近一个月来,一想到即将面临的中考,倒计时多少天,就会心跳加快,出现紧张烦躁的情绪,自己擅长的科目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效率下降,食欲下降。
2.个人陈述
近一个月来,一想到即将面临的中考,倒计时多少天,就会心跳加快,出现紧张烦躁的情绪,自己擅长的科目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效率下降,食欲下降。到吃饭的时间根本感觉不到饿,晚上睡觉睡眠质量差,翻来覆去很难入睡。每晚大概睡4-5个小时,晚上睡不着,白天上课开始犯困,形成恶性循环,晚上睡不着,白天上课犯困。从小成绩优异,学习刻苦的自己,中考志愿打算报区重点,父母在很小的时候离异,父亲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自小由奶奶抚养,性格乖巧懂事,家庭条件不太好,奶奶对自己百般疼爱,虽然缺少了母爱,可是奶奶很疼爱孙女,级是在家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奶奶依然竭尽所能的给与孙女足够的关怀和爱。于是,在孙女的内心里,希望通过学习这条途径,改变家里的相对不富裕的生活条件,给奶奶更加优渥的生活来回报奶奶对自己的爱。近期的一模考试由于成绩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将来的梦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看着倒计时上面的天数越来越少,自己的心就更不能平静下来,越来越浮躁,加上天气渐渐变热,感觉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在看着周围同学都认真备考的情况下,对比于自己此时的状态,我心里更着急,越着急越静不下心来,更学习不下去。现在白天精神状态不好,学习效率降低,心理就开始想离自己的志愿越来越遥远,如果考不上好的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没有好的工作,就不能回报奶奶抚养自己长大的不容易,自然也不能让奶奶过剩更加优渥的生活,自己的梦想就破灭了。希望通过咨询师的帮助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现状,减缓焦虑的情绪,对自己擅长科目的考试充满自信。
3.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衣着整洁,五官清秀。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口齿清晰,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陈述自己目前的状态,和咨询师进行交谈时,大多数时间低着头,两只手紧握在一起,显示出焦虑不安的情绪和不自信。求助者无幻觉,妄想等症状,知情意统一,语速较快,主动前来咨询。
奶奶反映:孩子比较听话懂事,自尊心强,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近一个月来,不太爱说话,之前爱吃的饭菜现在也不怎么吃。
求助者班主任反映:她学习刻苦,成绩较好,但最近注意力不集中,回答問题不积极,物理老师反映,没有之前的自信了。
4.评估和诊断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标准: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刺激引起的(中考),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 ,求助者反应强度不太强烈,不良情绪仍在一定的理性情绪控制下,逻辑思维正常,基本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但学习效率与所下降。情绪反应只局限于考试引起的焦虑,并没有泛化。
病程标准:一个月
综上,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个性稳定,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和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并且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也不局限于最初的刺激事件,反应也与最初刺激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作为主要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没有泛化和回避,持续时间2个月,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应程度强烈,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求助者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出现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1)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帮助求助者缓解目前不良情绪,克服对考试的焦虑
(3)提升对自己擅长科目的自信
(4)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
终极目标:增强求助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焦虑的能力,完善求助者个性,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6.咨询方案
咨询方法与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放松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的一种,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造了该心理疗法的理论和方法,旨在纯理性分析和逻辑判断的理念,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疗法,其观点主要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C并非由外部诱发因素A本身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件事的评价和解释B造成的,合理情绪理论疗法强调情绪的困扰和不良行为都来源于个体的不合理信念,重点在于改变这些不合理信念。
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咨询的次数和时间安排:4次,每次约45分钟;
咨询费用:不收取任何费用。
7.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
诊断和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咨询阶段
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17年4月11日
目的:建立咨询关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权利和义务,咨询关系的权利义务,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并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方法:摄入性会谈。
过程:
1.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
2.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搜集求助者的资料,通过倾听,共情,积极关注,引导求助者宣泄积压的情绪,获取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完成心理测验
4.布置家庭作业;建议求助者与奶奶和身边人多交流
第二次咨询:2017年4月18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为缓解求助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和达到更好的心理咨询效果,学习放松技巧,在求助者有个饱满的放松的状态后,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求助者简单介绍一下合理情绪疗法,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摄入性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学习放松技巧:让求助者全身各部分处在放松状态,双臂自然下垂,让求助者依次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放松…….
(2)与求助者从生物,社会和心理等方面探讨求助者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3)进一步评估即将到来的中考,从深层次挖掘不合理信念B,并分析诱发事件A,不合理信念B和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负性情绪和行为C三者之间的关系。
诱发事件A:中考即将到来
不合理信念B: 如果考不上好的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没有好的工作,就不能回报奶奶抚养自己长大的不容易,
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负性情绪和行为C: 食欲下降,焦虑,入睡困难等症状,无法集中注意力,如此情况反复,导致了求助者出现焦虑;
家庭作业:
总结咨询后的感受和体会,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探索自己不合理信念,并造成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原因,按照上述模式,尝试把所有问题罗列出来。
第三次咨询:2017年4月25日
目的:帮助求助者认识其不合理信念导致其长生焦虑,并建立合理信念。
方法:摄入性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
过程:
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清楚地罗列出了自己的很多不合理信念,并对不合理信念进行了思考;
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经与求助者协商讨论,得出如下合理信念:
就算上普通高中,也可以考上好的大学;
每个人都不可能让别人对自己的所有表现都满意;
学会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并对合理信念进行鼓励和强化。
家庭作业:
要求求助者將之前的不合理信念和合理信念进行对照,并进行认真思考。
第四次咨询:2017年5月5日
目的:
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测量法
过程:
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自述不合理信念已经改变,认识到不良情绪不是由即将来到的中考所造成的,而是由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导致的。有了以上的正确认识后,不合理信念基本消失。
8.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
求助者表示在经过咨询后,焦虑情绪有了改善,对考试不再焦虑,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能做到坦然面对中考。从中意识到了自己有很多不合理的认知,通过几次的心理咨询能够辨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尝试改变不合理信念,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配合,并且认真的完成家庭作业,每次咨询都能受到很好的效果和积极的反馈,咨询效果不断进行巩固。经过后期回访,咨询效果已经基本达成,改变了自己的不合理认知,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基本消失,对考试不再焦虑,能够坦然面对中考。
他人评估
班主任反映求助者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精神状态变好了,对自己擅长的物理也有自信了,勇于积极回答问题哦了,回家也想和奶奶聊天了,看到喜欢吃的饭菜也开始有食欲了。
社会适应状况
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状况良好,已经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了。
心理测验
在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再次进行了心理测验
SCL-90:各因子分都在2分以下,在常模范围内。
SAS:标准分是49分,没有达到焦虑的标准
SDS:标准分是45分,没有达到抑郁的标准
从总体上看,每次的咨询效果的明显的,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改善,改变了不合理认知,提高了自信,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二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15年7月修订版
[2]心理咨询师(三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15年7修订版
[3]心理咨询师(理论基础)。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15年7月修订版
[4]陈国永,张继彬. 我国公众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需求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13(6)492-497
[5]王婷,窦贵旺.重庆市小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需求.《中国学校卫生》 2012(4)410-411
[6]秀丽,王鹰.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