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容的态度,智慧的头脑

2017-05-10张韧持

张韧持

摘要:我们常说的“问题生”,不是指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而是与多数孩子相比,在行为习惯、学习生活上的表现有较大差异。本文首先具体讲述了两则案例及相关做法;然后,在面对这类问题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应对及预防措施;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想要转化“问题生”,是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合力解决。

关键词:“问题生”;谈话疗法;家长沟通;专家讲座

一般对“问题生”的界定是用常规手段不能解决他们在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及心理存在的问题,常规手段就是教师常用的一般的表扬、批评、关爱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类学生呢?其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是以一种宽容的姿态,接纳每位学生的差异,不要着急,细水长流,在慢慢地接触中找到适合这类学生成长的措施。早在春秋时代,这样的思想就已有了萌芽,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一直延续至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也指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一、案例

(一)案例一:学会包容,耐心询问

我现在管理的这个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个小男生。这是我接手这个班级的第二年,其实刚接手这个班级时,面对这个小男生,让我这个新任老师经常束手无策,头疼不已。刚开学的一个月里,他非常地不听话,经常我让往东走,他偏往西走,比如说,我让全班坐好,他偏偏不坐好。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那天有校外领导来检查,早上特意跟学生强调做课间操的时候,要站好,认真做操。可是到了课间操的时候,他偏偏在队里乱动乱晃,让我非常生气,甚至连同学都对他的做法不满意。而那时的我,也只是一味地训斥他,严厉地批评他。很快国庆节就到了,本来应该放松休息的假日里,我却在各种地思考中度过,询问有经验的老师,查找一些相关问题学生的解决资料,我意识到这类学生不能着急,不能跟他较劲,于是,我决定假期结束,耐下心来,好好地跟他聊一聊。第一次与他聊天,我了解到他嫌我叫他举手的次数少,我这才知道有部分原因在我,他可能是为了吸引我的注意力才做的那些事。因此,第二天我开始多叫他回答问题,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这个小男生还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他经常在课上乱回答问题,扰乱课堂纪律。可是这次的我并没有心急,而是耐下心来,冷静地想了想,只是单纯地谈话还是不行,应该有适当地小“惩罚”。在与上任班主任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的家就在学校对面,很近。我决定如果他哪天表现不好,就让他放学留下来,反思一下今天哪里做的不好,明天应该怎么做。就这样在这一个月里,我和这个小男生反复多次地谈话使他的行为渐渐有了改进,不再特意地跟你唱反调,但是有时还是会管不住自己,我记得有一次外校老师用我们班试讲,他在底下玩尺子,被老师没收了,他马上向后看我,好像在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这让我感觉到很欣慰,最起码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我还发现这个小男生还有许多优点,很会干活,轮到他值日的时候,我从来不操心;也爱帮助同学,有一次上腰鼓课,我们班少了一对鼓棒,他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鼓棒拿出来给其他同学。

(二)案例二:关注差异,要有智慧

J某在学校写作业的时候,他总是先发呆,当大多数学生都已完成作业时,他还在发呆。只有在你不断地提醒下,才能将作业写完,而且作业质量还不高,字迹潦草。在一次阶段测试中,他表现得更严重,在整整一个小时的考试中,他不是在玩手中的铅笔,就是东瞅瞅,西看看,最后交卷的时候,只答完半张卷。据说一年级的时候,他甚至还不答卷,有时还会将作业本扔掉,这样来逃避写作业。当时我采取的办法与前面的小男生方法相同——与他谈话。但是效果不佳,因为J某与这个小男生是不一样的,J某爱发呆,而且对任何事都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有点“混日子”的感觉。但是,从交谈中,我感觉到J某很听劝,不像前面的那个小男生脾气那么倔;而且,与家长的多次交谈中,我发现她对自己的孩子很上心,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因此非常配合我的工作。第一次我们的协商结果就是,如果孩子在校的作业没有完成,放学之后让他在校完成,让他意识到“今日事,今日毕”;回家之后,家长还会让他说一说今天哪里做的还可以,哪里做的还需要改善;而且在校时,我也会及时地激励他,比如某天作业完成的不错,及时表扬,及时奖励。就这样持续两个月,上交作业的速度有了增加,甚至有时会在前几名内完成,而且字迹有时也会非常工整。接下来就要解决他不答卷的问题。马上就要期末了,真的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我真的是越来越发愁,期末前的几次模拟考试,要是兴致好就好好答卷,要是没什么感觉还是不答卷,家长也很发愁。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机会来了,社会爱心人士送给我们学校一批礼物。我决定与家长商量,礼物先不发给他,只有在考试时认真答卷的前提下,才会把礼物给他,家长听后欣然同意。考试成绩出来后,竟然出乎我的意料,考了90多分,我很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长,家长也非常开心。

二、矫正及预防对策

(一)教师

遇到这类学生,教师首先不能着急,一定要有耐心。用一种包容的心态,朋友的姿态与孩子聊天,让孩子卸下心理的武装,耐心地等待孩子与你展开心扉,解除双方的误解,也许你还会发现这些孩子也很可爱。其次,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方法。既然是“问题生”,肯定学生差异很明显,这需要找准“药材”,“对症下药”。

(二)家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肯定离不开家长的教育,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助燃剂”的作用,有的家长为了省事只把孩子的教育推给了学校,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家长不配合教师的工作,那么孩子的成长是很难推进的。就像一个家庭里,爸爸和妈妈采用的教育理念不同,那就会让孩子头脑混乱,不知道该听谁的。如果只有老师在管,家长放手,那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是家长,孩子一生中会换许多老师,但是家长永远不会换。如果家长能像前面的家长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理解老师的难处,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我相信,至少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健康的。

(三)学校

学校应该搭建一些平台,请来一些不同领域的专家,比如说,面对低学段的家长,可以请研究儿童行为习惯领域的专家;面对高学段的家长,因为即将升入初中,可以做相关心理生涯的讲座。通过开展类似的讲座,让家长增加一些相关知识,了解相关亲子教育方法,来预防相关问题的产生。

三、结论

总之,之所以每个“问题生”的表现都有不同,是因为它的成因很复杂,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也许是孩子的天性,也许是家长的各种“溺爱”,也许是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忽视”,要想改变“问题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这个过程真的就像医生“会诊”[3]一样,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专家等等都要来参加,共同探讨出一个结果,为了能有一个好的疗效,循序渐进地改变,慢慢进步,不要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王晓春.徐安德.班级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4-2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

[3]吕香妹. 教育会诊制:问题生教育的有效措施[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