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探索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7-05-10高芙华
高芙华
(新疆石河子市第三中学)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拥有自学能力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学会自学,从学生的成长意义上说,要比学到某些知识和学会某种技能更具有长远的意义。另外,有些老师既要进行教学,又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要利用上课时间来安排和处理一些班级事务,从而导致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怎样处理这样的矛盾?怎样让自己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实现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下面就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布置预习;自学;归纳;总结;拓宽作业形式
一、课前布置预习作业,督促学生自学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去听,更加有针对性,不但可以提高听课效率,而且容易将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上课听懂了,课后写作业的时间将大大缩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使得学习更具主動性。所以,预习的习惯一旦形成,它对学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以前,我经常会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说:“大家要记得预习,明天上课我会检查。”我说得再认真,但通过第二天的提问发现,学生基本上都是以完成书面作业为目标,对于预习,学生大多持一种应付的态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一是预习作业没法检查,二是让他们预习一节课的内容,可能范围太大,不如设定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有目的的预习。这样一来,我把口头布置预习作业改为布置阅读作业、书面作业,如,概念、定理及例题的自学,并尝试做书上较为简单的习题,让学生根据我给的作业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并且书面预习作业要上交。然后第二天上课时进行提问,或者小测验等方式来检查自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我以鼓励为主,这样一来,学生的自觉性慢慢地增长,对自学的兴趣也逐渐提高了,而且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自学习惯也会辐射到其他学科,久而久之,学生自会体验到自学的妙处。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标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于这一理念,我们有必要在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纳入我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当中。在课堂上,我经常会把一些较难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学,包括定理、性质、公式的自学,它们是如何得到的?还有例题,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做一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了,再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讨论,或者由我来针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这样一来,既给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体现出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从而将课堂的重心从教师说得多转向了学生想得多、做得多、说得多,这样很多学生都会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三、在课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拓宽自学内容
在单元复习、期中与期末复习中,我总是先让学生自己将前一段时期的学习内容做一归纳、总结,主要以树状图或者网络图的形式呈现,这样一来,学生肯定要仔细梳理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便于自己更进一步地理解和应用,渐渐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梳理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框架越来越清晰,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确,然后由问题引领会发现更多新的问题,长此以往,就能让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并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四、丰富作业形式,多方培养自学能力
除了书本上的作业,在课外我还经常变换作业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如在学黄金分割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出一份以之为主题的数学小报,同学们在出小报的过程中,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集等多种途径,收获了很多知识,也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
要想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我们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方面,我还将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因为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面对的学生也在发生着变化。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将它融入教学实际当中,并且充分地信任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自学的尝试与实践,并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自学的乐趣与自信,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