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书法素养的培育
2017-05-10彭桂霞
彭桂霞
(吉林市丰满区实验中学)
摘 要:书法教育的根本和核心是在对学生进行书法知识传授和书法技艺训练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意志、学识和人格等文化品格。但由于教育体制的影响,不要说是重前者而轻后者了,更多的时候,书法课都是处境“尴尬”,总会被所谓的“主科”所挤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书法素质又能如何?主要从小学生书法素养的定位和培养的策略两个方面着手,谈谈如何培育小学生的书法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书法技能;文化素养
“写字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审美素质、文化和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还可以提高品德修养,一句话,可以提高人们的全面素质。加强写字教育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段话道破了新时代书法教学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虽然书法教学略有改观,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形和效果却与期待和要求相差甚远。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书法教学任务,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书法素养,我对小学生书法素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重新定位,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点教学策略,抛砖引玉。
一、小学生书法素养的理解定位
小学生的书法素养,其视角应该放在小学生的高度上,适当即可,不能太高,否则无论如何都是很难达到的。太高,不切合实际的定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我认为,小学生的书法素养定位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范儿”像不像,“味儿”有没有,“性子”成没成。
1.“范儿”像不像,是指学生书写的样子是否得体
书法课一开始,学生坐在课桌前,观察学生坐姿是否端正;提起笔,要关注学生提笔、握笔的姿势有没有到位。首先“书法家”的“范儿”要摆出来,这样会给学生平添几分自信,书写时更有感觉和情绪,书写的内在之后再慢慢培养。
2.“味儿”有没有,是指学生书写的章法是否正确
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提笔、运笔、收笔、点画的处理以及结构的安排是否和数学的章法相符。特别是小学生毛笔字,即便是临摹,也要注意书写的章法,不能随性而为。只有遵循书写的章法,写的字才有“味儿”。
3.“性子”成没成,是指学生书写的品行是否养成
古今中外的书法大家,他们的品行都是令后人敬仰的。一手好字并不是天生而来,而是需要后期刻苦练习,虚心求教,不断坚持积累而来。“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在书法课上,通过名人轶事来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在书写的一点一画中流露出来,提高书写文字的文化品性。
二、小学生书法素养的培养策略
汉字是一种拥有独特魅力的语言文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上下五千年,凝聚了无数炎黄子孙的智慧,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书法教学中,教师想要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美、书法的美,就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1.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内在的驱动力,学生一旦对书法有了興趣,那么书法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设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和愉悦、欢快的精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书写和训练的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向学生介绍一些书法大家的趣闻轶事,既能调节课堂氛围,又能帮助学生树立写好字的信心;将一些复杂、难记的书写技能或章法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口诀,这样,学生在优美的律动中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加强记忆,一箭双雕;为学生树立书写的榜样,挖掘学生周边的榜样素材,让学生赏析优秀的学生作品,树立目标,形成追求美的决心。
在书法教学中,离不开日复一日的技能训练和积累,枯燥、机械的反复难免会抹杀学生书写的兴趣,影响学生美育的发展,降低书写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新型的写字模式,如变“灌输”为“讨论”,变“模仿”为“引导”等。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审美能力
传统黑板、粉笔的黑白两色书法,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而单调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巧借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将声、电、光、色加入书法教学中,刺激学生的各项感官,提升学生的书法兴趣。同时,除了多媒体手段之外,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可以帮助小学生延拓眼界,提高认识,提升审美能力。
总之,书法教育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工作,但是却意义深远。书法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得到全面素质的提高。然而学生书法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顺应艺术教学的方向和特征,逐渐渗透,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弘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俊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书法素养[J].学园,2011.
[2]杨尔.从中小学书法教学现状谈学生书法素养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