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7-05-10曹清华
曹清华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中心小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需要教师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培养,要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意识,通过多种生活经验的积累来提升其问题解决的能力。要做好生活实例的提炼,提供对应数学情境,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可运用的空间较大,其知识的实用性较强。但是部分学生虽然可以不断吸取数学知识,知识量不断提升,分数越来越高,但是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问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吸收,更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能力培养也是教育部门对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
一、知识教学举例与实际紧密联系,提升学生数学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数学概念、计算法则、习题背景资料,都需要充分地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通过大量的举例说明来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中的数学意识。例如,在形状的特性与运用上,可以做对照的举例说明。三角形自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讓学生联想生活中三角形的运用,例如在制作摆放空调的支架时,会采用直角三角形的支架,在传统瓦片房的房顶制作上,侧面也是三角形的支架状态,这些三角形结构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圆形学习中,生活中车轮、擀面棍的侧面都是圆形,充分地运用了圆形的滑动特性。从举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数学图形遍布各处,同时掌握不同形状自身的特性。在此可以注意到,学习图形不仅仅是要学习其周长、面积等知识,更需要充分了解更多非计算性的内容,了解形状不同的特性。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提升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反应能力。在计算法则的运用中,也要充分地联系生活实例。例如在超市中,很多商品会注明增加了20%量,这里就涉及百分数的计算,让学生了解算术运用的实际价值,提升实际运用能力。与此相同的还有各大商场或者活动现场会涉及打折活动,一个商品打八折会是多少钱,一件商品8折后25元,请问原价多少,节省了多少钱,这里都涉及了较为实用的生活算术问题。
二、建立数学学习的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规划地运用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这种情境的构建可以通过实际生活场景搭建。例如,在分数的乘除学习中,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做背景,配合线段图做数形结合的教学,提升教学知识的可联想能力,提高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如图1所示,背景条件是学校附近一条公路维修,全长400米,现在已经修了五分之三,请问剩余还有多少米需要维修?这里涉及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结合线段图运用,可以有效地将数学核心内容简单清晰地展现出来。这种教学一方面提供了对应的知识运用情境,同时也通过数形结合的简约学习方式提升了问题解决的快速便捷性。具体情境的设置中,会联系多种数学教学方法,例如,移情法、数形结合法、对比法,同时也可以运用多种手段,例如多媒体、模型、故事描述与情境表演模拟等方式,具体的操作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展开,主要是提升课堂教学知识的真实感、情境趣味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活问题的反应与解决能力。
三、提炼出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识回归到生活问题,也可以从生活问题中提炼出知识要素。例如,在周长的计算中,学生一般通过应用题所提出的要素做计算,操作相对简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各种要素不是已知的,需要人们自己通过多种方法去了解。例如,树木周长的计算,首先树木本身不是标准的圆形,其次,完好的树木本身也并不知道其半径或者直径长度,所以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在不伤害树木本身的情况下了解树木树干的周长。学生会提出多种方法,例如通过双臂环抱树木来测量,但是学生同时又会发现环抱的方式会因为肢体的不稳定而不可行,后来有人会说通过绳子环绕树干后,测量绳子的长度,甚至有学生会有较为深刻的生活体验,会联想到用皮尺来测量,这些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越丰富的生活体验感受,反映出来的解决办法会更便捷快速。又如,在树木高度的测量上,学生没有复杂的工具,如何测量一个大树的高度呢?可以充分地运用光照条件来解决。首先在地面上迎着光的方向竖立一个小木棍,测量木棍与影子的比例,发现影子是木棍长度的2倍时,可以采用同一比例与测量树木的影子长度,然后得出树木的实际长度。这些都是合理灵活地运用数学规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意义深远。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需要服务于生活才能发挥其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靖.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7).
[2]杨芬.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中外交流,2016(27).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