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案例法对幼儿教育中的实用性

2017-05-10王力霞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王力霞

摘要: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优势相较其他教学方法独具一格,它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便于学生理解幼儿教育学知识理论,有利于加强学生由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转变意识。

关键词:案例法;幼儿教育学;教育探究

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分析、讨论案例的重要前提,是学生赖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重要指导,是学生掌握教学案例分析方法与问题反思性探究法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设计各类问题解决方法的重要指标。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幼儿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活跃气氛的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其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幼儿教学技能是任职幼教的重要基础,在幼儿教学中应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活跃课堂气氛。

一、案例教学法步骤与方法

(一)准备阶段

1.精选案例

案例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收集到的与《幼儿教育学》紧密相关的典型例子,是教学目标实现传道授业与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结合《幼儿教育学》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搜集与整理各种有关幼儿教学的案例,并精心挑选优质案例,是顺利进行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条件。在此,教学案例必须真实、客观、完整且是典型的例子,此外还需充满趣味性与针对性,顺应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思维能力水平,以便学生更好地参与思考及讨论。

2.科学规划

在教学实践汇总,评估实施案例教学时潜在的问题与状况,并做好充足准备,这是案例教学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对教学案例内容充分理解、熟悉掌握,了解案例背景,总结出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考虑幼教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遗漏的问题,研究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大致评估,根据情景想办法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以及辩论兴趣,领导学生展开讨论。

3.学生准备

教师在课前以文字材料、多媒体播放或演示案例短剧等方式给学生推荐介绍特地精选出来的幼儿教学案例,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案例,并有针对性的动用各种辅助工具查阅资料,通过整理、罗列知识大纲,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案例的核心。给学生指引思考的方向,并总结出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4.科学分组

作为进行案例分析的主要工作之一,学生分组要合理,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营造活跃的讨论氛围,加进讨论深度,提高讨论广度,以便于学生对教学案例加深理解与掌握。因此,可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与能力进行合理分配为几个小组,1组6-8人最佳,每组各选一名组长与记录员。

(二)实施阶段

1.提出问题

推介给学生案例的同时,需在幼师专业学生既定的年龄特征、思维方式与兴趣等条件下,适当提出要求讨论的相关问题,可根据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需包含三类:其一,概述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与判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其二,理论分析问题,主要是为引导学生结合《幼儿教育学》理论知识与案例事件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幼儿教育学》具有深刻理解,还能使学生了解到幼儿教学的实际情况;其三,对案例中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与教学决策,帮助学生培养教育问题分析、判断与决策的能力,并给他们日后遇到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意见。

2.讨论问题

讨论是进行教学案例法的中心环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小组讨论阶段是指将分好的小组分到不同地点集中讨论,全程由小组长主持,记录员进行记录。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独特的各人见解,促进大家交流协商以及观点的相互补充;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求同存异,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不盲从别人的观点;在各组讨论期间,教师应巡回走动,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针对一些胆小、羞于发表意见的学生应采取鼓励措施,如提出一些能够引发学生热情的问题;在巡回过程中,教师不要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发现学生的错误之处,应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纠正;把握各组的讨论方向,防止出现无谓之争,促使各组始终以教学案例为讨论核心,向教学目标趋进。

全班讨论阶段,应先由各组代表针对本组的讨论案例的分析理解与处理方案提出意见,控制每组发言时间在5min内,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更改意见与补充意见,也能从各角度进行分析。意见相同的小组,可不用发言,以节省课堂时间。

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写下本次的讨论心得与体会,使学生巩固教学案例知识点,提高幼儿教学能力。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优势相当巨大,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少,熟练掌握、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必须依照教学内容搜集案例,并根据教学目的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等进行精选;其次要设计好处理方案,充分评估全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周全计划,并设计整理出详细的突发性事件处理对策;然后,提出的讨论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重难点要突出,难度小的问题激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难度太大容易造成学生丧失信心;最后,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科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把握讨论方向,使其不偏离教学案例的主題;一定要以画龙点睛之笔收尾,进行总结。

在《幼儿教育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有许多,也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规划、精炼总结,案例教学法一定会给予更多的收获与回报。案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教学情境的分析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幼儿教学过程中偶发事情的能力,为日后任职幼教打好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