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问题设计,增强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2017-05-10黄小敏

新课程·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实效性小学数学

黄小敏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第一小学)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建构有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过程中发现:由于教师所采取的落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自身原因,当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现状不容乐观。研究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为增强教学实效性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问题设计;小学数学;实效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起到巩固新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如何优化问题设计,值得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深入思考。通过对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现状的研究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设计太过宽泛、难易程度把握不当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误区

1.問题设计太过宽泛

一方面,小学生学习经验和认知经验有限,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能力丰富,因此,在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经常抓不住重点,不由得跑题。教师往往没有意识到小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所设计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太过宽泛,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以《除法》课堂导入阶段的问题设计为例,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松鼠妈妈给小松鼠分松果的图片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据图片信息,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小学生由于学习特点及认知特点所限,他们往往容易被那些华丽的图片分散注意力,有学生回答:这些小松鼠出生很久了吗?有学生回答:松鼠爸爸去了哪里呢?有学生回答:这是在森林里面吗?还有学生回答:松鼠只能吃松果吗……一节课过去了七八分钟,学生始终与核心问题擦肩而过,仿佛忘记了现在正在上数学课。这种宽泛的问题设计背离教学本义,掩盖数学信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带来不良影响。

2.难易程度把握不当

难易适中的问题可以使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提供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但是那些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问题,则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无益于教学效益的提高。细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是出于一种习惯,没有很好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问题设计太简单,就是问题设计太难,对学生思维训练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带来副作用。

例如,在“异分母分式加减”计算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给出“四分之三+三分之五= ”的问题,随机抽取学生上黑板进行计算,结果弄得学生一个个瞠目结舌,不知如何下手。对于班级大部分学生而言,之前虽然学习了同分母分式加减的计算方法,但是自身学习水平所限,转化数学思想较弱,他们很难想到将同分母分式加减的计算方法与异分母分式的计算相互联系,面对问题只能一头雾水。这种过难的问题设计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中等生、后进生学习积极性更是造成致命伤害。

同样,在“异分母分式加减”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生成目标预期太低,设计太过简单的问题,对课堂提问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教师直接将“四分之三+三分之五=”转化为“十二分之九+十二分之二十=”,要求学生对同分母算式进行计算,学生始终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思考,自主探究能力迟迟难以提高。

3.课堂提问方式单一

小学生年纪较小,他们好奇心旺盛,喜欢新颖有趣的事物,在课堂提问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当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但是,教师没有关注到这一关键问题,对很多教师而言,提问变成了一种口头禅,动辄便在课堂上发问:这个对不对?这道题目应该怎样计算?这样好不好?大家觉得这道题目要怎么解答?这种单一的提问方式没有达成教学目标,反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问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

1.有的放矢,精确把握问题脉搏

教师在提问之前,应当充分预设学生学习情况,思考应对措施,避免出现尴尬情况。指向性明确是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每一问题都应该有的放矢,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达成某一学习目标。那种似是而非、华而不实的问题,不应当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一般来说,课堂提问具有导入新课、启发新知、回顾旧知、促进思考、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作用,在什么样的时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决定。

以导入新课教学为例,在除数一节课堂导入阶段,为学生播放松鼠妈妈给小松鼠分松果的图片之后,教师可以抛出这样的问题:根据图片上的信息,思考可以提出哪些与除法有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明确了除法这一关键信息,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向除法、除数等方面内容靠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即可顺利导入新知。

2.层层递进,无痕渗透教学重点

在教学重、难点问题的设计上,教师一定要做到难易适中,层层递进,既促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不会使学生觉得太难。太简单的问题会使学生失去探究兴趣,思考起来也会漫不经心;太难的问题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进行问题设计之前,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在知识的连接点、衔接处做文章,巧妙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重、难点无痕渗透的教学目标。

“异分母分式加减”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复习同分母分式加减计算法则知识,并计算二十分之一+二十分之四=、二十分之十九-二十分之二=、三十二分之十六-三十二分之四=?

(2)上面三道题目中,有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如何将这个算式改写成最简分数的相加减?

(3)异分母分数可不可以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如上三个问题的设计,在同分母分式加减、分数化简、异分母分式与同分母分式的转化知识之间进行了过渡,一则不会让学生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这一问题感到陌生、突兀,二则复习巩固了同分母分式加减知识,有效解决了异分母分式加减计算法则教学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再一次升华,促进了学习品质的提高。

3.审时度势,多元问题设计方式

诚如卢梭所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小学生年纪较小、好奇心旺盛,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兴趣这一角度进行切入,创设那些能切实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独立思考意识的问题情景,从而促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驱使下主动参与问题思考,积极投身课堂活动。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进行问题设计:观察教室前面悬挂的时钟,思考时针、分针、秒针围绕着哪一点在旋转?时针、分针、秒针总是朝向哪个方向旋转?时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将时针的旋转延伸至数学问题中图形的运动,既提高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又拓宽了学生思维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的良好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与生活中常见事物联系进行问题设计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多媒体辅导、实物模型展示等方式进行提问。这几种提问方式之间并不是互相分割的关系,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综合多种提问方式,将其有机整合于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优质数学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吴建强.突出“五性”问活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07.

[2]于建玲.“鼓”要敲在点子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实效性小学数学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