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2017-05-10谢凤毅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提高有效策略效果

谢凤毅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介绍了几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信息的过程。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很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要求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知识严谨、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双向互动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在备课流程中,教师要做到精心、细心并注重细节:

1.优定教学目标

目标导向,制定了具体目标,学生和老师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要根据“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注意效益”的原则,探索“以加强双基为前提,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新的课堂教学目标。

2.优化教学过程

重在过程。过程的细节不能马虎,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必须一步一步来,循序渐进。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围绕目标,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多数学生是中等水平的特點来确定教学起点。

3.优选教学方法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劳而无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原则,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能”作为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正确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教师要针对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选择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4.优制课堂作业

优制精品作业,用实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要严格控制作业量,训练求精。一是精选习题,不搞题海战术。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布置作业,不搞一刀切,因人而异。二是精排程序,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题在讲前练,为掌握反馈信息的题在讲中练,为巩固新知识的题在讲后练。随着时间的推移,习题的深度不断强化,促使学生的技能不断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点人手。

1.生动表述内容

教师应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听。现行教材中有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去喜欢?如何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学习与思考?这些都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付出极大的努力,尽最大努力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只有始终使学生保持着一种兴奋的状态,才可以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可能。比如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开放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

2.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和气氛直接影响学生和老师的心情。好的气氛,教学双方心情舒畅,教学效率高。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时刻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高见能得到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适时的启发,及时发现和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才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在有序的教学过程和良好的气氛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协调教学关系

关系融洽,就会形成合力,关系紧张,力量就会分散。教师要学会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和融洽的情感关系。

三、帮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少走弯路,使学习事半功倍。

1.教会学生预习

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理解和掌握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新内容肯定有不解的地方,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也就是将重点内容进行标记。比如标注有疑问的或者不懂的地方,留待课堂去研究和解决。

2.教会学生听课

言传身教体现在听课当中。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中心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不明显。怎样学会听好课呢?首先要专心,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多次强调的问题就是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要想记住,必须要把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以后复习和巩固。第三,对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做到听懂弄清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多想多问,勤学好问。

3.教会学生思维

良好的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理解水平和能力水平。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

(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进行分解,分为几个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一般是先分析后综合。

(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类似于总结。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4)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教师应努力探索,坚持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提高有效策略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