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随笔
2017-05-10朱艳婷
朱艳婷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嘉实希望小学)
几年的习作教学实践,让我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有了深刻的认识,越来越觉得让学生写“随笔”是一种理想的做法。其实写“随笔”我只采用这种随意而就的形式,记录每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这个平台,学生就可以就自己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写自己能写、想写的东西。因为没有统一的命题,学生就有了更大的练笔空间;因为没有字数等其他方面限制,学生就更能随心所欲。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写随笔,乐意写随笔,随兴而出,随感而发,无习作之难,有快乐之感。为此,我认为应大胆提倡写随笔。
一、写随笔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实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人、事、物都在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学生的视野、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提起笔来,随手写一写,篇幅可长可短,长可千言,短则几句。
1.隨心习作:指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如:学生面对“最美的凤凰城,绝版的张家界”,寒假旅游后尽情写下《梦幻张家界》;面对班级篮球友谊赛,学生挥笔写下《失败,也是一首歌》。丰富而有趣的校园生活,也常常凝驻笔端,《三好老师》《搞怪三杰》《马蜂惊魂》《天鹅之舞》就是这样诞生的……
2.随文习作:我们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或引领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感悟字词的语言美,或引领学生感受自然美、人性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文信息为话题写出来。如: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会延伸到自己平凡而细腻的家庭生活,《致父亲》《温馨的留言条》让读者深受感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便出现了《那一刻,我懂了》;学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便立下了《和平·崛起·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3.随时习作:这里的时指的是季节、时令、节日、假日,帮助学生留意一年四季的景物、自然现象和各种动植物,如:春、夏、秋、冬、早晨、晚上、星星、月亮、太阳、风雨等的变化,各类花草、树木的形态特点等。如:春游中的景色撞击着学生的视野,有感而发《香江印象》,博得读者的喝彩。秋天的校园也不逊色《彩色的校园》,让读者耳目一新。
4.随势习作:即时势,国内外大事。倡导学生从小“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能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写了有关救灾抢险的题材《最可爱的人》;在马航客机失联后,心系同胞,写下了《等你回家》的心愿。
有了这四种的写作形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写的内容,乐此不疲。
二、写随笔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习作“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他们还说,习作“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如今的命题作文,规定了写作体裁及内容范围,这里面的要求,有些学生生活中没有的,从未经历过的,或者体味不深写不出真实感受来,学生为了交差,唯有说些言不由衷的假话、大话、空话了,于是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笔往往有感而发,“以我手写我口”“以我笔写我心”“说真话抒真情”,激情来了就抒写情怀,喜、怒、哀、乐全凭作者的随感而来。看了学生的随笔,写作似乎成了学生宣泄情感的天空。体味生活,畅想未来,感恩他人,关爱他人等无不流露出自己的肺腑之言,学生写出了对家长某种教育方法的不满,写同学之间的误会带给自己的不安,写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写不愿公开的家庭问题等等。
三、写随笔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做人要有个性,习作同样也要有个性。缺乏个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是当今小学生习作的通病。随笔自由灵活,言我言,行我行的特点,是最能展示习作个性的,也是最能反映作者的个性的。人的个性、才气等往往会因为“随”意性,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一学生写的《微笑的力量》中一段话:
站在主席台上,眼前黑压压一大片,心“咚咚咚”地狂跳,霎时,脑子一片空白,嘴里该说什么竟然忘记了!这时我看见了老师,她微笑地看着我,我的信心又回来了。
我们一家在韩国的料理餐厅用餐,爸爸点了他最喜爱的海鲜酸辣汤,他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咦?这是什么?”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圈,定睛一看,原来是橡皮圈。爸爸叫来服务员,服务员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连忙叫他们的店主,店主急忙走过来,首先向我们鞠了一个躬,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对不起,我们太大意了,这是绑螃蟹的皮筋。”她边说话边朝我们笑,想得到我们的理解。她的笑感染了爸爸,爸爸说:“没关系,下次注意就行了。
写随笔真的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是学生创造性表达能力得以提高的沃土。写随笔,让学生找到了练笔的方式,让学生找到了习作提高的途径,让学生找到了抒写奇思怪想的园地。
让我们借助随笔这个写作的铺路石,放飞学生的个性吧!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