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环境价值观的培养
——以“倡环保,从小事做起”三阶段教学法为例
2017-05-10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幼儿园邵丽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幼儿园 邵丽兵
浅谈幼儿环境价值观的培养
——以“倡环保,从小事做起”三阶段教学法为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幼儿园 邵丽兵
一、幼儿环境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制约因素
环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环境的存在状况对于人的需求是否有用或能否有利于人的发展的一种评判标准体系,主要是讨论人类是怎样看待世界,他们认为自己在地球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他们心中什么样的环境行为才是正确与错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是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环境教育关系到环境质量,也关系到人口素质,更与“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校园”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环保教育对于个人来说,是一项终身的教育,而环保意识要从小事做起。
由于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差异,幼儿的环境价值观基础又各不相同。首先,来自农村的幼儿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模糊,潜意识里对环保的重要意义缺乏先入为主的先天教育;其次,部分家庭缺乏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甚至还会出现抵制环境教育的现象;再次,环境教育受到投入和条件的限制,往往容易停留在语言、文字和简单的课堂模拟层面,缺乏一个行之有效、实用性强的教学模式;最后,尽管环境保护已经达成了社会的普遍共识,但不同的社会组织对环保缺乏一个统一的行动标准,使得幼儿在面对不同场景下的环境行为出现迷惑不清等等问题。
二、幼儿环境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园幼儿的环境价值观状况,我们通过活动的组织进行了有意识的观察,并组织了问卷调查工作。
(一)活动案例
一次我们大班幼儿去公园踏春。幼儿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坐在草地上享受温暖的阳光和美味的点心。许多幼儿吃完点心后,把牛奶瓶、饼干包装纸、餐巾纸乱扔,显然这很不正常。询问之后,我们发现幼儿的答案各有不同。有的说,“明明也在扔,琪琪也在扔”(从众心态),也有的说,“这又不是在幼儿园,不要紧的”(场景差异)。从场景差异中我们分析到,在幼儿园的场地和花坛里乱扔垃圾是得不到“大苹果”(一种奖励标识)的,而在校园以外,幼儿认为幼儿园的制度就无效了,随手乱扔垃圾也就没有人管了。
(二)调查分析
因此,为了解幼儿环境价值观,我们对大班194名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表1:对幼儿园大班194名幼儿的环境问题调查结果
对于垃圾分类,如废报纸、废电池、废弃易拉罐等能正确处理约占22.25%,还有约77.75%的幼儿选择丢弃或者不知道怎么处理。
对于一次性用品的危害,如一次性袋子、卫生竹筷等,十分了解并不选择使用的约占21.58%,还有约78.42%的孩子没有意识到或者知道却不采取行动。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班的幼儿环境意识还比较薄弱。有的孩子懂得理论,会说,但是不一定做得到,只停留在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大口号上,真正把环境意识内化为教育的工作还有待教师加强。
三、幼儿环境意识的“三阶段教学法”
经过多年的环保教育教学尝试,笔者以园本礼仪教材《倡环保,从小事做起》为例,通过“三阶段教学法”,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一)第一阶段: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和动物主题“蚂蚁”“蜗牛”,主要围绕观察大树和身边的小动物开展。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在观察大树时非常认真,却踩坏了树旁边其他的绿化;请孩子们收集树叶时,会产生矛盾,是采树叶呢还是捡树叶;幼儿对研究蚂蚁、蜗牛很感兴趣,但是一旦抓来了蚂蚁、蜗牛,却常常被养死了。
因此,教师开展活动时要强调“观察研究要以爱护身边环境为前提”。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观察活动前的教育非常必要。可以请幼儿自己说说在观察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第二,指导收集方法,如收集树叶时要求捡一些刚刚落下来的、比较完整的树叶,指导饲养蜗牛、蚂蚁的方法。尽量把前期的工作做到位,并让幼儿清楚:教师这样详细指导大家的原因是想使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第三,尽量减少研究对象的浪费。把原来每人收集树叶数量减少,同一种树叶收集2~3片,蚂蚁、蜗牛改为收集1~2只,观察过后及时送他们回大自然,不要把他们养死。
(二)第二阶段: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倡导环境教育的渗透
我园倡导“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注重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洗手时节约用水,爱护幼儿园花草树木。本学期我们对幼儿的点心和午餐进行了创新,让幼儿以自主的形式进行,倡导大家光盘行动,树立环保意识。
一是加强菜谱管理。幼儿园专门组织有家长代表的膳管会,制定菜谱,全镇统一,幼儿园菜谱做到品种多样,搭配科学,安全营养,菜谱两周内不重复,并尽可能选择幼儿最喜欢的菜品,提高饭菜可口度;膳管会专门对剩菜剩饭做认真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菜品,改善菜品口味。
二是培养环保、节约、健康用餐的习惯。以前幼儿点心和午餐都是教师统一分发,浪费现象较多。这学期我们开展幼儿自主午餐和点心,提供的食品品种丰富、花式多样。开始的时候,幼儿就餐兴趣很高,有的幼儿喜欢吃的菜拿很多,结果吃不完,后面的小朋友数量较少,于是,教师让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又不浪费”。大家都认为,先盛少一点,吃完以后再添加,好吃的要大家一起分享,各种菜都有营养。结合《各种各样的粮食》《样样饭菜吃得香》《看谁长得高》等教学活动,教师教育幼儿均衡饮食、健康饮食,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理念和生活态度,克服偏食挑食陋习。
三是以自助餐形式增强用餐环保能力。幼儿开展自主午餐,在自主选择的同时培养了幼儿谦让、等待、分享的好习惯,大家都认同按需取食、少量多次的就餐习惯,切实实施“光盘行动”,真正把环保节约用餐化为幼儿的自觉行动,同时在全园各个班级中,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评比活动,让幼儿的就餐真正讲卫生、讲秩序、讲节约、讲环保。
(三)第三阶段:家园合作中,推动环保教育的养成
首先是通过园本礼仪课程《倡环保,从小事做起》,激发幼儿关注身边的资源。幼儿园专门设计了材料回收箱,每个班级根据教学主题活动要求,向家长征收安全、卫生的废旧材料。废旧的矿泉水瓶做成了小推车、登登乐,奶粉罐投放在堆堆乐中,旺仔牛奶罐做成了梅花桩,棒冰棍成为幼儿区域活动中自由拼图材料,废旧轮胎被放置在幼儿园围墙边,各种纸管被投放到公共区域活动中。利用废旧物品丰富了幼儿活动材料,美化了环境,还让幼儿体会到废旧材料能变废为宝,让幼儿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丰富了幼儿想象力,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树立了资源再利用的环保意识。
其次,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家长环保理念。在镇政府组织的教师“环保志愿者”队伍中,我们邀请家委会主任和幼儿一起,拿着扫帚、畚斗、钳子等卫生工具参加扫大街、捡废纸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更多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有的家长说,孩子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以后不乱扔废纸,再教育家里的爷爷、奶奶不要乱扔废纸,垃圾应入桶。
再次,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单、微信、短信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时期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要求家长主动配合,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身教去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最后,设计环保标记,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幼儿园环保,积极开展设计“环保标记”的活动,张贴在幼儿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图1:亲子环保标记的设计成果
图2:孩子们环保在行动中
表2:孩子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环境价值观的建立并不是一个短期、快速的过程,也不是一个技术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性的、人性化的培养过程。因此,环境教育必须从早、从小抓起,从家庭、幼儿园两头抓起。这也证明了在幼儿园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价值观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努力发挥家长在幼儿环境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努力发挥实践和身体力行作用,将行为规范提升到素质规范的高度,将外在约束内化为言行举止的内在价值,是一条未来幼儿环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光不是可以照下去了吗?”
从幼儿搭建和争辩中可看出,他们对“地铁”产生了兴趣,缘由是幼儿暑期中去了苏州,乘坐了地铁,但显然幼儿对地铁的认知是比较狭隘、不够全面的。以“地铁”为主题的建构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挑战难度,教师应更进一步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
在日常工作中,吴躜辉会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同合作伙伴一起开展试验示范工作,把优秀的适合本地的产品、套餐式的产品带给农民。同时,爱普科技的技术部门以业务人员反馈回的市场信息为导向,对下级经销商和农民开展技术支持工作,针对区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为工作重点,开展试验示范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帮助其找准应对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推进——关注游戏的“生长点”,给予拓展
如何遵循孩子们的兴趣点,使游戏情节能更进一步深入下去,教师就应注重游戏的“生长点”,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其中课程是有效的途径。课程是游戏的有效延伸,课程可丰富游戏情节、拓宽游戏经验,课程与游戏相辅相成。
例如:幼儿搭建了地铁——苏州轨道一号线,但幼儿对地铁的了解不多,对地铁的某些认知是错误的,关于“地铁”的探讨很有价值。我们采集孩子们的问题并提问,如“地铁就是在地下的”这种说法对不对?“高铁、地铁有什么不一样”等等,并请乘过地铁、高铁的幼儿来介绍。教师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专门组织教学活动,进行直观、形象的比较,让幼儿对一知半解的问题进行澄清。孩子的建构热点就以“地铁”为基本主题的道路构建,由此生发了许多新情节。
在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创造,及时地鼓励,如此一来,幼儿创造的劲头更高,建构的作品更有特色。
二、丰富材料、提高技能,投进游戏之场
(一)材料——游戏的物质保证
主题建构游戏作为一种建筑活动,离不开建筑材料,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建造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当确定好一个主题后,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商量需要什么材料,引导他们去创造自己心目中的作品。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在组织活动中应该遵循:1.材料的投放有层次,可以让幼儿始终对这个主题保持兴趣和新鲜感。2.材料的投放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即,由基本的拼搭材料开始,逐步增加不同的辅助材料。
通过分层次投放材料,孩子们搭建以“地铁”为主题的建筑群时,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完善,构建一次比一次有新意,构建效果一次比一次壮观。
(二)技能——游戏的必要条件
幼儿基本的建构技能,是开展好建构游戏的必要条件。在建构过程中,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是提高建构水平的捷径。
例:在建构“地铁”中,幼儿搭建道路设施,最初只用了一些木头积木排列、垒高,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统一。讲评时,就有幼儿提出“道路设施样子太单调了,应该有层次感。”马上,幼儿利用收集的奶粉罐、夹板块、牛奶罐等,自由地分成了几组,有的打地基,有的铺路,有的搭立交。搭建中,大家相互学习,建构能力在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及时将幼儿的优秀作品拍摄成照片,欣赏、交流,鼓励相互模仿、学习。在这过程中,幼儿还会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在互相学习中不断取长补短。
所以,千万不能小看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抓住时机,让他们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幼儿很快掌握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相关的建构技能,在建构中共同进步。
三、着眼游戏亮点,敞开游戏之阙
(一)明了游戏的功与用——用想象开启“智性”
主题建构游戏,不但能丰富幼儿认知,还能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因此应注重在观察与建构中启发幼儿的想象。
例如:在主题建构游戏“地铁”中,教师利用照片、视频等图片资料,拓展幼儿的认知,请幼儿构建心目中的地铁。幼儿兴趣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地议论开,随后带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开始建构,能构建地铁站,在地铁周围构建居民住宅区,进行相关的绿化设施,一个个奇思妙想展现在大家面前。
当发现有特别之处时,教师及时地肯定、鼓励,使幼儿创造劲头更高,创作的作品变得各不相同,百花齐放。
(二)协调游戏经验的隐与显——用评价呵护“悟性”
好的评价能获得实际的教育效果,建构游戏的评价是重要的一环。有了评价,能找到每次建构存在的问题,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实质上的提高。幼儿的创作,需要鼓励、赞美。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表述建构内容、合作情况、出现的问题、是否解决等。这样既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又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建构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可以通过评价的方式来聚焦,来共同解决。
例如:评价时,教师指着车头问:“这是什么?”“是车头。”“这纸盒哪里来的?”“百宝箱中找的。”“发现游戏中缺东西,马上想到找东西来代替,游戏越来越好玩了。”
建构中的“以物代物”,放到评价时引导幼儿一起学,让他们关注到这个问题,学习动脑解决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处置游戏建构的聚与散——用游戏调养“心性”
幼儿的建构游戏不再以单独游戏为主,而趋向于群体化,这就让幼儿感觉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成了游戏成功的“阶梯”。要想使建构内容不断丰富,就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协商、合作。
例:在建构“地铁”时,这种合作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进区后,评选项目经理,实际项目经理是核心力量,起小老师的作用。搭建中,项目经理负责听取大家意见,协调各成员分歧,综合成员的办法,分配成员各自任务。游戏中,经常会出现成员间看法不同,建构方式各异而起的纷争,但争议能促使幼儿不断思考,完善想法和建构新观念、新策略。在不断思考、争议、协商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提高。
游戏中,大家对地铁周围建筑设施搭建产生了争议,有的要先建建筑,有的要先搭围墙,有的要先进行绿化设施……大家争执不下,最后在项目经理协商下,用游戏“石头剪刀布”来解决。当发现先建绿化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项目经理建议:“我们先建构建筑,再搭围墙,最后进行绿化,这样更合理。”有成员赞同:“对,好办法!”其他成员附和,边修改边议论,怎样搭得更好。经过不断地沟通、交流,幼儿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一个场景丰富的建筑群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幼儿在建构中共同分享着团结协作带来的欢乐。有集中、有分散的游戏体现了幼儿间的高度合作水平、团结协作的精神。
主题建构游戏中,幼儿无论在认知、创造想象、空间发展,还是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教师给予了幼儿更大、更多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创设了相关的条件,让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嬉戏。教师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他们给予正确的评价,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和谐、健康的发展,幼儿如一条条欢快活泼的鱼儿,浸润在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