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学科无实验室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7-05-10于贞
于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76小学)
摘 要:主要针对小学科学学科无实验室教学中的现状及部分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对今后小学科学学科无实验室,教师采用分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做实验、得出结论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科;无实验室;分组实验
小学科學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没有实验室的学校中,难于正常开展实验课,导致很多实验教学只是走形式,实际上没有真正落实下去。如何让每个学生有材料并在没有实验室的学校里上实验课?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实验课中分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到合作学习首先要有一个或若干个被全体组员所认同的目标,为了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必须要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角色轮换、集体奖励等手段创造和谐有效的学习环境和依赖关系。我也借鉴了此方法,即每次实验前,我会将实验课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分配给小组中的1、2、3、4号同学,给每个学生布置任务,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共同带来材料,长期的合作使学生渐渐地学会合作交谈;合作学习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评价的理念,我运用到了实验课中,每位学生都有具体分工,汇报时要求小组中每位学生都发言,从学生的实验材料、实验分工、实验操作、实验记录、语言表达、站姿等方面进行评价,起初有些小组可能心理胆怯,或者有些小组中总有一两个站起来不敢说话、或者声音很小,这时教师应做到尊重个体差异,采用客观记录和教师评价、组内和组间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个人成绩和小组总分相结合、合作态度等品质相结合等方法,使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有默契的合作伙伴。进行小组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共同的目标是形成小组凝聚力的前提和关键。如,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因为第一个实验室是用一张平展的纸实验,其他还有四种形状“W □ ○ ∏”这四种形状分别由1、2、3、4号学生每人折一种,实验时也由分别折相应形状学生来实验。这样的统一分工,如果组内有想相互调整的就私下解决。明确了分工后,学生课前可以自己练习,等正式上课时就分工很明确了。
三、合理选用身边的“实验器材”,用科学家的精神感染学生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讲道: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不是没有实验室就不能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只要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进程,就可以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通过从生活中、家庭中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提高了学生及教师的创造性。如,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分组探究《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糖加热活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其实本来是教师演示实验,但是为了让学生亲自观察白糖变化的实验,我决定此实验为分组实验。课堂上每一组实验员都在认真实验,实验现象明显,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安全第一,自我感觉很好,因为学生不仅看到了真实的实验现象,还从中学到了科学知识。
这个实验中要用到火,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在上这堂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处理:
(1)钻研教材,联系课标,认真备课,制作课件。
教案不仅简练而且思路清晰,把探究交给学生,所涉及的问题在课件上有效展示,实验前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注意安全问题。
(2)精心准备材料,使用两个法宝,消除安全隐患。
白糖加热,需要火柴将蜡烛点燃。要消除隐患就要切断源头,我让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盛水的二分之一的矿泉水瓶,要求学生将点燃后的火柴扔进水中。还让每组学生准备了一块湿的抹布,如果发生火灾危险可以用来扑灭。有了这两个法宝,实验顺利进行,安全没有任何问题。虽然抹布自始至终都没有用上,但我认为却是实验的必备品。
(3)自始至终要求不能用嘴吹灭火。
怎么熄灭蜡烛以及熄灭最后燃烧的白糖呢?关于熄灭蜡烛,我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直接用勺子底部盖灭即可。而燃烧的白糖,我采用的方法是,尽管让它燃烧,直到火焰自己熄灭为止,同时,也可激发学生思考,究竟白糖变成了什么?竟然还会燃烧,自然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可谓一举两得。
二、创新实验器材,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实验的研究中
如,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抵抗弯曲》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两课,实验的公平性中要求每次实验时要保证桥梁的长度一样,很多孩子在做实验时,由于测量的误差、时间等因素导致实验不能顺利进行,导致失去对实验研究的兴趣,为此在实验课前我将每组所需的A4纸事先都打印上了固定的竖线(保证每次实验桥梁的距离一样),虽然是两条竖线,但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因为测量距离而产生的误差及测量距离的时间。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实验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远比记忆一些实验结论重要得多。无实验室的教学环境下,在实验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从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建立固定的科学小组,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学间相互合作、沟通能力及创新意识都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走进新课堂科学分册[D].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开明出版社,2003.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