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致灵动见精神
——龚文桢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2017-05-10

老年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笔画工笔花鸟画

□ 孙 克

工致灵动见精神
——龚文桢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 孙 克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19世纪中期以后,“海派”绘画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画开始摆脱低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具有古老历史、并有过辉煌成就的工笔重彩画,在20世纪重新为有志之士所发掘和重视,是中国画内在生命力的证明。在这方面,历史不会忘记那些筚路蓝缕、有开启之功的画家们。如今,工笔重彩画已经和水墨写意画分庭抗礼,在重要的画展上占据半壁江山。这个局面的形成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于非、陈之佛、徐燕孙、刘凌沧、潘兹、田世光等已故老画家们功不可没。当然,还有更多的中青年画家也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龚文桢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上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成为当代工笔花鸟画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龚文桢幼年家贫,艰苦求学,备尝艰辛,养成了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休止的精神。这种精神就表现在他的艺术里。成为优秀画家,还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名师的指导、严格的训练、良好的工作环境,而更为重要的是自身具备的良好素质,包括先天的悟性、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顽强的追求,在人生追求的目标里,始终把艺术放在先于一切的位置。龚文桢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显然是和以上诸条件分不开的。

《红杏闹春》龚文桢

唐宋之际,工笔花鸟画大盛,留下许多经典作品,成为后人发掘、学习和继承的范本。20世纪30年代,于非由写意转入工笔,开发宋人诸多密钥,使工笔花鸟画开始进入柳暗花明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又经两代人的努力,如今已是队伍庞大、百花灿烂的辉煌局面。龚文桢的花鸟艺术,既传承于非、余致贞、田世光一脉,又能紧随时代,有所用心,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工笔画的制作比较精细,讲究技法,画家用在案头的功夫往往很多。不少画家成稿传摹缺少新意,优秀的画家却肯花费巨大精力去深入自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所采撷到的花朵叶片,自然会有前人看不到处。龚文桢之长首先在此。生在北方的画家,心目中的花草世界却在南国。我不清楚龚文桢去过几次西双版纳,到过江南哪些地方,但是,他在那些地方体验、观察和写生记录到的生动印象和美好画面,都一再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而且,经过艺术的加工,就成了高于生活和自然的艺术品。他喜欢西双版纳丛林中粗壮的毛竹和新生的幼笋,他反复地用不同的角度和构图去表现,画家心仪和向往的应该是它们所代表的不尽的生命力。竹子自古就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很早就成为画家喜欢的题材,文人骚客更对它的品格给了拟人化的崇高品评。画竹,跟画梅、兰、菊一样,寄托着理想,抒发了向往,是十分独特的东方文化。

叶浅予先生曾高度评价龚文桢的工笔画:“只要看他在和毛竹、毛笋的合影中,便知他所追求的艺术形象有他自己的天地。”叶先生早就看到龚文桢的艺术追求和他的“太老师”于非的差异,其实这是时代所造成,非个人之力所能逾越。而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画的空间有了很大的扩展,至于今天的画家能否超越前人,则有待个人的努力和历史的评判了。

艺术家的成功,是素质能力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天分、努力、见识、机遇,几乎缺一不可。龚文桢从神奇的版纳密林中取宝而归,回到画室中,思考、审视、加工,雕而刻之,琢而磨之。创造独特的画面,源于自然而发自心灵,也正是画家的天职。

龚文桢的功力极为扎实,处置大画面得心应手,他善于营造生动真实的生态场景,创造不同的情调意境。就我所见过的作品,无论幅面大小,都画得认真深入,从不马虎。前人说“画如其人”,就我所知,龚文桢其人其画、人格画品是一致的。他是老实人,艺术上生龙活虎,本人却寡言少语,国画界朋友们聚会的场合很少见到他,他的作品是他最好的代表。但艺无止境。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对人生、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地深入,我相信他的艺术还会达到“繁冗削尽”的、更高的审美境界。

《双喜》龚文桢

龚文桢,1945年生于北京,师承著名画家田世光、李苦禅等,1981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后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画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画院院委、北京市文史馆馆员、北京画院高级职称评委。

其出版有《龚文桢工笔花鸟画集》《龚文桢画竹技法》《荣宝斋画谱》等。

猜你喜欢

工笔画工笔花鸟画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中国工笔画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