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017-05-10周钦琼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周钦琼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初中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写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一直认为语文学习是最容易的,所以语文学习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语文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重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一、趣味性的课堂导入

(一)分享语文小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基本学习素养。语文以汉语为讲授语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堂导人阶段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在课堂开始时用学生分享语文小故事的导入方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语文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自己准备一个语文小故事,在语文课堂上分享给全班同学,故事结束后既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发表看法,这样的方式既能快速稳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适当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这种课堂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每天了解一个新的故事,这些都会成为很好的作文素材,为学生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意见,也是一种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学生自己参与课堂的教学手段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故事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二)精心设计教学导语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语文是一种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需要良好的教学情境,而新颖别致的导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语文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描述自己眼中的四季是什么样的,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濟南的主要景点,特别是济南冬天的亮点,然后再引出老舍先生眼中济南的冬天。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导入方式不仅能够将学生逐渐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也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认真阅读课文,主动提出问题,与教师进行良好的课堂互动,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讲授与提问教学相结合

中国学校教育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通过教师讲授单方面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但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只是消极地背诵教师规定的内容,这必然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此教育背景下,不可能完全放弃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可以不断创新,不断优化讲授法,在讲授的同时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和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将讲授与提问相结合,在保证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带着疑问进行课堂学习,紧跟教师的课堂进度,在寻求答案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古代名人科举登第的喜悦故事,然后再话风一转,向学生提出疑问,中举本是一件喜事为什么主人公范进中举却疯了呢?他的疯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些问题能够适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教师在必要时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和要点讲授。这种讲与问结合的方式能增强语文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合作、辩论、竞赛等多种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提出合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集思广益的优势,整合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小组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合作讨论,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基础,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独立思考,然后再将意见相互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语文新知识的动力,这种学习的良性循环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

初中生在青春期普遍具有较强的胜负心理,对胜利有一种莫名的执著,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一方面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辩论竞赛等竞争方式,激起学生的胜负欲望,让他们有学好语文的兴趣,在班级内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摆正心态,不要过分沉溺于对胜利的追求,而要重视过程,从而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我。

例如,在学习《伤仲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以“年少是否该成名”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这种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充满新鲜感,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在学习古诗时,教师可以采取背古诗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胜心,这种竞赛不是单纯的背整首古诗,而是根据教师的提示,按照具体古诗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要求,在对古诗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这样既能避免机械化重复的枯燥无味,又能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趣味性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语文作为初中课程的基础性学科,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语文的学习充满兴趣,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