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生活情景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2017-05-10任珠霞
任珠霞
(甘肃省正宁县宫河小学)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生活情景,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了解学情、创设生活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画面、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景;趣味性;能力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情,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生活经验、个性品质、心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善于捕捉、积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第三,教师还要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教师不仅让小学生品尝到用所学数学知识能够解释生活的现象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而且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求知欲
数学课程提供的内容大多是标准化、理性化、抽象化的数据模型。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结合起来,巧妙营造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即模拟生活情景,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教师一般会利用公交车上人数的实例来创设情境,告诉学生公交车上原来有45人,过了6个站台下去23人,上来15人,那么公交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又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小数应用题”时,针对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状,教师会策略性地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渗透整合起来,教学中我设计了“种菜大户王大妈,卖给学生马铃薯50千克,每千克1.5元,菜瓜45千克,每千克4.6元,蘑菇30千克,每千克6.5元,请你为王大妈代算一下这些蔬菜一共卖多少钱。”生活情境,提供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求知欲望。这样做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决策中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整合教材、巧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使静态的问题变为动态的亲身感受。
二、利用多媒体巧联“生活画面”,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利用多媒体中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加工,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例如,在一年级加法计算应用题中,花园里飞来6只可爱的花蝴蝶,又飞来了9只黑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教师动态演示花朵上蝴蝶飞舞的情景,让学生观察画面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看图说意;又如数学乐园一课,我制作了走迷宫的游戏课件,学生的各种走法,都能在电子白板上演示出来。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体会到原来走迷宫的多种方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又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和掌握人民币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去探索退位减法的方法时,我通过多媒体动态设计画面,组织学生进行“买日用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如何“买卖东西”,通过辨识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设置“生活背景”,贴近学生“生活经历”,提升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學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生活背景”出发,把教材内容中数学概念、数学原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联系楼房的装修,测量自己家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面积,算出用80×80 cm或60×60 cm的地砖铺设,需要多少块瓷砖;又如,学习“比和比例”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操场、教学楼、科技楼、公寓楼、花园的长和宽,按一定比例绘画学校平面结构图等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激活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升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要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生活经验、个性品质联系“生活背景”,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生活经历”,感受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体现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姚建芳.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J].才智,201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