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羊痘疫情的防制报告

2017-05-10杨文权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羊痘建议

杨文权

[摘 要]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发生于山羊、绵羊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对该病的预防控制规定了严格的措施。大理州云龙县检槽乡范围内局部地区于2014年9月发生该病疫情,在各级政府、动物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防制下,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笔者参与了此次疫情处置的整个过程。本文总结、介绍了相关防制措施和经验并提出了可行性防制建议。

[关键词] 羊痘 防制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69-01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均易感染,年龄越小越易发病,一旦发生疫情将给饲养户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危及地区养羊业安全。

2014年9月,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检槽乡文兴等地黑山羊爆发一种以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全身皮肤出现痘疹、丘疹、鼻腔及眼结膜流出大量黏液,后期妊娠母羊出现流产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疫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羊痘,并按羊痘防治原则进行综合防治,疫病得到及时控制。现将防治情况整理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主要临床症状

初期个别发病,一周后蔓延至全群,病羊早期体温升高至41—42℃,食欲减退、精神萎靡、鼻粘膜潮红、流鼻涕(早期清液,后期流脓),体表发生痘疹,出现红斑、丘疹、结痂。发生乳腺炎,妊娠母羊大部分出现流产症状。

2 病理解剖症状

2.1 体表病变:全身体表呈典型的痘斑病变,口唇、舌面、鼻镜、乳房、会阴及尾根等处可见大小不一的红斑痘疹、结痂。

2.2 尸检症状:咽喉部、支气管黏膜、肺部、前胃和第四胃黏膜均具有典型的痘疹,肺部呈大理石样硬块结节。前胃和第四胃黏膜具有糜烂和溃疡,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肠道黏膜有痘疹变化。个别病羊出现肝脂肪变性、心肌变性、淋巴结急剧肿胀等症状。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症状,初步诊断为羊痘。

4 防治措施

4.1 及时上报疫情

因本病对养羊业的危害较大,在初诊后向乡政府及县级主管部门进行了病情报告,并采样送检进行确诊。

4.2 疫情调查

在对疫情进行初诊后,乡政府组织了相关部门和人员对疫情进行及时调查,确定了发病羊只,感染羊群,划定了疫点、疫区,并对疫点、疫区进行了封锁。

4.3 隔离饲养

对疑似感染羊群、受威胁羊群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并对圈舍、饲养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垫草等污染物焚烧处理,粪便等排泄物经消毒后深埋。

4.4 免疫接种

对未感染羊群及疑似感染羊群使用羊痘病毒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注射,疫苗使用严格参照疫苗说明书,保证免疫效果。

4.5 扑杀深埋

对已出现病症的羊只及同群畜进行扑杀,尸体深埋、环境消毒。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防制措施后,隔离羊群和附近的其他羊群在一个月内均未出现新病例,说明疫情得到了控制。

5 防治建议

5.1 本病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熱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全身、有时也在黏膜上出现典型痘疹为特征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防制当遵循“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

5.2 疫区要加强平时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防止发生疫病流行。免疫注射要严格按疫苗使用标准进行,疫苗订购、运输、保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证免疫质量,确保免疫效果。

5.3 外进种畜时必须严格执行引种申报等相关规定,在对供种地进行疫情、防疫调查确认无疫情后方可引进。

5.4 饲养户引进畜禽后,必须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期不能少于2周时间,确认无疫情后方能混群。

5.5 发生疫情时按“早、快、严、小”的方针进行处理。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采取措施,把疫情控制到最小范围内。

5.6 对疫情及同群畜要进行彻底扑杀,扑杀后必须进行深埋,埋坑深度不能小于3米。对死畜尸体、污染区、淹埋区进行认真消毒,并设立明显标志。

5.7 本病防制措施涉及强制扑杀,必须向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汇报,采用综合防制措施,做好宣传、发动群众特别是饲养户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是处理本病必须做好的工作之一。

5.8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强化畜牧行政执法工作,从饲养流通环节着手才能有效控制疫病传播,保障养殖业建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羊痘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例群发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羊痘临床施治建议
引进小尾寒羊暴发羊痘病
黑山羊羊痘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羊痘的危害及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