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字流进学生的心中
2017-05-10丁贤辉
丁贤辉
(安徽省怀远县褚集镇洄沟小学)
我是1998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作文教学从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中的失分大户。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始终是令人“心惊胆战”的一项艰巨任务。长期以来,作文“难”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观。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非是在一朝一夕间能完成的。作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繁琐过程。针对目前学生拿到作文题“无米下锅”、凭空捏造、一挥而就、写而不改等毛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留心觀察,注意积累
“拿到文题,无米下锅,凭空捏造”是目前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他平常没有养成观察和积累的好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办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也为写作文积累了材料。我的做法是:
(1)引起观察兴趣。为了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我给学生讲了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作的过程。福楼拜开始并不急于教小说写法,而是常常带着莫泊桑到市场等处走走逛逛,每到值得观察的地点,或者发现了值得观察的对象,便停留一定时间,然后离开。回来便要求莫泊桑逼真地写出刚观察过的场所和人物的特点,经过这样严格的长期训练,莫泊桑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时福楼拜仍不急于让莫泊桑进行创作,而是让他骑车出外旅行,运用已经具有的观察能力独立进行观察,获取更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莫泊桑的写作技能很快提高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羊脂球》震动了当时法国文坛,使他成为法国著名的作家。莫泊桑的创作经验说明,观察是思考、积累、表达的基础和前提。
(2)教给观察的方法。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以后,就要进一步让他们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一是观察要有次序,不要东一眼西一眼:先看什么,后看什么,都要有思路,要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二是观察要细致,不要走马观花,要注意细节,要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事物特点和本质的地方仔细观察。例如,观察人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所处的环境等;观察事物要抓住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性质、变化和作用等。
(3)写观察日记,积累材料。当学生的观察兴趣逐渐浓厚起来时,我便结合优秀作品和课本中的范文,逐渐引入表达阶段的基本功训练。学生把自己用心观察到事物写成日记,久而久之,便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教会学生如何选材,如何谋篇
写文章首先要认真分析题目,根据文章规定的范围和要求,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点不容置疑;二是“选材”这一环节也必须把握好。中心确定了之后,怎样选材,选什么样的材呢?我的观点是:首先,选择材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其次,材料要真实,不能编造;第三,材料要具体,避免说空话,要“言之有物”;第四,材料要典型,有代表性,防止一般化;第五,材料要新鲜,要克服老一套。
学生在作文时常常急于下笔,写几句停一会儿,再写再停,这种“挤牙膏”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使学生明确:下笔之前要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思考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谋篇布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叙述需要考虑:文章要点是什么,只有抓住要点才能把问题说清楚;文章的叙述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考虑周到,要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分清主次,明确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思考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是从整体着眼来考虑。另外,还要从大到小,考虑文章的细小环节,如开头、过渡、结尾等。只有把问题都周到地考虑好以后,下一步写时才能表达自如。
三、给方法,自己修改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常常一挥而就,写而不改。作为教师我们应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使他们养成写完自己修改的习惯。我的具体做法是:
(1)定向自改。老师提出修改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己修改。例如《同桌》一文,我要求“肖像描写要突出人物性格”。在写个性时丁××同学原稿为:“她总是梳着一对羊角辫。”没有充分体现人物倔强的性格,经过修改改成了“她走起路来,脑后那对羊角辫总是一翘一翘的”这显然好多了。
(2)辅助自改。同学之间,边议边改。例如,赵××和秦×两名同学换批看图作文《教师节礼物》这篇文章。赵××对秦×说:“你的文中描写太多,有点像散文了,不太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秦×对赵××说:“你的作文虽然对图画上内容叙述得很具体,但缺少想象,如果加上一点现象,效果会更好。”两人毫不隐瞒观点,有时争得面红耳赤。辅助这一做法,同学们最感兴趣,他们调皮地说:“辅助让我们迈大步。”
古今中外名家高手都不以一时笔快为能,所以我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写法,更要学会改法,养成写后修改的好习惯。
“留心观察,注意积累;精心选材,慎重谋篇;学会方法,能够自改”这三个环节,学生若能把握,作文水平定能提高。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