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017-05-10韩亚军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社会高校体育

韩亚军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及高校体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以期为通过高校体育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会;适应能力;作用;路径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是进步和文明的时代,它要求有完善的人格,同时,这个时代又是科技高度发达,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在使大学生品尝孤独、紧张和枯燥的同時,又急切寻找失落的人性。于是体育运动在校园中的人文教育价值得到了体现,对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高校体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1.1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体质

高校体育能够促进现代人体质与体能的全面发展。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由它构成的体育教育、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与训练,会对人体各器官系统施以一定的运动负荷,使人的身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积极的适应性反应,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与体质的增强,为现代人在紧张繁忙的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生存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1.2有助于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培养

团队凝聚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工作中必须习得的技能。团队合作不仅仅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有利于同事之间增进感情,达到集体的大融合。在体育训练中也是如此。体育训练中有许多团队合作的项目,包括篮球、足球等。在这些合作项目中,各人员之间实现分工合作和职责分配,以促进目标的达成,这和社会中的合作模式是完全相同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1.3有助于磨练大学生意志品质

人在社会生活中要经受各种挫折,耐受挫折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抗挫折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反反复复的运动技术练习中,能够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每一次比赛,都会给失败者一次良好的挫折训练。承受挫折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调适过程,这种调适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在学校体育中对学生身体的磨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以后的发展进行意志的积累,这在别的教育活动中是很难办到的。

2.高校体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

2.1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理念

在新的高校体育教育规划中,高校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培养终身体育、以人为本的意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现代人们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特别是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的意识,应采取更加专业的体育教学方式,培养灌输终生体育的意识,让学生掌握终生体育的技能,养成自信、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踏入社会接触的最后的专业体育教学,抓住大学体育教育的这一过渡阶段,针对学生的不同体育爱好和需求,建立一个系统的、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高校体育教学系统,向学生多灌输积极、乐观和终身的体育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特色,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信,坚持以学生为本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切实发挥高校体育应有的功能。

2.2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依靠精心设计和有目的指导和控制,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按学生的兴趣、技术、体能、水平、性别等多种因素合理的划分小组,每个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小组长负责分工协调,根据学习内容、练习要求及划分小组成员的角色,小组成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为确保各小组任务的完成,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指导,对于任务完成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发其他同学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小组长也可以要求已完成任务的同学帮组未完成任务的同学,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进行小组活动时要使同学们明白任务的完成要靠集体智慧、团队合作,每个成员任务完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小组的荣誉,以此提高小组成员的责任感。

2.3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竞争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学校体育教育在体现人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方面最具有说服力,体育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体育竞赛是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竞赛方式,呼唤着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竞赛中,可以酿造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对竞争的热忱,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潜力,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遵守规则,对学生个体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对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在一些集体项目的竞赛中,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如球赛,接力跑,体育游戏等活动中,让同学之间互相理解、鼓励、配合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良好的合作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

2.4发挥体育活动的“规则效应”,加强学生的社会规范化

体育教学中的活动、游戏和竞赛都有其特定的规则与要求,即使是很调皮的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也会遵守这些规则,甚至在教师或裁判缺席的情况下,他们也会自觉地用规则来约束自己。我们常可以在运动场上看到学生们自己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比赛,犯规者会自动把控球权交给对方,而约束他们的是那种无形的力量——规则。这种特殊的“规则效应”,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服从法纪,尊重裁判,学会约束自我,公平竞争,懂得必须克制越轨行为,服从体育道德规范,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与他人竞争或协同。所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自制能力,养成遵纪守法、顺应社会道德规范的好习惯都有着良好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会评价的方法,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找准自己的合理的社会定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社会高校体育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