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随感
2017-05-10□苏锐
□ 苏 锐
创作随感
□ 苏 锐
苏锐,1974年生,山东青岛人。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苏州国画院画家。
苏锐画室
画画对我来说,就是一部记录自己成长经历的心灵笔记。中国画是我自小喜爱的,第一次见到古代绘画作品时,我就有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被那种韵致深深吸引,以至于辗转反侧、不能自已。但是对于中国“学院”式的素描,我从来没有亲切的感觉,为了考各大美院的国画系我也曾废寝忘食的画素描、画色彩,现在看来这都是强迫式的。
我始终怀疑,对造型能力与造型基础应不应该做这么简单的理解。举个例子,一个人能把每个句子都写得四平八稳、精致可人,但是不一定就能写好文章。文学名著的每个句子,大都平平无奇类似于街巷俚语,有些会存在语病,但是阅读的时候会觉得很真实。再如一座山,杂草、怪石、乱树交错,相互衬映,苍苍莽莽。如果一切都长得那么有章有法、有理有据有讲究,那不是山,那是盆景。
我个人偏爱北宋之前的绘画与雕刻,北宋以前的绘画与雕刻是质朴的,是更具表现力与想象力的,宋代以后基本走向写实,变得更加精致与世俗化。之后,“道冠儒履释袈裟”三种文化思想融合,在绘画上的反映就是走向世俗、走向写实,带有规范性质的绘画理论逐步确立。风俗画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出现了《清明上河图》《货郎图》《村医图》等对日常生活场景进行描绘的图卷。在宋代,经济繁荣,文化普及,使得人们更喜欢那些反映生活情趣的作品,宋词的发展更能说明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北宋是中国画的一道分界线。
传统是个大观念,不只是国画、京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浸淫到我们骨子里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看一看百年前知识分子写的笔记就会发现,他们内心的思考、焦虑与我们当下的知识分子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其实也是传统,所以我觉得没有人会跳得出传统。画画也是同理,没人能绕得开,新奇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实验手段。
我要追求的就是生活中的情趣,画自己熟悉的、真正有情感的东西,感动别人的前提是先感动自己,如果我的画能带给大家一种默契,我就满足了。
责任编辑:韩少玄
苏锐 空 120×80cm 绢本水墨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