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果林间种大榛子效益之初探
2017-05-10杨玉林刘志军
杨玉林 刘志军
[摘 要]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逐渐触及林业,木材价格持续低迷已成现实,靠单一出卖木材林业已难以存活,如何走出困境,变依靠山林为依托山林,强力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红松果林间种大榛子,通过合理密度,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释放林地產出效能,走以林养林,是林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红松果林 间种 疏伐 效益
[中图分类号] S7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121-01
近年来,随着林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林场过去依靠出卖木材维持开资已举步维艰。必须转变观念,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绿色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林业产业是林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我县从2013年开始在各国有林场,利用采伐迹地营造红松果林,在保证红松最低密度,不改变林种及林地用途的情况下,合理间种大榛子,目前红松及大榛子皆长势良好,个别大榛子已经见果。实践证明红松与大榛子间种是实现林业发展“以短养长,远水近饮”,充分发挥林业的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有机结合。
1 作业区的选择
国有林场用于可植树的地类已微乎其微,为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只能选择采伐迹地。
1.1 选择交通便利造林地块,便于经营运输。
1.2 选择面积较大的造林地块,便于集约经营管理。
1.3 选择地势平坦开阔,排水性好,土壤肥沃,无病虫害的造林地块,以保证红松和大榛子有良好的肥力和生长空间。
1.4 面积较大的林地清收地快亦可。
2 配置方法
2.1 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以细致整地和认真栽植为前提,以株行距为2m×2m,即公顷株数为2500,栽植红松林分,在保证林地为用材林的前提下,在红松的株间和行间,以株行距为2m×4m,即公顷株数为1250,栽植大榛子。
2.2 在我县适合培育的大榛子主要有;达维、玉坠、平欧、辽榛等系列,因为大榛子属异花授粉植物,故每个园区最好要选择2-3个品种相间栽植,同时开花期要相同或相近,以保证有较高的授粉率。
3 经营措施
造林后红松按常规及时进行抚育,至少连续抚育4年,抚育次数为3、2、1、1,同时加强幼林管护,防止病、虫、鼠害发生及牲畜或人为对幼林的破坏。
大榛子要进行集约经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定枝,剪型,定期灌水施肥,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发生。
造林后第二年春季红松和大榛子进行一次全面补植,以确保有较高的保存率。
十几年后,大榛子盛果期已过,逐渐淘汰大榛子,把红松作为主陪品种,通过疏伐、修枝、断头等措施,培育红松逐渐进入盛果期。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大榛子栽植5年后,即可进入盛果期,每公顷每年最低收入10万元,盛果期最低可持续10年以上,是实现林业以短养长的有效途径,红松果仁作为绿色食品历年都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极其显著也是有目共睹的。
4.2 生态效益
通过间种,可有效的提高单位面积林木的株数,有效的提高了森林防护作用,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都有显著的作用,同时由于集约经营对降低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都有显著的作用。
4.3 社会效益
实施林红松果林间种大榛子可以有效的激发广大林农的造林积极性,对于农民发家致富,解决林场职工就业都有一定积极作用,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有效载体。
绿色发展已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生产绿色食品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实施红松果林间种大榛子是实现“林农要致富,青山得保护”行之有效的技术路线。
作者简介:杨玉林,(1964年12月—),男,吉林东丰人,工程师,吉林省东丰县那丹伯林场,主要从事营林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