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诵读教学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2017-05-10张淑娟

新课程·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诵读对话古诗词

张淑娟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

摘 要: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诵读在语文教育和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师要在借鉴古代诵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树立科学的诵读观,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诵读中积累、感悟、思考,在涵咏体味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兴趣;对话

作为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传统方式,吟诵是作者本人创作、推敲诗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学习、欣赏诗文的最佳途径。然而,迫于应试的压力,古诗词教学中重讲轻读、重分析轻吟诵的问题较为普遍。这样长期的“无声的教学”打消了学生开口的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更无法真正走进诗文,体会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针对这些现象,本文结合笔者的中学语文诗词教学经验,对中学语文诵读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一、勿先入为主,应以趣味引导,激发兴趣

在诵读教学时,执教者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教学手段,打破时空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鼓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尝试根据诗文内容作画。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比较分析学生的画作异同点,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探究画中人在这种情境中的情感态度。

另外,在诵读教学时也可以选择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来播放,在音乐的配合下诵读,给学生营造诗意盎然的读诗情境,拓展学生想象的范围,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强化学生的“入境悟情”意识,增强诵读效果。

二、根据生情,灵活组织诵读形式

(一)听读、范读

这种诵读方式较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拥有娴熟的朗读技巧的执教者可以进行泛读,用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声音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其带入特定的声音境界,共同营造师生“和谐共振”的对话空间。

(二)自读、美读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诗词学习要以学生的自读和美读为主,在自读中感受文字的语言之美、音韵之美;在美读中与诗句对话,与诗人对话,更与自我对话。值得注意的是,讓学生自读、美读,不等于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自读。教师在布置诵读前尽量提出一些要求。不过对诵读的要求也不宜太苛刻,让诵读的整个过程始终处于一种自主自发的心态。

三、重视语感训练,力求吟咏成诵

(一)语感训练

语感的不确定性在于每个对象的个性、天赋不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因人而异。诵读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围绕“读”这个共同的学习方式展开,在读的过程中积累诗句,积累审美体验,丰富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涵咏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节奏美和绘画美。

(二)吟咏成诵

诵读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的吟咏体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还是为了在吟咏体悟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把精炼含蓄的诗词内化为丰富的文学素养。因此,吟咏成诵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知人论世与文本“陌生化”

在诗词教学中,我们常见语文老师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人写作技巧的分析和鉴赏,这样的做法固然无可厚非,却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诗词教学流于“盖棺定论”。学生一看到陆游、苏轼的诗,就会油然升起一股豪迈之气,在遇到《钗头凤》《江城子》这些婉约风格的诗作时就容易陷入困惑甚至不知所以然。

由于古诗词强调并依赖于感性,这就使得诗词文本比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更能容纳更多的直觉因素。在阐释古诗时,我们应当采取开放的、多元思考的方式,既要考虑知人论世,又要注意避免先入为主,让学生与文本保持“适度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多种视角融入对古诗的多元解读,从而激活学生对古诗的深层探究。

五、结语

英国作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古诗词是古代语言的精华,它虽然篇幅短小,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诵读教学和现代语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语文教师不仅是执教者,还应是身体力行的学习者,让诵读成为习惯,融入生命,让诵读涵养人格,陶冶性情。

参考文献:

[1]龚晓云,成镜深.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法初探[J].读与写杂志,2010(4).

[2]刘晓光.古诗阐释的多元解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23(1).

[3]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7.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诵读对话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