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探究性学习

2017-05-10谢敏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尝试习惯探究

谢敏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这一理念,课堂教学改革应放在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尝试和自主学习习惯,笔者及其课题组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一、尝试和探究教学的内涵

尝试教学法是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核心理论,目的是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探究式教学(InquiryTeaching),指的是学生在进行概念及原理学习的时候,老师只是给予学生一些例子和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阅读、思考、讨论和实验等方法去独立地、自主地探索学习,自行发掘以掌握相应的知识原理和知识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也叫发现法或研究法。其指导思想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探索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试图找出知识的规律性或内外因,及其内部联系,从中找出其规律,形成自己掌握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对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中,部分老师存在着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首先是目标制定的随意性较大,指向不具体。其次是有的老师在教学中牵强附会,达不到目标制定的教学效果。再次是无意识的盲目抬高数学教学目标要求,没有做到有的放矢,教学完成后,师生感到一片迷惑茫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再次是目标制定本身欠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学异常现象无法处理,老师视而不见或塘塞过去。最后是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没有很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的教师自己都不知道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所以,将尝试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或收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运用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在数学学习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指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予以实践,并形成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体验和主张,从而丰富数学学习形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下面作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

三、实施尝试和自主探究教学的方法

(一)转变思想观念,给学生提供尝试、自主学习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相信学生是能够尝试探究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知识技能,学生很少有主动探索的机会。我们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学习的能力,首先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要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读,即读教材。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议,即与家庭成员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练,即尝试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以供课堂上提问质疑。以预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例,可以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预习,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总结出来的?自己试着说一说总结的过程,性质中的“零除外”是什么意思?不加这三个字行吗?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尝试解决练习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中尝试、勇于质疑的习惯

学生经过充分的预习,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在课堂上完成尝试练习时,老师就要放手让学生探究、交流,在完成尝试练习时,教师要全班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信息,找准学生的困难在哪里,为后面的老师讲解提供信息。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这时要引导学生讨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为什么?学生在对尝试题讨论过程中,就已经在自主获取知识了。讨论结束后,学生希望知道自己尝试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时听老师讲就成了他们的迫切要求,教师这时只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讲解时,教师要注意讲在点子上,讲在学生还模糊的地方。总的来说,要培养学生有效地进行尝试、自主探究,在尝试教学的课堂中,老师就应尽量少讲,把大量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脑想,尝试练、动手做,学生能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点破,留给学生思考,同学之间互动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解,留给学生讲解,学生能总结的定义、规律等。教师不暗示,让学生补充完整。同时,学生在尝试探究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尽管有些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老师预设的思路不一致,也不要压制学生的提问,阻塞学生的思路,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没有思维价值,教师也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尝试、勇于质疑的习惯。

总之,有效培养学生尝试、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尝试、自主探究的重要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猜你喜欢

尝试习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