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7-05-10王凯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

王凯

摘要: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在软硬件建设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与进步,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未达到理想状态。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专业设置市场化程度较低、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落后以及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持续的教学过程中,围绕市场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满足现阶段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是高职艺术专业教学管理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全国高职院校都在探索的课题,引起了广泛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体现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

(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缺少行业分析、岗位分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针对行业和岗位进行能力培养。行业分析与岗位分析不到位,就不能定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岗位的关键技能。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不准,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大多参照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没有对准行业、市场岗位,造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就业出口不好。

(2)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核心技能培养不明晰。岗位能力分析是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核心技能定位的抓手,使学生就业的目标,以“够用,适用为原则”设置岗位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进行核心技能培养达到培养高职艺术设计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

(3)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不能解决岗位的核心能力问题,课程结构体系有待于完善。再加上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设置不当,专业教学缺少有效的实践环节。

(4)实践环节薄弱。实践环节薄弱,没有真正做到企业项目真实实训。有些院校实践环节缺乏硬件保障,除了需要具备明确的培养理念,合理的师资队伍之外,也需要依赖于有力的硬件保障,即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很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都是学生自由安排,没有有效真实的实践的教学环节。

二、基于以上问题分析,我们努力进行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分析,对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分析,对课程设置的能力培养定位的分析,对授课的实践环节的项目教学分析。模拟企业环境实践教学分析

1.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全程项目教学、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确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①做好专业定位,专业面向行业,培养设计能力及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创业意识,成为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②做好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设计专业人才,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能在设计企业,企事业单位企划部门从事设计、制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③做好素质目标定位:a基本素质b职业素质c知识目标d能力目标e技能目标。

(2)建立艺术设计专业“全程双线交替、工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职业能力模块训练”、校内的“设计工作坊”真实企业项目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可以熟悉企业的专业设计管理程序和岗位职能,了解本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掌握扎实的基本专业技能,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实现“零间隙”的上岗就业根据未来岗位群和实际工作过程,以设计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全程教学采用工学结合,第二、第三学年进行双线交替教学。

2.课程体系构架为“一条主线、五大模块、三个目标”

课程体系构架为“一条主线、五大模块、三个目标、”,即以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为主线,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模块及毕业设计模块,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构建基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项目任务”的核心课程体系,突出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五个模块从点到面,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毕业即能上岗。

在确定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形成从基础能力到核心能力再到综合能力的进阶式培养框架: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设计能力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培养。

3.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建构

实训教学分为课堂实训和集中实训。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解决实际项目问题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课堂理论教学、企业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实际操作、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设计大赛、技术服务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构成一个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学体系。

4.们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特色

(1)创新“全程双线交替、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未来岗位群和实际工作过程,以设计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在“市场-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设计工作坊),完成“单体项目实训”“系列项目实训”“综合性主题项目实训”等课程的教学,在逼真的社会职业情境、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能真正适应设计行业需要、能胜任某职业岗位的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根据设计的不同项目,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进行“校内设计项目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教学,强化学生不同项目的设计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3)重视毕业设计环节。首先,将毕业设计作为入学教育引导、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的延续和扩展,把“全程双线交替、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最终将三年的学习成绩通过企业的项目设计,以设计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其次,毕业设计既是对学生三年学习的总结,更是注重职业能力、增强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作为高职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个案,我们立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一线,,坚持把“全程双线交替、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校企合作、企业入驻,岗位导学,真实项目植入课堂教学是我们坚持的做法。这一模式的有效发展与进一步完善,有待专家同行的指导。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
《星.云.海》
《花月夜》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