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7-05-10吴海英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创新教育

吴海英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就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敢于创新,从而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观念;创新意识;教学过程;创新教育;情感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总书记也说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指的是敢于質疑、敢与标新立异以及敢为天下第一的勇气。这就要求学生要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讲真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分看重其统一的一面,忽视其丰富个性的另一面,喜欢以统一模式衡量和要求学生,对有独到见解和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鼓励不足,压制有余;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颓废、缺乏创造性。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如在《喂,出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将课堂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质疑,体验课文内涵。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学生的自身喜好及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对阅读课文产生不同的反应,有时会“突发奇想”将自己独特的感受展示出来,这很好地给予了学生伸展和创新的空间。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没有了权威,没有了预先设定的教案,有的是师生阅读“成了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在抑扬顿挫中,把理解认识融为一体,把师生共同体验融为一堂,诉诸于美妙的声音,作一次美丽的心灵交流。在这节课中,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和民主的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知识运用,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应该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语文知识的过程。书本知识都是固定的,只有将固定化的知识进行活灵活现的运用,才是对知识的真正把握,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学生不仅能对文章中的词句进行学习,而且能了解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因素,可以根据每年不同的开花时间,推算出当地的农业季节,这些都能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篇课文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等,要求学生课后观察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营造情感氛围,应用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智力方面的创新,创新情感的教育,还包括浓厚的兴趣、探求新知识以及寻求新解决方法的动机。这就要求,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结合多媒体,营造氛围,提供情境,注重情感体验。播放《月牙泉》忧郁的歌词与旋律,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忧伤的情感氛围。当他们从课题中体验到惋惜之情后,再观看罗布泊往日与今朝的对比图片,心灵从一个高峰跌落到低谷,他们那种凝重的表情,小声的惊讶,表明他们已经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解说罗布泊旧貌时,满含赞美和喜悦;而读到今日惨状,字字哀婉,声声叹息,句句沉重,已无需我用过多的语言来指导,也不需再用丰富的语言来“煽情”,作者的生动形象的文字已激起了他们的共鸣,他们已身临其境,如人其地,如观其境,在触目惊心的旅程中引发了对人类盲目行为的谴责与痛恨。他们对于“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中“又”字的重读,对于“救救月牙泉、救救青海湖”的急切的呼吁,感染了每个人的心灵,课堂也进入了高潮。所以,在联系生活谈环境污染实例后,他们对于人类的呼吁和诉说就显得那么直露,那么愤慨,那么深情。也正因为本课为学生提供了恰当的学习情境,学生的情感体验才那么充沛,那么投入。

四、增强实践意识,推进创新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一名语文教师要以多样化的、有效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活动来提高创新能力。语文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群众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对青少年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由于活动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又是独立自主地开展,因此它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课文活动课中,学生能够逐渐加深对生活的认识,逐步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如在诗歌朗诵、作品讨论、艺术演出、影视欣赏等活动中,他们主动体验种种情感,认识各种生活现象,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再如,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学生辩论会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随意交流、热烈辩论,这种自由宽松的思想交流氛围,常使学生超越教师,对某些问题提出新观点和想法,即使有些观点和想法还显得幼稚,但对他们来说已属难能可贵。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能拓宽思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能够产生创新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和学生一起编排课本剧,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激情,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高,思维才能发展,才能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主动学习,去接受问题的挑战,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使蕴藏在头脑中智慧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从而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创新教育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