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短跑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2017-05-10张英柳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短跑体能训练原则

张英柳

摘要:原则是对某一方面的理论内容的一般概括,它具有方法论功能,对人们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原则作为人们的指导行为、处理问题所依据的标准,是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反应。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仅是对运动训练实践普遍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且又是进行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人们对运动训练原则的制定,越来越接近客观规律。在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科学合理的训练原则是保证教练员与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有效实施科学化训练进程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对短跑运动训练具有积极意义。短跑运动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主要训练原则:

关键词:短跑;体能训练;原则

一、遗传优势优先性原则

运动员的个体条件是决定其短跑运动成绩的基础。运动员基础条件好,符合短跑项目所需的生物学条件,就容易取得成功。所以,人们常常把短跑比赛形容为运动天才者的项目。运动员天赋条件越好,就越能够有机会在短跑项目上获得成功。从创造田坛百米佳绩的博尔特、加特林,在北京奥运会100米跑道上决赛的运动员全是黑人也说明了这一点。在短跑运动成绩日趋极限,比赛日趋激烈的今天,黑人运动员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其中的奥秘在很在程度上就在于其生理上的独特优势。从肌肉力学模型理论和遗传优势学说理论分析,黑人运动员的遗传优势已决定了他们在短跑中的霸主地位。同时其四肢肌肉是长条状而且脂肪很少,这样就减少了肌肉收缩时的摩擦,提高了肌肉收缩的效率。同时其肌腱结缔组织明显厚于其他人种,使抗拉能力增强,而且跟腱长,小腿肌肉靠上,收缩有力,这种类型肌肉的生理功能,能够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使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与关节运动幅度相一致。其次从身体外形上看,他们躯干短,四肢长,特别是小腿更长,故其重心也高于其他人种。重心高,稳定角减少,有利于快速灵活移动,同时其脚部结构特征为第2脚趾最长,脚弓高,使整个脚掌富有弹性,其节奏感强于其他人种,因此,跑动时肌肉工作善于紧张与放松交替,富有明显的节奏感,体现出运动实效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再者从生理机能来看,黑人心血管粗壮,红细胞的数量多于其他人种,肺活量大,体内可耐受很高的血乳酸浓度,耗氧少,有利于其体能的发挥。运动实践表明,黑人运动员的遗传基因为其在短跑运动中创造辉煌奠定了坚实的体能基础。

二、渐进性原则

短跑运动成绩的提高过程,是有机体参与运动的各个因素遵循自身改善功能的规律协调发展的“综合效应”。训练实践证明,人体参与运动的各项因素自身的改善需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而其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的提高,也是严格遵循着平衡一不平衡—新的平衡的發展规律。一般情况下,体能项目需要的时间多于技能项目。短跑项目一般需8-10年的系统训练,才能达到运动竞技的最高峰。而且运动员的各个因素,只有严格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逐步实现大负荷、大强度地训练,才能创造最佳的运动成绩。在体能训练中,渐进性的训练原则是指动作结构从易到难,训练量从少到多,训练强度从小到大,训练时间从短到长。它不但体现在多年训练计划中,也体现在每个年度训练和每个训练周期中。影响循序渐进的关键是训练的系统性,其中包括主要训练方法、手段的系统性,增加训练负荷的系统性,提高训练强度的系统性和整体训练水平逐步提高的系统性。运动训练实践证明,保证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关键在于教练员对训练过程的科学控制能力。现代短跑竞技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整体的训练负荷量在逐步加大,其中逐步加大训练负荷强度为最突出的特征。因此,循序渐进地增加体能训练的负荷的数量、强度是逐步增大短跑专项负荷的前提,也是最终实现整体大负荷训练的基础。

三、个体性原则

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训练实践中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在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中,个体性原则是指根据短跑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和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任务,选择训练方法、手段及训练负荷。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的不同影响其体能结构的组成,而其他条件诸如神经类型、个性特征、体质强弱甚至技术类型,也都影响体能结构、如不同的运动水平,增加体能训练负荷的训练方法就有明显的区别。有运动员习惯于连续的大运动负荷训练;而有的则更喜欢大强度,并且要求节奏明显。如果教练员不能区别对待,在训练安排方面有所体现的话,则训练效果将很难保证。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或条件下,对相同刺激的反应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没有一个训练计划能适用所有运动员,必须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爱好、习惯、特长、特定需要、发展目标来制定训练计划,以取得最佳训练效果。运动员个人特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年龄、性别和文化水平等特点;心肺功能、代谢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等生理机能特点;运动技术、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及承受大负荷训练的能力等特点,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在深入全面了解运动员的基础上,制定训练计划,既体现短跑项目特征的训练共性,又充分体现运动员个性的训练特点,两者科学的统一,才能创造优异的成绩。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实践证明:运动成绩水平越高,运动员个人特点的作用就越大、越突出。因此,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运动员有利于专项运动能力提高的个人特点,逐步改善不利因素的功能并将其控制到最小,并利用整体协调的训练,把个人特点与专项训练、身体训练科学地融为一体,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体体能的潜力。

四、整体性原则

系统科学理论认为,整体是系统最为鲜明、最为基本的特征之一,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首先就必须要有整体性。系统就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根据“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系统论思想,体能训练既要求各子系统的协调不能离开大系统的整体性而存在,同时又要求在充分发挥各子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高大系统的整体功能。整体性原则的核心是寻求和保障系统整体效益达到最佳,因此,要对体能系统实施科学训练首先就必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为了保证体能系统整体利益的最佳,就必须使每个局部服从整体效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协调好各局部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训练系统的结构来改进训练系统的整体功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证明:运动员单一的某项身体素质的高水平或某一运动机能的高水平,并表现不出运动成绩的高水平。同时,单一运动素质的高水利,是形不成专项运动能力的,反而破坏了运动员整体运动机能的协调发展和专项需要的平衡,迫使人体运动机能处在一个波动的异变状态,从而制约运动成绩的提高。只有在运动员各项运动机能协调发展的条件下,才能达到整体机能水平提高的效果。同时还应指出:运动员在某一个训练时期,失去整体控制的身体素质运动机能能力的平衡,将会导致运动员受伤而间断训练,运动技术变异,这是影响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实践已充分认证了运动员的整体训练水平及教练员对训练过程整体的控制水平,是运动员能否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之一。

猜你喜欢

短跑体能训练原则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