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变与不变
2017-05-10陈维新
陈维新
摘 要:本文从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后的影响入手,介绍新一轮国家高考制度改革的新亮点,理出其中变与不变的因素,从中提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改革亮点 学校德育应对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2017年,福建省虽然还没有公布高考改革的方案,但可以预计,福建省在国家高考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借鉴沪、浙高考改革的有益经验,推出符合福建省情的高考改革方案是完全有可能的,本文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提出自己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几点看法。
一、2014年9月,国家出台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对高中阶段有影响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考试科目变化。现在是按文理分科,考察语数外加理综或文综大综合,高校依据这些科目考分进行录取。改革后,高中将不在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统一考试的语数外成绩,都是150分不变。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完就考,一门一清。在高考时,就不必再报考,在报考时,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只需自主选3个科目成绩即可。改革后,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高分计入。
第二,招生录取机制变化。2016年起,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考试。改革后,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地方性高考加分只能适用省属高校当地招生。要求从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并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推行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第三,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和诚信制度,加强考试制度保障,同时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二、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亮点有三个
第一,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全面考查。高考招生制度犹如“指挥棒”,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导向作用。文理不分科,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完善其知识结构,对今后的就业和创业都会有帮助。
第二,体现和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按照新的方案,语数外实行全国统考,其他科目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同时参考各高校的特别要求。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也有利于体现高校对人才特殊性的要求。通俗地说,高校通过招生,可以选到自己需要的学生。从考生角度讲,也可以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今后的专业发展,进行学校及专业的选择。
第三,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取消艺术、体育加分,改革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禁止部分高校之间联合招生等这些举措,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都增加了平等竞争的机会,更加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第四,破解“一考定终身”。 “一考定终身”,是我国目前考试招生制度的弊端之一,它导致了人们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只注重分数,忽视能力。按照新方案的要求,大学录取学生将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考试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将意味着,今后考大学,将不再只是凭一次考试成绩,而是多次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后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高考,更要关注平时的表现和学业水平考试。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新方案对于破解‘一考定终身,将是有力的推动。”
三、针对以上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的分析可见,高考制度的实施是稳中求进,面对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中的变化,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放矢,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应对不变的因素,学校在德育工作中,仍然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加强培养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教育;
第二,面对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学校仍然要注重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以青春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为抓手,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爱生命、求真知、有所为”的校训精神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加强对学生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第三,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矛盾,暂时是无法解决的,但是作为一所学校,办好学校,让学校朝着优质学校的目标进一步发展是职责所在;准确定位学校和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发展,避免因假大空目标不能实现的气馁,也不会因实现了小目标后的夜郎自大。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就需要帮助学生做好精准定位及兴趣培养和潜能挖掘。
第四,面对文理不分科的变化,需要及早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通过体验式活动、导师制、生涯规划等形式,让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扬长避短。
第五,对新的考试招生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的指标之中,如何让综合素质科学化,如掌握不好,更有可能会变得虚假。“如果不科学,很有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诱发负效应。”因此,这是学校德育管理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课题,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把学生的素质评价落实在过程中,变为可供量化的活动指标来参照与评价,让选拔单位或用人单位通过回看综合素质评价,就可以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除了定量分析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测量量表或者师生评语,不断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当然,这个问题相当困难,仅靠一个学校的力量很难做到,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提供一个基本模板,每个学校可根据本校的活动,结合校情加以适当改造。
第六,国家加大对考试作弊等非公平手段的处理,这是英明之举。作為学校,不仅要严格执行,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把学生的诚信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档案之内,协助国家建立诚信保障制度,弘扬诚信无价、一诺千金的传统美德精神。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高考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革是必须的,基于这种既能体现公平,又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高考制度改革,坚持稳中有进,继承其精华,又融入符合广大人民需求的新元素,这是形势使然。作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者,我们既要看到德育工作中变的一面,也要把握好弘扬人性真善美光辉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