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研究
2017-05-10赵宁波刘妍丽
赵宁波+刘妍丽
(荣成二十三中)
摘 要:在新时期进行国学教育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国学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助力作用,在学校日常教育中渗透国学教育,是社会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国学教育;必要性;可能性;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发展,对于国学教育的作用探讨以及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在论述国学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后,阐述国学教育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学校教育中该如何对国学进行渗透。
一、国学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必要性
1.民族文化精髓
我们必须承认国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方面的贡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精髓,是对人性的歌颂和赞扬,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印记。中国的教育事业只有根植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够培养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人才。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学教育不同于阶段性教育,而是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即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到终身教育皆可渗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时间跨度特别长。学校教育中渗透国学教育,在教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进行提高,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德才兼备。
3.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前中小学的国学教育已经形成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的有效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现代科学知识的教学,同时对其进行国学教学,能够促进我国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养成。
(二)可能性
我国国学教育在我国很多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说明了国学教育存在的可能性。
1.书籍资料多样化
我国近些年来对于古代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各级出版社也积极进行书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使国学教育中的书籍资料选取有很多的选择余地,国学书籍能够满足各个年龄段学生的需要。
2.学校推广普及化
我国各级学校和教育部门在进行教材选取和编辑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富含国学文化精髓的文章编入教材;许多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结合该校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对于国学文章进行编辑,并将其作为学校校本讲授给在校学生。这些都使校级教材便于国学教育的普及化。
3.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已经基本满足生活需要,但是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是没有达到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国学教育有利于公民文化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国学教育在学校日常教育中的渗透
(一)作文写作中渗透
在进行作文写作训练时,对于半命题作文以及话题作文的题目选择和拟定,就需要国学知识的帮忙。题目拟订要紧扣中华传统美德,在作文写作中,可以引用一些国学典籍中的名句、先贤的事例等,对于启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激情、丰富文章深度有一定作用。例如:列举老人在大街上跌倒,一名学生将老人扶起这一社会现象,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可以启发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国学知识“百善孝为先”“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等,作文写作中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问题,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深度,丰富了内涵,达到说服教化人心的目的。
(二)教材解读中渗透
在教材讲授中,可以适当对教材内容通过国学教育的方式进行解读,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如《浅水洼里的小鱼》,讲“我”在海边散步时看见有许多小鱼被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里面的小魚,用力扔向大海的故事。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引导学生思考后四段“我”和小男孩的对话,展现了小男孩“关爱生命,关爱弱者”的感人精神,正是国学中倡导的“仁者爱人”的精神。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三)班级文化中渗透
班级文化的重要核心内容就是班级内形成良好的风气,而国学教育中关于德育和自身修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而班主任在平时班级集体意识培养中进行国学知识的渗透,形成以国学教育为主体的良好班风。如倡导“称尊长,勿呼名”“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等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尊师重道、向优秀看齐、努力学习的良好品质。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进行国学教育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国学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闫芳,和学新.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2):66-69.
[2]窦士娜.学生国学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