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2017-05-10周瑾

新课程·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周瑾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将口中学)

摘 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涵盖了各个朝代的兴盛荣衰,展现了每个朝代的风情风貌。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一项使命,也是众多教育者研究的课题,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而且会将古诗词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与沉淀,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渊源,其中在唐宋时期诗词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与此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样也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将传统文化展现给学生就离不开古诗词。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主要创造力,是民族历史的道德传承,是各种文化思想以及精神观念的整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出多元化与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其中以老子道德文化作为主体,以儒家、庄子、墨子思想作为包容体。传统文化随处可见,其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是显而易见,换言之,传统文化的融入促使初中语文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之姿。

一、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文化魅力

要想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那么在学习古诗期间需大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美。因为在古诗词创作中讲究押韵,每一句诗词均具有节奏变化,抑扬顿挫,平仄分明,在朗读的过程中可带给人流畅的感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需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比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苏轼的思想情感,然后由教师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对诗句加以分析,让学生形成豁然开朗的感觉。朗读古诗,可感受古诗的文化魅力,体会古诗的形式之美。

二、营造意境,体验古诗的文学之美

所谓意境是在作者进行创作过程中将主观事物与客观事物进行整合,所形成的一种境界,古诗意境是优美的,不仅可以使人感受到作者创作朝代的氛围,还会让读者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在古诗词学习中需要让学生把握作品的意境,如此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的意蕴。比如在学习元朝作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文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营造情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让学生表达出作者所描述的画面。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中寻找素材,采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该诗的含义有所了解,并能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深入剖析,体会古诗词内容之美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想真正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那么语文教师则需要遵循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在学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需要了解这篇古诗词是作者在仕途之路不顺之后有感而发所创作的,并且语文教师还要告知学生苏轼的一生十分坎坷,历经各种磨难,尤其在政治道路上更是有才能无处发挥,所以他经常会在古诗词中对自己的人生加以构想与倾诉。另外,苏轼在历经多次失败之后产生归隐的念头,他的灵魂是自由的,或者一方田园更加适合他。在这首诗词中,苏轼借用明月倾诉,尤其是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并将自己的思想与祝福寄托给明月。语文教师在讲解这篇古诗词的时候,可以先讓学生朗读该词,并且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韵味,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蕴含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一言一行、一词一句中都能寻觅到传统文化的身影,传统文化如引导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迈向文学殿堂。

综上所述,古诗词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在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中指出需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重要性,并且在语文学习中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能够感受到古诗词所带来的韵味,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在本文中笔者以初中古诗词作为主要内容,从三方面分析,分别是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文化魅力;营造意境,体验古诗的文学之美;深入剖析,体会古诗词内容之美,以此期望带给同行人士帮助,真正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毛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 学周刊,2017(7):39-40.

[2]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2(10):16-17.

[3]马丽丽.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10):138-139.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古诗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