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从高校角度浅谈应对“校园贷”的措施

2017-05-10蒋诗南

青年时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校园贷高校

蒋诗南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电商、网络购物平台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智能手机成为促成电商高速发展的媒介,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便利用大学生单纯、善良、容易相信他人的特点,将“高利息借贷”业务转向高校,更有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利用虚假宣传、降低借贷门槛、隐瞞实际收费标准等非法手段,诱导学生提前消费、过度消费,甚至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在学校和社会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关键词:校园贷;高校;当代大学生

“校园贷”成为2016年最受关注的校园舆论话题之一。“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分期购、花儿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如拍拍贷、你我贷等;三是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支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因为“校园贷”的“暴力催收”涉及面较广,除了对借款人本人实施暴力催收,甚至对借款人宿舍成员、同学、老师等人员施压,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秩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校园贷”引起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应全力配合,作出正确的应对机制,将非法“校园贷”抑制在萌芽状态。

一、当今高校“校园贷”的现况

“校园贷”在极短的时间在高校中快速蔓延,经笔者调查(参与调查学生1000人,共收调查问卷987份),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学生对“校园贷”的知晓情况、使用情况、是否愿意使用、通过何种平台进行使用、贷款用途、贷款金额和是否具有偿还能力等问题进行提问。

问卷数据显示,在被调查学生中,学生或多或少对线上贷款平台具有一定的知晓度,但对于其合法性和还款利息等并不了解,甚至有不少学生表示愿意使用贷款平台进行交易,更有五成以上的学生表示曾经通过“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支付宝借呗”等平台进行借贷,其中女同学占到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他们大多用来消费(包括化妆品、衣服、零食等),大部分学生表示具有偿还能力,也有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制力较弱、贷款数额较大,导致无力偿还。

二、当代大学生“校园贷”使用的现实问题

1、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是消费能力较弱。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收入都来源于家庭的支持,作为借款人,他们并不具备独立的的还款能力,并且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契约意识不强。以上特点很有可能诱发贷款平台的“暴力催收”,继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2、“校园贷”贷款平台对贷款者身份确认的缺失,容易造成冒用他人身份进行贷款的现象。

3、“校园贷”具有低门槛,高利率的特点,大学生沉溺“校园贷”,不但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负担,也让自身心理承受着巨大的折磨。严重者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甚至选择结束生命等极端方式来面对巨额的贷款。

4、近年来,各个平台纷纷推出快速无抵押借款,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目前贷款平台和管理措施还不健全,学生分辨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弱,很容易陷入非法网贷的陷阱。

三、高校针对“校园贷”的应对措施

来势汹汹的“校园贷”,高校出台应对措施势在必行。

普及“校园贷”的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校园贷”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并不清楚其根本属性和危害。涉及“校园贷”的学生甚至表现出侥幸或“天上掉馅饼”的态度,等到“暴力催收”时才认清“校园贷”的真面目已经为时已晚。所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贷”的性质、种类和还贷情况,是让学生远离“校园贷”最直接的途径。

建立学生良好的消费观,掌握学生的消费情况。高校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关注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时纠正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观念,避免出现从众消费心理,不攀比、不炫耀,尽量做到理性消费,结合实际量入为出。走入学生当中,对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提炼重点关注学生,并持续关注。

建立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高校在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时应将“校园贷”列入重点,应教会学生如何避免高利率的贷款给自身造成伤害以及如何保证自身重要的信息安全。

重点关注产生网络贷款的学生,做好提前预防等工作。针对已经涉及“校园贷”的学生,要做好正确的疏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还款,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告知,对于没有还款能力的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密切关注,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四、总结

整治“校园贷”,高校治理仅为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好的规范“校园贷”需要国家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和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加强网络贷款平台的行业自律,使其做到合法经营,促进网络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为大学生在校园学习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顾海亮.杜绝“校园贷”陷阱,构建高效和谐校园[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264.

[2]黄志敏.“校园贷”累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管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3):17.

[3]张吉利.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商,2016(4):203.

[4]叶岩.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116.

[5]陈威中.校园贷的发展与影响讨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3):118.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校园贷高校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