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连城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2017-05-10曹艾平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连城农村经济

曹艾平

摘 要:该文针对当前连城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从多个方面破解阻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举措: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劳动力转移,探索减负新途径,统筹城乡思路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投入大、效率低、科技含量少,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民人均收入低。各级党委、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产业经营工业化、农民参与城市化。

关键词:连城 农村 经济 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249-04

1 连城县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规模小,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缓慢。连城县国土面积2 956 km2,人口33万,耕地30.44万亩。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不断提高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客观上看,连城县还不能成为农业强县,在这方面突出表现为“四多、四少”,即传统农业多、高效农业少;粮食作物多、经济作物少;粗放生产多、科技含量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

(2)乡、村集体经济少且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连城县乡、镇、村办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较快,但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部分企业停产倒闭,给农村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怕冒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经济弱,难以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抓住机遇,致使村级经济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因资金缺乏而难以取得成效,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凝聚力。

(3)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较低,观念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农村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市场和品牌意识,不能科学利用资源优势,只是盲目跟风地进行生产和投资。

(4)村级干部素质偏低,缺乏战略眼光,影响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村级干部一方面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另一方面畏难情绪严重,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尤其在取消农业税后,工作只停留在简单传达贯彻的层面上,面对矛盾和困难,习惯于推卸拖延。

(5)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经济发展的负荷较大。一是保障范围小,最低生活保障、五保、特困人口的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二是保障水平低;三是保障层面窄。如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等保险面明显低于城镇,这就使农村经济所承担的发展负荷高于城镇。

2 破解阻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生产力

(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优化结构,挖掘增收潜力。重点是: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力扶持粮食主产区,对稳产高产基本农田进行重点建设;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生产质量好、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主,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连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连城县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着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围绕红心地瓜、连城白鸭、竹木、优质高山茶、连城兰花等,实施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项目招商,引进一批规模经营、精深加工产品的农业项目,延伸产业链。连城红心地瓜产业已初步走上地瓜生产基地规模化、地瓜加工工厂化、产品开发市场化、产品生产标准化、行业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轨道。

拓展连城县绿色食品生产开发规模,塑造“绿色经济”的形象,是连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要加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建设,扩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逐步实现绿色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禽畜类产品、土特产品的多样化和系列化;要加强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针对国内外制定具体的营销战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要加强绿色食品法制建设,把绿色食品的生产、管理和经营纳入法制轨道。地瓜干产业是连城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为做大做强该产业,县政府高度重视,从政策扶持、品牌创建、标准化生产等全方位入手,极力打造地瓜干产业品牌。目前,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地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11个乡(镇)8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地瓜)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的土壤、灌溉水,抽样送检等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环境评价工作已基本结束。绿色食品原料(地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给连城县地瓜干加工企业构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地瓜干产品申报“绿色食品”创造了基础条件、铺平了道路。

(2)发展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

连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23家,全市排名第一,入社社员数2.48万人,带动农户4.99万户。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7家,市级示范社34家,县级示范社96家。

①连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取得的突出成效。

第一,帮助农民销售产品、开拓市场,促进了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如莒溪蔬菜协会组织会员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產,积极申报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大白菜、辣椒、花菜、毛豆、荷兰豆5个品种通过省级认证,获得“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注册了“山娃子”商标。四堡双泉果品产业合作社对水蜜桃统一技术培训、收购包装、商标品牌、运输销售,水蜜桃质量好、信誉高,售价比市面高出20%以上还供不应求;县红心地瓜干协会牵头组织对《福建省连城县红心地瓜干地方标准》进行修订并颁布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连城县红心地瓜干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并充分发挥“连城红心地瓜干”国家驰名商标优势,地瓜干产品畅销全国大中城市,外销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产销率在98%以上,销售量约占全国地瓜干消费量的80%以上。此外,通过相应专业合作组织的运作,绿叶牌粉条、曲峰清水笋、霸王酱油等产品的市场份额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连城县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件、福建著名商标19件、龙岩知名商标2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福建名牌产品1件、福建名牌农产品5件、地理标志产品4件,全县农产品企业获“QS”食品安全准入认证企业29家。

第二,促進了农户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引了各行业经济能人的加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会员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有效避免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促进农户的专业化分工分业,如新泉美食行业协会发挥新泉美食特色,打造新泉美食品牌,协会会员发展到了280人,带动种植特色豆类等蔬菜3 000余亩,发展农庄式豆制品专业加工50余户,从事美食行业2 000余人,带动从业人员5 000余人。

第三,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产业效益。连城红心地瓜干协会在稳步扩大地瓜种植规模的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地瓜干集团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新包装,并统一注册“冠豸”牌商标,形成了地瓜干生产加工企业群。全县有4 500余农户从事地瓜干加工,50余家公司(厂)从事包装销售,从业人数达6.5万人,受益15万人,形成“分散加工,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使连城县地瓜干加工业形成整体规模优势。2014年全县地瓜种植面积8.39万亩,加工地瓜干产量10万t,产业产值25.8亿元,并带动了种植、养殖业的规模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5.38万亩,食用菌种植产量1.26万t,肉类总产量4.47万t,禽蛋产量1.06万t,水产养殖水面1.7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52万t,有效保证了市场供应。

第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完善了产业化机制,促进了农业经营模式从“公司+农户”向“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转变,农户与企业之间有了一个顺利对接的桥梁。如曲溪笋竹专业合作社,与曲溪、文亨两乡10个行政村的548户农民签订了为期30年的《扶持毛竹丰产林商品生产合同》,每年收购竹农鲜笋2 000余t进行清水笋加工,既促进了竹业规模经营,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连城县是全省最大的黄兔养殖基地,县畜牧水产协会与养殖户签订合同,由协会统一供种,再以保护价收购商品兔,解决了养殖户幼种难买、成兔难卖的后顾之忧,散户不用再直接面对市场,降低了养殖风险。

第五,促进了“五新”的应用和推广,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在组织培训、传递信息、普及科技、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农村的重要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县红心地瓜干协会,推广了“七改”栽培技术,运用新肥料、新技术,基本消灭了地瓜苦丝病,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县旱地作物研究会为农户提供了全方位服务:产前,根据地块的肥力状况,提出具体的耕作制度,大力推广烟—玉米—甘薯、豆—玉米—甘薯、豆—玉米—菜等高优栽培模式;产中,聘请市农科所旱作室等专家解决各个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产后,为农民提供信息,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实施了旱地增收工程,引进了地瓜龙薯1号、2号、九十日早、金山630等新品种。

②制约因素。

第一,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相当一部分组织无班子、无章程、无经费、无场所,组织活动随意性大。或者有规章制度却形同虚设。

第二,人才缺,经费紧,发展困难。连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会费收入,由于会员少、缴费不正常,难以维持正常的业务开展。人才方面,一般只有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兼职,专职人员基本没有,会员文化程度低、素质差。

第三,结构不合理,规模小,发挥的作用有限。连城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23家,社员数2.48万人,平均到每个合作组织不到35人,且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组织少,辐射带动效应非常有限。此外,服务形式单一,大部分还处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技术服务,同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也很松散。

③规范组织建设,完善运行机制。

第一,加强指导,大力支持。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政府和部门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应给予扶持。

第二,规范组织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在获得主管部门或基层政府批复同意成立并报民政部门登记后,健全完善内部机构,包括理事会、监事会、会员代表大会等,组织领导人要按照民主程序进行推选和调整。按照“一业一会”的要求,整合同一乡镇、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的专业协会。选择会员要坚持行业代表性和会员广泛性,要打破区域界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享资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完善内部机制。一是健全会员大会,明确组织权利,保证组织运作规则规范实行。二是加强对会员的素质教育,明确并正确行使其权利、义务和责任。三是建立民主机制,确保组织成员的主体地位。确保选举、决策及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的民主程序。四是规范利益分配机制。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除了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外,还要按照一定比例向农民返还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利润,实行二次分配,有条件的合作组织应当实行股份制、股金分红。五是规范资金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合作组织要设立公积金、公益金、风险保障金,具体提留比例和分配方案要通过会员大会决定。六是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监事会,坚持会务、财务公开。

(3)加快该县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连城县农村经济。

①要加快该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保持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工厂不断搬迁或设分厂于生产成本低的乡镇村庄,这种梯度转移对促进欠发达乡镇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要抓住机遇,结合当地传统和自然优势,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②转移方式要多样化。要全方位、多层次、分类型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实用技能。要加强农业的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要调整发展乡镇企业的战略和模式,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领域。要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收费及其他歧视性规定,组织实施好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信息服务,切实维护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③支持农民创业,发展农业规模。连城县坚持“做大蛋糕”,加大服务力度,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征迁、建设中的困难问题,助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骨干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加工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资金补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做强做大。从政策、资金、税收等各方面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台小额担保贷款办法,通过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方式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农村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风险基金规模,去年全年共为农户贷款担保180笔,担保金额6 571万元。对21家规模经营业主发放担保贷款贴息补助资金22.56万元,累计补助金额110.26万元。为受灾的合作社提供风险基金补助7 131元,累计补助金额33.6万元。成立村级(合作社)融资担保基金17个,基金总规模达870万元,为173位农户担保贷款1 623万元。在完善种养业配套设施方面,县财政拨付资金1 772万元支持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综土地治理和初级水利化县、文亨丘塘水库、大石岩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等项目,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④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提高劳动人口素质。这是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治本之策。连城县有效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14年确定15名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扶持对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53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人,安排30名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户,联系带动300个农民。

⑤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农村经济的水平。政府职能要由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建立“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在引导、服务、宣传、典型示范等方面多下功夫。要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制定各项政策;乡镇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观念。要建立与乡镇政府新职能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对服务“三农”的绩效考核。

(4)探索减负新途径。

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减负新途径,用税、费的法制化、规范化杜绝乱收费行为给农民带来的额外负担,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引导农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种植资产、增加收入的同时,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企业发展,一方面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实现农民变农工,增加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壮大集体实力,变农民上交为集体上交,彻底减负。连城县以整顿农村电价、教育集资和“三乱”专项治理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去年共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537.9万元,使农民人均负担降低到24.97元。去年初,连城县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6.9万份,使减负精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调整农村电价,全县农民用电平均每千瓦时下降0.09元,全年减少农民负担260万元。县纪检等有关部门清理19所中小学乱收费7.28万元,全额退还代办费17.4万元;并清退乡镇机关临时人员878人,减少了252.9万元的财政支出。上半年,通过对全县340多家经销点进行清理,清理出假劣化肥45t,超期过期农药396瓶,为农民挽回了0.4万元的损失。

(5)按统筹城乡思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①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行宏观的、间接的管理。乡党委、政府应依据大多数人的利益,不断调整和变革各项制度,确保每个人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收入。保障农民经济发展自主权,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自主管理;在政治上要切实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代表权,增加农民在各级人大的代表人数。要给农民知情权、发言权,建立与农民对话与协商的渠道和机制,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公开办事程序和内容。近年来,连城县“一事一议”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②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赋予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共享权。过去的公共产品主要是向农民集资,加大了农民的负担。今后要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个人自愿投入三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在政府投人方面,必须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在社会投入方面,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城乡群众组织、慈善组织等各类经济社会实体,共同参与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在个人自愿投人方面,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投工投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引导农民积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以钱养事”的改革办法,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使农村公益事业向所有具有资格和能力的服务组织开放,减少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成本。

③要建立和完善连城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减轻农村经济发展的负荷。重点解决好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问题,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做好农村和城镇的各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引导适龄居民参保。合理制定最低生活保障和补助的标准,开展困难户普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做到应保尽保。对被征地农民要落实和完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确保符合规定的老年人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加强养老院建设,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下岗人员再就业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抚恤及生活补助等政策,支持残疾人康复工程、民房统保、造福工程等,健全困难群体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赵越.促进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对连城甘薯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0(12):56-59.

[2] 付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成都市两个县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09(2):45-49.

[3] 唐喜政.关于發展县域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09(16):121-122.

猜你喜欢

连城农村经济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连城拳 传习千年 远播海外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赞农村“五老”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