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女大学生择偶观调查研究

2017-05-10汪宁宁

南风 2017年13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建议问题

汪宁宁

本次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对她们择偶观认知、择偶动机、择偶标准、择偶态度等方面展开探究,为研究女大学生的择偶观提供真实的材料依据,从而找出女大学生择偶择偶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思考。

[关键词]择偶观;内容分析;择偶标准;问题;建议

1 择偶观

择偶观是人们内心对配偶设定的一个标准,常常包括对方的外貌、身高、学历、个人修养、家庭状况等。在当今婚姻自由的社会价值观念下,择偶观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内心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根据社会学关于社会化的相关学说可知,个体由社会潜移默化的塑造,因此任何社会个体择偶行为并不完全取决于其自身喜好和意志,而是更多地受家长教育、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那作为社会成员,择偶观势必会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因此,择偶观从来都是社会价值取向在婚姻领域的折射,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即便是在当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对社会基本价值的探讨也具有不容置疑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作为特殊而重要的青年群体,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其开始关注婚恋问题,在其价值观体系中,择偶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当代女大学生择偶时是否像流传的那样“拜金、看脸”?是否有理性的择偶观念呢?为了解真实的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念,选取了女生较多、有文科理科生艺术生、适宜调查研究的西北师范大学作为研究范围展开调查。

2 研究方法及问卷编制

本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面向西北师范大学女大学生的四个年级展开。大一有效问卷20份占15.75%,大二56份占比例44.09%,大三31份占比例24.41%,大四20份占15.75%。分文科和理科及艺术类三个方向展开调查,文科占44.6%,理科占38.7%,艺术占16.7%, 80.9%汉族,回族占12.8%,其他民族占6.3%。其中70.87%有恋爱经历,29.13%没有恋爱经历。

3 问卷内容及分析

3.1 从择偶动机角度看

女大学生交男朋友的原因:20.47%的人积累恋爱经验,73.23%的人是選择人生伴侣,71.65%的人选择随缘,0.79%的人选攀比随大流,29.92%的想体验恋爱,14.96%的人排遣内心孤寂,11.02%的人是展现自身魅力,12.6%的人选择满足自己生理心理需要,3.94%的人有其他原因。随缘和选择人生伴侣占了最高的比例,基本符合现代大学生正常心理的择偶观,表现为积极看向未来和不急不躁。但也有一些不同观点,比如有为了排遣内心孤寂和满足生理、心理需要,这符合多元化的择偶特点。

3.2 对择偶观的理解

对“日久生情”和“一见生情”观点,其中50.39%的人赞同爱情是日久生情,7.09%的人相信一见钟情,34.65%的人两者都相信,有7.87%的人不明确自己的观点。

对“毕业意味着分手”这个观点,13.39%的人选择相信,55.91%的人半信半疑,30.71%的人则不同意此观点。调查中大多数人比较矛盾的,看到身边的事迹也让她们半信半疑,女大学生对自己在大学的恋爱也是极不自信的,这正说明她们择偶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恋爱是为了结婚”这个问题是对上个问题的延伸与承接,虽然大学生在择偶时带有不确定性,但调查中46.46%的人认同恋爱是为了结婚。28.35%的人否认这个观点,她们认为恋爱纯粹是恋爱,不是为了婚姻;有25.2%的人不明确自己观点,这也照应了前面的恋爱的迷茫性与不确定性。

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调查中, 大多数人选择理解这种行为,有45.67%的人表示理解,有36.22%的人不支持婚前性行为,有5.51%的人支持,有12.6%的人不清楚自己观点。根据调查看,支持理解略胜于反对,这说明当代女大学生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思想比较开放,性观念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3.3 从择偶标准看

(1)关于“女大学生择偶偏好”:对礼貌在意程度要求比较高,58%的人非常在意,63%的人在意,只有4.72%的人不太在意,没有人不在意交往对象的礼貌。(2)关于“年龄的接受程度”:48.82%的女生偏向选择比自己年长的,34.65%的女大学生接受同龄人,14.17%的女大学生年龄要求无所谓,极少数能接受比自己小的。接近一半的女大学生选择年长的,正如这种说法“年长一点会有安全感”。(3)关于“品德”:65.35%的女大学生对品德要求高,33.86%的要求很高, 0.79%的人对品德要求一般。看来女大学生在择偶时,是很注重对象的人品。(4)关于“性格”:59.84%的女大学生选性格互补,18.9%的女大学生选性格相似,21.26%的女大学生无所谓。总体上多数女大学生选择性格互补,少数选性格相似,正如流传的一句话“相似的人适合打闹,互补的人适合终老。”(5)生活习惯上:73.23%的女大学生要求交往对象生活习惯要好,17.32%的人对此要求非常高,7.87%的人要求一般,只有1.57%的人无所谓。总体上女大学生要求交往对象的生活习惯要好。(6)关于“学历接受程度”:71.65%的女大学生可以接受本科学历,45%的接受硕博学历,17.32%的接受其他学历。只有1.57%的人接受本科以下的学历。接受本科和硕博的加起来占81%,总体看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对交往对象的学历接受条件比较高。(7)关于“社交”:74.02%的女大学生看重交往对象的社交能力,14.96%的女大学生非常看重,10.24%的不太看重交往对象的社交能力,只有一人完全不看重交往对象的社交能力。总体看女大学生对交往对象的社交能力很看重。(8)关于“特长”:51.97%的女大学生不在意交往对象的特长,30.71%的女大学生要求有一项特长,11.02%的女大学生要求有两项特长,6.3%的女大学生要求有两项以上的特长。(9) 关于“家庭居住地的选择”:75.59%的女大学生选择一般城市,14.17%的女大学生选小城镇,5.51%的女大学生选大城市,4.72%的女大学生选农村。总体看,绝大多数女大学生选择一般城市,选择农村和大城市的都比较少。(10) 关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选择”:43.31%的女大学生选择家庭经济条件一般,33.07%的女大学生选择家庭经济条件优越,22.83%的女大学生对家庭经济条件无所谓。没人选择家庭条件特别优越。

3.4 从择偶态度看

4.72%的人认为大学恋爱必不可少,0.79%的人认为大学恋爱不可靠,0.79%的人无此打算,而选择随缘的比例高达93.7% ,这说明大学生的择偶观基本处于顺其自然的状态。在选择“感情基础”和“物质基础”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调查对象都做出了选择,74.8%的人认为两者应兼有;15.75%的人认为爱情是最重要;也有9.45%的人选择了物质,她们似乎更注重现实的物质享受。

在注重交往对象综合因素上,93.7%的人选择了个人能力,37.01%的人选择了个人外貌 ,51.18%的人选择了家庭综合情况。90.55%的人选择了品行,对其年龄有要求的占34.65%,更注重职业学历的占43.31%,选择其他的占2.36%。可见在择偶的过程中,更注重对象的个人能力和其品行,这与前面的恋爱影响因素中,更注重对象本身是相对应一致的。按常理说,品行应该是首要因素,在此调查中,品行的确是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但相比个人能力的注重程度,品行的比例略低,有一部分选择个人能力 忽视了品行, 调查中的一部分人也不重视品行,说明大学生的择偶观还存在不完善,这值得思考。

3.5 从择偶影响因素看

3.5.1 环境的影响:25.98%的人认为影响很大,53.54%的人认为影响一般,15.75%的人认为影响不大,4.72%的人认为无影响。总体,环境对择偶观的影响一般。

3.5.2 父母观念的影响,33.86%的人认为有很大影响,50.39%的人认为影响一般,11.02%的人认为影响不大,4.72%的人认为无影响。总体上父母观念对择偶观的影响一般。

3.5.3 社会规范的影响,17.32%的人认为影响很大,55.91%的人认为影响一般,20.47%的人认为影响不大,6.3%的人认为无影响。总体上,社会规范对此影响一般。

总体影响因素中,16.54%的人选择了父母观念,10.24%的人选择了环境因素,11.81%的人选择了社会因素,而61.42%的人选择了交往对象本身。择偶观的四个大的影响因素来看,前面三个影响一般,而把交往对象本身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也符合现代化的恋爱观,与社会思想观念的发展同步。

4 现象分析和问题建议

1.现象:选择交往对象的原因中,20.47%的人选择积累恋爱经验,73.23%的人为了选人生伴侣,71.65%的人选 随缘, 随缘和选择人生伴侣占了最高的比例。

分析:总体看,西北师范大学女大学生的择偶原因比较健康向上。71.65%的女大学生认为随缘即可,不着急也不勉强,注重缘分在爱情和择偶中的重要作用;73.23%的女大学生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这种择偶观积极健康,这种心态利于真正爱情的建立。这些现象与社会上流传的“择偶为了傍大款”“大学恋爱就是玩,认真就输了。”这些观点不符合,此次调查中大多数女大学生的择偶还是积极健康的。

2.现象:在对“家庭经济条件选择”中:43.31%的女大学生选择家庭经济条件一般,33.07%的女大学生选择家庭经济条件优越,22.83%的女大学生对家庭经济条件无所谓,没有人选择家庭条件特别优越。

分析:总体上看,女大学生对交往对象的家庭经济条件中,选择“优越”和“一般”的人数多共占76.38%,22.83%的人不在乎家庭经济条件,没有人选择家庭条件特别优越。这个现象又反映出大多数女大学生并不是“拜金主义”,她们对经济条件的重视程度一般。所以,单纯地认为家庭经济条件是女大学生择偶第一要义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问题1. 在选择交往对象的原因调查中,随缘和选择人生伴侣占了最高的比例,但也有0.79%的女大学生是攀比随大流。这种现象反映出女大学生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具有一定盲目性和从众心理。

建议: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需求、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五类需求。但是爱情是高尚感情与理想追求的完美融合,不能盲目从众。盲目跟风从众,容易让自己在择偶时迷失或受到挫伤。家长老师应多加强引导,使女大学生树立理性择偶观,真正为了爱情而择偶。

2.“毕业意味着分手”13.39%人相信,55.91%人半信半疑。对于毕业意味着分手的观点,大多数人比较矛盾,出现的实例也让她们半信半疑,女大学生择偶时既迷茫又会遇到挑战。

建议:女大学生自身要树立积极心态,如果彼此相爱,就应该坚持走下去。相信爱情,也自立自强,不要因为毕业、工作、异地就立马想要放棄,对自己负责,对爱情负责。

家长应该更多地支持和理解孩子的爱情,不要盲目地反对,不能单一地以毕业、异地、工作等理由故意拆散真正的爱情。

社会应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完善大学生的工作体制,好多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分手”就是因工作原因。

3.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调查中,大多数人选择理解这种行为占45.67%,5.51%的人支持,不清楚自己观点的占12.6%。支持理解略胜于反对,这说明当代女大学生性观念在发生变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

建议:女大学生自身,要学会保护自己,自尊自爱。不要盲目冲动,“一失足成千古恨”在恋爱中对自己负责。

学校应贴近实际开设课程,普及恋爱择偶与性安全教育课程,引导和培养学生婚恋责任意识,增强学生面对婚前不良性行为的免疫能力。

社会应发挥媒体宣传文明健康婚恋观、择偶观的作用。各种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弘扬伦理道德引导和帮助社会公众尤其是特别年轻人,有良好的婚恋行为。

5 总结

择偶是人生大事,关系婚姻生活,物质条件是婚姻的基础,但不是幸福婚姻的全部。女大学生择偶,选择的是一份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一份互敬互爱的踏实与信任。这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每个人体验可能不尽相同,但用金钱来衡量的择偶观念肯定不对。本调查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不免有一定局限和片面,对一些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刻,但数据真实反映了女大学生的择偶观现状,为了解择偶观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依据,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正如《诗经》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希望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理性择偶,婚姻幸福。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建议问题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