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信息技术课思维导图引领下学生的有效学习

2017-05-10陈诗静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有效学习思维导图

陈诗静

[摘要]现代社会,思维导图在国际上是人们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被大范围用于教育和商业活动等方面。而在中-国,思维导图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范围中,在教育工作中也广泛使用,成为教育部中国教育“十五”规划研究课题之一。新课程标准下,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于是我尝试把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根据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思维导图在制定计划、分析思路、理性思考的特点与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课堂中的独立性、思维性、创新性,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思维导图 有效学习

1.任务驱动法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常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从建构主义理论中来,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通过分析学生已经认识水平与本课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把三维目标整合为多个任务。在具体的情境之下,设计多个任务以让学生分步达成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关键是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创设的情境和任务的解决不断驱使实现目标的点状突破。

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把教学目标融入其中,通过分解总的教学任务,变成多个易于完成的小任务。在开展学习前向学生展示主干的任务驱动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能从总体上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起到学习导航的作用,避免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找不到方向。

在进一步的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细化,然后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把老师准备的主干任务驱动思维导图联系起来,明确主任务下的各个分任务,明确哪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哪部分知识要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探讨。还可以根据任务来确定小组中的分工协作。

2.小组合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小组合作不是单纯以就近原则来分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来进行分组。老师可对学生进行测试、访谈、交流,对全班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把学生大致划分成三个层次,从面设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和任务。通过这样有根有据地科学分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合作,相互提升。异质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他们之间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等都可以互相影响,突破思维的界限从面达到创新。而同质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可以使每个小组之间均衡发展,每个人都能有公平的学习条件。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师也可以开展合作互补学习的课堂教学。

整个教学环节分为三部分:

一、引入部分

欣赏有特色的个人网站,小组合作,归纳个人网站的一般特征,画出思维导图。

二、新授部分

学生自选主题,合作完成个人网站架构和收集材料。用思维导图绘制出网站的各个分支,再在组内进行任务分配,收集各分支所需的材料。收集整理材料过后,通过思维导图链接相关材料。

三、展示成果部分

解说各小组成员的完成情况,根据已完成的思维导图解说网部架构。

下面就如何基于思维导图的“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结合起来,我从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进行说明。

1.情境导入,激趣学习

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思维导图中的“导学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刚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一般较低,只有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下创设有趣的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2.分解目标,步步导学。

对教学内容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子目标及子目标下的子目标。这些细分下来的目标,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制作成导航图卡,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学习目标。而学生通过导航图卡可以逐步地从低级走向高级地自主探讨学习。

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预习,绘制思维导图,然后把预习的成果在课中展示交流,同学和老师借助导航图卡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升,找出完成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当找出完成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就掌握了学法,在学习的指导下根据导航图止继续学习其他目标。最后,教师就指导学生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和反思。

3.分享讨论,思维创新

在小组合作时,思维导图工具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条理地讨论和学习,把收集到的信息重新建构。小组讨论其实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围绕中心主题充分联想,然后对思维导图的分支进行修改和增删,有了思维导图工具的帮助,学生能更清晰条理地梳理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不断地训练下,学生能形成科学、逻辑地思考的习惯,使学习更有效。

4.成果展示,反馈明理

任务结束阶段,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与学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和学生链接思维导图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努力的方向,促进自我评价。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导图的差异,及时了解问题的症结。

展示成果时,思维导图能更清晰地表达学生的构想,让汇报更有逻辑和让人印象深刻易于明白。遇到疑问时,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上马上进行处理。

從教学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优势。思维导图使思维的过程可视化、结构化,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有效学习思维导图
微课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实践与尝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优化信息技术课教学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