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与田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设计

2017-05-10马艳艳

大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马艳艳

[摘 要]田野实验研究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这一研究方法已被主流经济学界所接受,在经济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大学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田野实验的可谓凤毛麟角。教师将田野实验引入经济学原理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和介入实际生活,用事实和证据验证经济学原理,提升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技能。

[关键词]田野实验;课堂教学;经济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94-04

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提出“实验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途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了实验的價值,他们开始借鉴自然科学领域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因此,实验教学逐渐成为大学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将经济学原理与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自身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的经济学实验大多局限于运用实验室实验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验证经济学理论。实验室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可能在实验室状态下是有效的,但由于实验室状态是高度抽象的,离现实生活有很大差距,一旦这些结论推广到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引发结论的无效性难题。[1]计量经济学方法则是要求学生先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而通过公开发行的经济公报、情况简报、报纸杂志、经济年鉴、统计年鉴等途径获取间接数据进行验证,就能够完成实验任务。这两种实验方法的局限主要在于,学生只需要在实验室内根据教师的描述,对已经发生的现象进行验证即可,这样的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2]因此,应该积极拓展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方法。

一、田野实验的概念、方法及应用

近年来,在经济学实证研究领域,田野实验(Field Experiments)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并已成为经济学前沿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这可以通过以下三个事实得以证实:1.根据Card等[3]学者的统计,2005-2010年间,平均每年有8~10篇田野实验研究论文发表在经济学Top5期刊上,而1975-2010年间总共有84篇田野实验研究论文发表在经济学Top5期刊上;2.Harrison和List[4]于2004年在《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期刊上发表的介绍田野实验的标志性论文《Field Experiments》目前已被引用1923次(来源:谷歌学术),如图1所示;3.鉴于将田野实验方法引入发展经济学而所作出的学术贡献,Duflo于2010年被授予克拉克奖,他注重采用大规模的随机田野实验评估各种消除贫困的政策的效果。

(一)田野实验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

田野实验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检验真实世界中(或者说自然发生的环境下),而不是在实验室里发生的扰动人们行为决策的因果影响,它可以为经济学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田野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在某个实地随机选取被试样本,然后随机将被试分为控制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处理组),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引入某些设计好的变量(即对处理组被试进行实验处理),并依据随后控制组和实验组被试的数据比较,最后得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5]与实验室实验相比,田野实验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更加贴近现实世界。比如,田野实验是在实地而非在实验室随机选取被试,田野实验使用实际物品而非诱导估值,田野实验在实验说明中设定真实的情境而非抽象的术语。[6]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田野实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独立开设经济学田野实验课程,将田野实验贯穿于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二是在经济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若干田野实验。[7]鉴于并非所有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田野实验,本文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若干田野实验的教学方式比较符合目前的经济学教学实际。

(二)田野实验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田野实验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Soetevent研究了教堂里捐献的匿名性对于被试的捐献行为具有怎样的影响。他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容器,用于收集被试的捐款,给控制组使用的募捐容器是密封的,给处理组使用的募捐容器则是开放、透明的。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如果募捐容器是开放、透明的,捐款者就能清楚地观察到别的捐款者的捐款数量,而且捐款者在捐款时也能看到募捐容器里已有捐款的数量;密封捐款容器则与此相反。Soetevent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捐款容器是开放、透明的时,募集的捐款的数量会显著增加。[8]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Marianne Bertrand运用田野实验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上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她制作了内容相同的求职简历,区别仅仅在于简历上求职者的姓名和种族不同。她将简历刊发在西雅图和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试图通过这种途径寻找工作。研究发现,姓名指代男性和白人的简历比姓名指代女性和黑人的简历得到了显著更多的反馈和面试机会。这一实验结果证明美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和种族歧视现象。[9]哈佛大学的Raj Chetty通过与超市合作来研究人们的消费决策问题。他先记录超市商品价牌标价不含税时的销售量,然后再改变商品价牌标示方式,使其标价包含税金,并记录商品价牌标价含税时的销售量。研究发现,虽然不含税和含税这两种标价方式下消费者最终支付的金额是一样的,但在商品价牌标价含税时,或者说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价格更高时,商品销售量显著下降。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了消费者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9]Arnour van de Rijt等人发表在2014年5月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文章通过四个田野实验从社会筹资、社会认可、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四个不同角度证实了初始成功的确能够促进后续的成功,但其边际效应却是递减的。[10]

近年来,国内经济学期刊上也开始刊发运用田野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罗俊等[5]对于经济学田野实验的研究方法、核心思想、发展脉络、分类界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深入介绍了田野实验在经济学学科领域内的应用实例,并展望了田野实验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周晔馨[11]等围绕条件合作的普遍性,以及惩罚机制和社会资本对条件合作的影响,提出了三个与实验外部有效性相关的假设,并分别采用学生传统实验和工人人为田野实验的方式进行了检验。他们发现虽然不同群体间的合作水平具有差异性,但是条件合作是普遍存在的,并且相对稳定;合作实验的惩罚制度存在内生溢价,但不同群体的溢价可能方向和机理不一致;社会资本与合作水平显著正相关,但不同群体的影响机理可能并不相同。林莞娟[12]针对中国抗生素滥用问题设计了一个田野实验,旨在研究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缓解中国抗生素滥用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对医生的支付制度进行改革。何浩然等[13]学者运用田野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方法研究收入不平等对逆社会的“报复”和“侵占”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因素显著提高了回应者实施报复行为的概率,并且其对报复行为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

田野实验本身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搭建起了实验室和真实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和实验室实验、计量经济学构成有益补充,丰富了经济学研究方法体系。[14]目前,这一研究方法已获得主流经济学界的认可,并日益成为经济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田野实验可谓凤毛麟角。生活是最大的实验室,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做实验,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鉴于此,本文提出要将田野实验引入经济学教学中,将经济学课堂教学与田野实验相结合,探索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新路径,引导学生课内认真学习经济学原理、课外积极开展田野实验,通过参与和实施田野实验提升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与田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案设计

(一)“自由交易的魅力”田野实验

针对经济学原理课程中“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笔者设计了“自由交易的魅力”田野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在现实世界中,资源是稀缺的,每次自愿的交易都意味着有些人的生活在变得更好,而此时资源总量并没有变化,这正是交易的力量。

实验方案如下:实验者首先征集20位志愿者参加实验(男生和女生各10名),给每位实验对象发一件T恤衫,但在发放时要确保每位实验对象拿到的都不是适合自己尺码的T恤衫,然后调查实验对象对自己拿到手的T恤衫的满意程度;接下来,实验者允许实验对象自愿交换T恤衫,但是要求“男生只能和男生交换、女生只能和女生交换”,经过交换后,调查实验对象对自己拿到手的T恤衫的满意程度;最后,实验者允许所有实验对象可以与任何一个人自由交易,交易结束后再次调查实验对象对自己拿到手的T恤衫的满意程度。该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在T恤衫的数量始终没有改变、没有人主管分配的情况下,试验者的满意程度是否通过自由交易得到了提升。

(二)劳动力市场田野实验

针对经济学原理课程中“劳动力市场”的相关内容,借鉴Hamermesh和Biddle发表于《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年第84卷第5期)的论文《Beauty and the Labor Market》的研究成果,笔者引导学生开展田野实验,目的在于验证颜值高的人是否比颜值低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实验方案如下:教师组织学生制作两份内容完全相同的简历,两份简历的区别仅仅在于求职者的照片不同。其中,一份简历的照片经过修饰,求职者的颜值较高;另一份简历照片未经修饰,求职者的颜值较低。然后将这些简历投递给200家左右的招聘企业。我们的设想是,即便简历内容一样,如果长得漂亮的求职者得到更多的回复和面试机会,就意味着颜值高的人比颜值低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三)风险厌恶田野实验

关于经济学原理中的“风险厌恶”问题,多数人属于风险厌恶者,他们不喜欢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于风险厌恶者而言,失去100元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得到100元带来的快乐。在借鉴John List和Tanjim Hossain的田野实验思路的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风险厌恶田野实验,该实验的目的在于对比哪种激励方式更有效果。

实验方案如下:实验者选定两组实验对象,其中一组获得的激励是“如果你们小组每次的课堂作业(共5次)平均分超过8分,你们每人期末总成绩将获得2分/次的加分”。另外一组获得的激励是“你们会获得一次性的加分10分”,但是,如果某次课堂作业的平均分低于8分,你们组每人的期末总成绩将被扣掉2分/次”。5次课堂作业提交后,通过对比两组的课堂作业成绩,确定哪种激励方式更有效。

(四)公共产品供给田野实验

关于经济学原理课程中“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由于公共产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问题的存在使得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公共产品”。然而,Harvey S. Rosen的《财政学》中提到,“从实验研究到经验分析,得到的结论千差万别,但Palfrey和Prisbrey(1997)的研究结果似乎非常典型。总的来看,人们的确会捐献出其资源的一定比例,用于提供公共产品”。Karlan[15]在秘鲁曾开展过一项有关公共产品供给的田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们的思考方式具有涉他性,一个人在决策时往往会考虑他人的行动,愿意贡献其禀赋的81%用于提供公共产品。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公共产品的供给,理解免费搭便车行为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笔者借鉴了Palfrey和Prisbrey發表于《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年第87卷第5期)的论文《Anomalous behavior in public goods experiments: How much and why?》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公共产品供给实验。

实验方案如下:在实验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实验者给予每位实验对象初始禀赋5元,并且告诉他们可以把这5元或其中部分投资于集体项目(比如复印课件)。采用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将实验参与者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被单独召集到一个房间,要求他们必须同时且未进行讨论地把0~5元之间的数量放在匿名的信封里(除实验者外,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人的“捐助”)。实验者将收集实验参与者的“捐助”,并加以汇总,从而验证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免费搭便车行为。

三、鼓励学生开展田野实验的激励机制设计

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为了激励学生积极组织或参与田野实验,就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激励机制设计。

(一)实验准备

教师要把实验教案提前发给学生,用于引导学生开展田野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掌握该田野实验相关的经济学原理,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经济学原理对田野实验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与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以避免实验过程中因语言的诱导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二)实验进行

教师首先要把田野实验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给学生分配角色或分组,同时向学生强调要记录实验数据。由于经济学原理课堂教学通常是以学科专业为单位进行的,学生相互之间较为熟悉,这会使田野实验假设条件出现偏差进而干扰实验结果。因此,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互通信息。另外,教师要建立学生实验表现记录卡,以随时记录学生在组织或参与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为课程期末考核提供依据。

(三)实验结束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举一个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陈述小组讨论形成的核心观点,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课堂田野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从而掌握田野实验研究方法。

四、结语

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田野实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第一,从经济学原理的教学要求出发来选择田野实验项目,并尽可能有效地实现实验的控制性和保证今后实验的可重复性。此外,还要尽量确保所选田野实验都能以较低的成本实施。第二,实验教学要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实验结束后对相关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必要的讲解,让学生把现问题再提升到理论高度。当然,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田野实验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例如,如何保证实验组的分配是随机的;如何保证田野实验的可控性和可复制性;田野实验的开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保证开展田野实验所需的投入等。总的来看,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田野实验能够引导学生走进和介入现实生活,用事实和证据证明经济学原理。在未来,田野实验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 参 考 文 献 ]

[1] 周业安:田野实验——开展面向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研究[DB/OL]. http://news.cenet.org.cn/show-123-69393-1.html.

[2] 徐曾春,胡平.开放式实验教学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10):82-85.

[3] Card D, DellaVigna S, Malmendier U. The Role of Theory in Field Experiments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1(3):39-62.

[4] Harrison G W, List J A. Field experiments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4):1009-1055.

[5] 罗俊,汪丁丁,叶航,等.走向真实世界的实验经济学——田野实验研究综述[J].经济学(季刊),2015(3):853-884.

[6] 罗俊.田野实验——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学实验[J].南方经济,2014(6):87-92.

[7] 肖准.经济实验教学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93-395.

[8] Adriaan R. Soetevent. Anonymity in giving in a natural context—a field experiment in 30 churches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5(11-12):2301-2323.

[9] 刘庄. 田野实验:社会科学研究新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7-07 (5).

[10] 陈姝.田野实验表明:“马太效应”的边际效应递减[N]. 中国社会科學报,2015-02-16 (B01).

[11] 周晔馨,涂勤,胡必亮.惩罚、社会资唓与备件合作——基于传统实验和人为田野实验的对比研究[J].经济研究,2014 (10):125-138.

[12] 林莞娟.中国医生诱导需求研究:一个减少抗生素滥用方法的田野实验[J].经济科学,2013(3):108-114.

[13] 何浩然,王伟尧,李实.收入不平等对逆社会行为的影响:双重实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5(11):53-70.

[14] 张杰,张清俐.田野实验:经济学家的新工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2-22(2).

[15] Karlan,D. Using Experimental Economics to Measure Social Capital and Predict Financial Decision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5(5):1688-1699.

[16] 董烈菊.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4(1):154.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对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