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分析

2017-05-10赵丽央

价值工程 2017年13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评价体系

赵丽央

摘要: 新温州人已经成为温州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他们的城市融入问题关系到温州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温州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相关概念的界定基础上,提出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评价体系,并利用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对该体系展开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与完善评价体系。

Abstract: Wenzhou migrant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nzhou city. Their social integration problem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Wenzhou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Wenzhou harmonious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relevant concep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ocial integration of Wenzhou city, and uses the collected survey data to carry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o the system, and further validates and consummat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关键词: 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评价体系;因子分析

Key words: Wenzhou migrants;social integration;evaluation system;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005-03

0 引言

不断改革创新的温州于2005年把当时到温州打工的280万农民工称为“新温州人”。这个称谓一提出来,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反响与普遍关注。新温州人在为温州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同样也面临着城市的“经济接纳、社会排斥”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新温州人城市融入问题,构建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测量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通过实证调查与分析,深入研究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因素,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 城市融入度的概念与内涵

众多的研究发现,城市融入不仅仅是一个地域变迁和转移问题,而且具有更深層次的内涵。城市融入是一个包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等都逐渐向城市范式转换的过程。通过对城市融入内涵的理解与分析,我们给出“城市融入度”的概念为:非城市个体或群体在迁入城市中的参与程度和认同程度及与城市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的程度。总结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表明:城市融入度是一个多维度的动态概念,衡量新温州人的城市融入度不能依靠单一的指标,而是要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评价体系。

2 评价体系及指标辨识

根据农民工城市融入理论,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请教专家意见与市场调查,我们提出了经济整合度、政治关心度、行为适应度、文化接纳度、心理认同度等一级指标。接着,基于个体层次,充分考虑新温州人的现状与特点细化指标,共设计出十三个二级指标,分别隶属于五个一级指标。最后,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和可分析性,设计具体变量,反映了各自的潜在决定因素。

2.1 经济整合度

经济方面的融入是新温州人城市融合的基础,定义为经济整合度,具体是指新温州人在温州城市中经济结构方面面临的挑战及在劳动就业、工作条件、经济收入、社会福利、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融入情况,是新温州人个体在城市中经济地位的综合反映。我们设计了劳动力市场融合、劳动保护、住房融合等三个二级指标,而每个指标又由多个变量或属性构成。劳动力市场融合包括就业渠道、职业类型、经济收入、生活消费、职业培训等属性,可以说,就业、职业、收入和消费问题是新温州人在城市中经济整合的首要问题,是新温州人融入温州城市的基础。劳动力市场融合各个属性的设计和调查旨在了解新温州人与温州城市居民是否享受近似公平的就业渠道和职业类型、新温州人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是否明显低于本地居民、有无接受和本地居民相同的职业培训和素质提升待遇。劳动保护反映新温州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情况,具体包括劳动合同签订率、五险参保率等属性。住房融合包括住房状态和住房满意度属性,体现了新温州人在城市中的居住环境因素,该指标既是新温州人安居的前提,也是个人财富与社会地位的凝聚。

2.2 政治关心度

政治方面的融入是新温州人城市融合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谓政治关心度是指新温州人对温州城市相关政治、制度、政策方面的关心、关注程度,体现了新温州人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具体包括政治活动参与、户籍融合与子女教育融合三个指标,尤其是户籍和子女教育问题关系着新温州人在城市中选择去留与是否定居问题,这两个指标可以说是新温州人的软肋,也是融入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政治活动参与包括政治参与形式与政治参与质量两个属性。户籍融合包括户籍现状与入籍意愿两个属性,体现了新温州人在户籍上真正融入城市的可能性与心理意愿。子女教育融合具体包括子女就读学校类型(公立还是私立)和子女教育满意度两个属性。目前,新温州人子女随父母一同到温州城市中生活和接受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这些新温州子女的成长面临着教育、生活习俗、社会边缘化等诸多挑战。

2.3 行为适应度

社会行为方面的融入是新温州人在温州城市的融入与否及融入程度的显性指标,我们称之为行为适应度,体现了新温州人在行为上按照温州认可的规矩和习俗办事,实践着温州城市认可的行为规范,言行举止向温州本地人靠拢等。交往对象、交往频度、交往方式、交往途径、交往范围等构成了新温州人社会网络的基本成分,也直接体现了新温州人的行为适应程度。因此,我们在行为适应度中设计了社会关系融合与社会保护两个指标。社会关系具体包括社区关系、同群融合与异群融合三个衡量行为适应的指标。社会保护是新温州人在城市的社会行为适应过程中对相关社会行为制度方面的要求和满意程度,具体体现在遇到困难时的求助情况,对温州城市针对新温州人的社会保护、社会救助等措施的满意度。这个指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温州人在行为上对温州城市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2.4 文化接纳度

文化接纳度是指新温州人适应温州城市的社会文化程度,它是城市融入的隐性指标,具体指新温州人对温州城市的文化、风俗、社会理念的了解和认可程度。主要表现在语言、风俗、饮食、外表等诸多方面,在操作化定义上我们设计了本地语言掌握程度、本地风俗熟悉程度、本地文化价值接受程度三个指标。

2.5 心理认同度

心理认同度是指新温州人与温州本地居民及家乡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归属感及对自己是谁、从何处来、将去往何处的思考及认知,主要包括心理距离和身份认同两个主观指标。心理距离是指新温州人与城市本地居民的距离感、对家乡的依恋程度,以及在排除了各种客观因素后是否从心理上打算回到家乡等。身份认同主要是指新温州人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城里人、农村人、外来人、农民工)。

3 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的实证分析

为了综合分析新温州人融入城市的整体状况,特别是分析影响新温州人对城市适应状况的各种因素,进一步验证与完善所建立的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评价体系,我们选择新温州人分布比较密集的温州三个城区和两个县级市的经济开发区和相关村镇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收集一手资料。然后采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的各项具体指标进行因子提炼,并采用方差极大化原则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变换,从中提取出概括多个具体指标的新因子,达到验证与修正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评价体系的目标。

3.1 评价量表的因子分析适应性检验

3.1.1 数据的预处理与标准化

在对有效数据进行录入时,为了定量分析的需要,我们在数据的量化处理过程中采用分值递进的方式给予每个指标赋值。如以学习语言为例,题目设置为“您能讲本地话吗”,答案选项分为“能讲”、“能讲一些”、“不能讲”三种程度,分别赋值3、2、1。为了去除数据的单位限制,在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研究中采用Z标准化方法,即每一变量值与其平均值之差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

为了方便分析,令x1子女学校类型,x2子女就学困难,x3子女教育满意度,x4入籍意愿,x5收入情况,x6消费情况,x7保险情况,x8工作满意度,x9交际情况,x10居住满意度,x11居住类型,x12求助情况,x13温州话,x14温州习俗,x15与温州人关系,x16留温州意愿,x17政府帮助,x18生活满意度。

3.1.2 相关性及显著性检验

对标准化后的数据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矩阵。结果显示量表中的各种指标之间两两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且部分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各变量之间呈现较高的线性关系,且对相关性所进行的显著性检验的概率值p基本上都小于显著性水平,說明某些变量之间是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进行因子分析,以更好地反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3.1.3 KMO及Bartlett检验

进行量表因子分析的适宜性检验后,得到结果表明KMO检验值为0.752,说明样本大小适宜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743.691,显著性水平是0.000,认为18个指标之间并非独立,适合做因子分析。

3.1.4 公因子方差表

因子方差表表明,对原有18个变量如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所有18个特征根,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方差可被解释,变量共同度均为1。然而,因子分析的目的在于减少研究变量,所以不可能提取全部特征根。按提取因子后因子方差的值绝大部分大于0.5,表明提取的因子能较好的描述这18个指标,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理想。

3.2 量表的因子分析

3.2.1 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

根据总方差解释表得知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结果显示1-6个主成分对应的λ值即特征根都大于1,这意味着这六个主成分得分的方差都大于1,根据这条准则提取主成分。

第一组数据项(初始特征值列)描述了初始因子解的情况。同时第二组数据项(提取平方和载入列)和第三组数据项(旋转平方和载入列)列出了因子提取后和旋转后的因子方差解释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支持选择6个公共因子。

3.2.2 因子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表

为使一个变量只在尽可能少的因子上有比较高的载荷,我们利用旋转方法使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表1显示因子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表,将其坐标变换,使得因子系数向0和1靠近,让我们对公因子的命名和解释更加容易。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在原始变量x1子女学校类型、x2子女就学困难、x3子女教育满意度三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正载荷系数,反映了因子第一主成分F1可称为子女教育因子。

第二主成分F2在原始变量x13温州话、x14温州习俗、x15与温州人关系三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正载荷系数,反映了因子第二主成分F2可称为文化接纳因子。

第三主成分F3在原始变量x8工作满意度、x10居住满意度、x18生活满意度三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正载荷系数,反映了因子第三主成分F3可称为心理认同因子。

第四主成分F4在原始变量x5收入情况、x6消费情况两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正载荷系数,反映了因子第四主成分F4可称为经济整合因子。

第五主成分F5在原始变量x4入籍意愿、x11居住类型、x16留温州意愿、x17政府帮助四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正载荷系数,反映了因子第五主成分F5可称为城市融合因子。

第六主成分F6在原始变量x12求助情况、x9交際情况两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正载荷系数,反映了因子第六主成分F6可称为行为适应因子。

3.3 因子模型的确立

结合上面对各个因子含义的分析以及总方差解释表,我们得到了标准化后的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的因子模型如下:

F=0.243F1+0.233F2+0.155F3+0.142F4+0.121F5+0.106F6

4 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评价模型的修正

结合实证研究,通过统计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进一步验证与完善所建立的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评价体系,根据所建立的因子模型,修正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评价体系为六个一级指标的多维评价模型,具体见图1所示。

5 总结

今后外来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会随着人口迁移与流动现象的存在而一直存在,了解这个群体的城市融入状况、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后果,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尝试设计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评价体系,并利用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对该体系展开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与完善评价体系。文中所提出的新温州人城市融入度评价体系可能仍然不完善,存在许多可以讨论或改进的地方,希望以此抛砖引玉,能够有更多感兴趣的研究者参与,以期为实现共同的研究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奎.农民工城市融入:实践分析与政策选择[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02).

[2]王佃利,刘保军,楼苏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框架建构与调研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11(02).

[3]窦影.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的增权途径探索[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01).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评价体系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