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017-05-10高宇飞

价值工程 2017年13期
关键词:企业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业

高宇飞

摘要: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通过对苏州、无锡两地典型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提炼企业在科技创新投入、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从而揭示企业的发展轨迹并提炼出其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发现,企业应该重点采取提高对行业前景的关注度和前瞻性,激发创新要素活力,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等策略来实现转型升级。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企业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机遇,寻求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决策借鉴。

Abstract: The paper is 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typical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ers in Suzhou and Wuxi in the contex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study reveal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aths of the enterprises by summarizing several measures they have taken regar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justments of the product structure, etc.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 order to achiev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enterprises are expected to take steps such as raising their awareness of the prospect of the market, developing differentiated advantages, etc.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to enterprises aimed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t the critical stage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關键词: 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转型;企业升级

Key words: manufacturing;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enterprise upgrading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001-05

0 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象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制造业主要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附加价值低且利润空间小,以产品为主,缺乏依靠服务业创造的长期受益价值,存在着核心技术缺乏,生产方式及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等问题,许多制造和代工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与相关政策的推行和实施,无疑将对制造业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通过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协调发展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延伸、提升自身竞争力,是众多中小型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聚焦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选取苏州、无锡两地典型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通过分析比较二者的发展模式,揭示其转型升级路径和发展背后的举措,总结其转型升级路径,以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文献述评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早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概念的界定,汤杰新等[1]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包括制造业转型和升级两个部分,制造业转型是指制造业技术更新、装备升级等以提高生产效率、物资利用率为目的的改造活动;制造业升级是指制造业在价值链中向两端攀升,即制造业服务化,上游包括产品开发和设计等,下游包括品牌管理、渠道运营、售后服务等。在产业转型和升级概念上,郑健壮和徐寅杰[2]借助“纵向产业结构”和“横向产业结构”两个概念对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纵向上,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在纵向上的结构调整成为转型;在横向上,由研发、生产和营销组成,在纵向不变的前提上,产业在横向上的移动称之为升级。

目前学术界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主要包括四种不同路径:一是基于GVC全球价值链角度,向价值量两端升级,如秦月[3]等以“微笑曲线”的成因为突破口,指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遵循竞争优势理论,针对应该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以及产品是否有标准接口对制造业进行分类,继续做好精细复杂的行业、转移出去粗放简单的行业,在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从微观角度出发,Humphrey和Schmitz[4]从企业内部升级也总结出了过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 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和跨产业升级(Interectoral Upgrading)四种模式;二是从创新驱动角度研究转型升级策略,如曾繁华,何启祥[5]等基于对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间关系的分析,提出我国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演化路径为“制造链——制造创新链——制造创新方法链”的观点;三是传统贴牌加工企业(OEM)的发展,江兴英等[6]总结出,在这一过程中,代工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共享生产能力与产品,提高了设计、管理等专业化优势,在充分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为企业实现国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基于GVC理论下的 OEM—ODM—OBM 演化路线,如刘志彪[7]在我国制造业升级和品牌战略研究时提出,OEM 企业在OBM 时要从提高经营效率转向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创新。

目前我国学者已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张校溱, 黄庆华[8]提出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质量,树立知名制造业品牌,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张富禄[9]认为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客观处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还要重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秦丽萍[10]从劳动力、土地、投资、创新四大要素供给分析了上海制造业发展的瓶颈约束。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文献多集中于价值链和创新驱动的角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的研究多基于宏观行业层面,而涉及微观企业转型升级的文献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概念辨析层面而结合企业实践开展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以集成电路制造业为例,选取典型企业案例来探讨制造企业如何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2015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同年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 “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由此产生。

传统的通过扩大投资、鼓励消费等方式扩大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经济学上属于需求侧管理。而供给侧管理侧重从生产领域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减少无效供给;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扩大优质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同时,生产要素的结构性调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和资本、技术、企业家才能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发展的供给要素结构中,随着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自然资源投入的限制,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和高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随着需求管理政策效力的下降,在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供给要素的投入数量和效率进行改革。即一方面增加资本、技术、企业家才能等供给要素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地重组生产和市场,提高供给要素的产出效率,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针对新常态下增长下行压力突出的实体经济,制造业是重点改革领域。落实到企业层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具体分为产品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三方面,即要求企业通过合理整合分配资源,以更经济、便捷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采用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提高产品质量、控制企业成本、缓解库存压力、加大研发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和降低企业杠杆入手,逐步实现结构性升级,提供更多样、个性的产品与服务,最终在未来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优势。这就对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 企业案例剖析

3.1 行业背景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制造业是高端制造业的核心,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是推动发展、培育信息技术经济的战略重点,也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提出的战略方案落实的重要支撑[10]。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的与《中国制造2025》高度衔接的《江苏行动纲要》指出,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将继续重点推进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制造产业发展。

江苏制造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与产业集聚效应,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品布局存在结构性短板,市场需求复杂多样与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的矛盾突出。从集成电路产品的结构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产品都集中在消费类和手机芯片领域,且以中低端为主,在可靠性、稳定性要求更高的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和关键材料等仍然依靠进口。2015年,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对江苏集成电路行业的诊断报告指出了江苏集成电路制造业面临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规模体量不大,产业链协同不足,产业总体难成合力,设计产品档次弱、门类窄等问题[11]。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潜力,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江苏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在江苏近220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苏州市共98家,无锡市近100家,占全省同业的88%[12]。这些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将在经济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3.2 案例选择及信息来源

①案例分析方法。论文将采用描述性案例研究法,对晶方科技和长电科技两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这两家企业分别处于苏州和无锡两个苏南地区制造业强市,依托两地不同的产业基础、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两家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特征鲜明,晶方科技和长电科技分别成立于1970年代和2005年,但一定时期内,均在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表现突出,且通过整合并购成功扩大企业规模,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是与时俱進的传统企业和审时度势、于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的新兴企业的典型代表。

②信息获取方式。论文采用了多渠道的信息收集方法以获得全面的企业信息。两家企业均为上市公司,通过其年度、季度报告可获得直观的企业发展情况及财务信息;同时搜集公开出版物与网络媒体上与两家企业有关的内容,结合相关报道对企业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并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案例中诸多数据和信息取自两家公司的网站以及地方媒体、政府部门网站等,因篇幅所限不一一标注引用。

3.3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升级路径提炼

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居于全球领导地位的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高科技制造企业。与当地大多数成立较早、在代工阶段就实现规模壮大的传统企业不同,晶方在创立之初就选择了技术、产品高定位。2005年,获得以色列ShellOP和ShellOC的技术授权后,晶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成立,定位于传感器市场。经过团队共同努力,仅经过一年,晶方不负众望,成功将引进的实验室技术实现规模量产,并在当年实现盈利,成为全球最大的晶圆级封装服务商。

身处信息化战略行业,晶方合理利用鼓励转型升级的地方政策支持,减轻税负,降低运营成本,将更多的空闲资金投入科研,新厂房落户苏州工业园,吸纳本地高校优秀技术人才,成功将企业发展与本地产业发展结合。在技术消化吸收,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不断研发新技术,利用技术创新进行产业链组合,开拓市场范围;同时构建一流的管理团队,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了良好基础。晶方科技在全球有员工近2000人,其中工程师和科学家约400人,其中超过50%拥有高等学位。同时,晶方拥有一支年轻优秀的管理团队,吸纳了来自以色列、台湾、大陆的三方人士。晶方采取的激励方式主要包括股权和期权激励,使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或期权,享受股权或期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晶方通过强化人才管理,完善了产品创新的条件,为产品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

下一阶段,晶方开始向国际一流企业迈进,积极规划全球战略布局,2014年晶方在上海交所成功上市。2015年以3.4亿收购智瑞达资产,取得了厂房、土地等资源。20多万平方米工业用地,成功地解决了晶方产能不足的问题。同时,公司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创新投入,2014年研发支出比上年同期上升117.1%,2015年研发支出总额更是占到了净资产比例的6.61%。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晶方已成为全球最大的CMOS芯片封装服务提供者,全球第二大的生物身份识别芯片封装服务商。从引进外资与技术,到实现实验室技术规模生产,再到建立自己的海外研发中心,晶方基于自身的技术、市场与产业优势,通过产业链延伸和管理模式创新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工业 4.0”、“互联网 +”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晶方继续依托其强大的研发和管理团队,拓展智能化领域,将客户需求迅速反映到其产品设计与生产中,提供高附加值产品,满足高精尖产品需求。

3.4 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升级路径提炼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从濒临倒闭的普通国企,到通过转型升级,跻身世界一流。和其他同类企业一样,长电科技走过了短暂的低成本扩张阶段,1999-2001年间,长电科技产量翻番、盈利快速增长,并于2003年成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03年后,面对行业过剩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长电选择走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之路。同年,由长电出资75%、新加坡公司技术出资25%的合资公司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长电开始了跳出产品同质化和低水平竞争,走向高端市场的征程。

接下来,长电科技紧紧围绕“自主创新”这一核心发展战略,构思和布局技术和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管理创新,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热情。經过多年发展,长电已在全球拥有2万多名员工,其中中高级技术员工占40%;拥有3000 多项专利,远超过国际封测业的前三强。在对星科金朋的并购中,其遍布全球的 500 多人研发团队整体融入长电,核心技术人员“零流失”,为长电提供了宝贵的技术骨干。目前,长电科技位列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任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并在全球拥有七大生产基地和六大研发中心。

另一方面,长电科技通过三次整合并购成功地解决了产品结构不合理与集中度低的问题。首先外移低端产品线,接下来与中芯国际合作,强强联手,集中资源;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长电在2015年完成了对全球第四大封测企业——星科金朋的跨国并购,充分利用其互补性资源,吸收先进的技术、市场、国际化管理经验和人才,弥补自身在高端科技和高端市场的短板,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围绕无锡市提出的“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目标,江阴在降本增效方面出台的32 条政策,在土地使用、厂房租赁、人才引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也为长电科技进一步抢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提供了可贵的支持。

3.5 案例分析

通过对两个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比较可以发现,虽然起步时间及规模不同,但无锡长电与苏州晶方的转型升级路径较为相似。从纵向发展历程上分析,长电和晶方均遵从了“技术开发到产品应用→创新能力与管理理念并重→国际合作主动开拓市场”的转型升级基本途径。两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谋划升级。在管理理念和创新意识上始终快人一步,面对转型升级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提前制定战略和策略,接下来便高度专注于当下战略目标,稳步前进。两家企业在以下几方面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通过三次转型升级,实现了本土企业向国际一流的跨越。

①培养转型升级发展意识与前瞻性。基于对行业前景的正确认知,两家企业都提前认识到了行业中存在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在成功占领市场后,主动淘汰落后设备和低端产品线,保证研发投入,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向产业链上游攀升以保持市场占有率。优先做出了淘汰落后产能,进军高端市场,向相关服务领域延伸和增强研发等在内的主动性调整。

②注重技术创新与人才管理。建立系统性科技创新机制,明确新产品规划、加快核心技术和质量突破,提升设计质量和产品可靠性, 同时通过强化人才管理,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在目前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资本、技术、企业家才能等供给要素的数量和产出效率,提高了制度与创新的贡献度。同时通过有效重组生产和市场,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

③高端合作,整合并购。在实现全球化战略过程中,企业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优势项目组合等途径,增强协调发展能力,迅速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通过整合并购高度互补的企业,从名不见经传的国内企业跻身顶端客户的供应链,开拓新市场的同时吸纳被并购企业的高端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与自身发展相融合,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品牌、专利、市场以及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地位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结论与启示

综合分析无锡长电科技和苏州晶方两个集成电路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论文得到如下管理启示:

①提高对行业前景的关注度和前瞻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本行业发展前景,在制造业靠投资驱动高速发展,转型升级还未成为关注重点时,部分有远见的企业就已经结合自身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和行业背景,谋划未来发展方向,并基于对未来的发展规划,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生产线,有针对性地发展新产品、新工艺,与在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时才被“倒逼”进行转型升级且急于求成的企业相比,这些主动性强的企业无疑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和发展空间。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面对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多种转型升级路径,企业应结合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合理选择,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且应注意在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过程中,开发与拓展的经营效果与盈利尚需时间才能显现,只有在技术与管理水平方面有了沉淀的积累,才能进一步提升技术延展性与全面性,拓展市场领域,增强发展后劲,从而达到做大做强的目标,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②激发创新要素活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制造行业中小企业众多,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仍受制于西方国家,创新成为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一方面,制造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与管理,吸收多方面人才,特别重视系统级高级人才,市场营销人员和高端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组建具有创新力量的团队,达到自我创新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应深挖现有科研成果转化,突破关键制造工艺和核心技术,做专、精、新的创新型产品,提升系统设计能力和产品解决方案的开发能力;同时把握时机,吸纳先进研发人才及专利技术,进一步与企业自身融合,增强产品附加值,推动产品品质升级,实现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延伸。企业对内可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对外可通过整合并购、国际合作等不同手段,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精准定位、精心甄选合作伙伴,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结盟,巧借东风、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内外并举,切实提升创新能力。

③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世界制造业产业变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进一步向跨国企业集中。这些企业为了做大做强,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和整合步伐,加紧在全球的产业布局。这种趋势无疑将进一步压缩发展中的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生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制造業企业应注重细分市场,聚焦差异化竞争。目前苏锡两地发展中停滞的部分集成电路“僵尸企业”,宁可在若干个同质产品上挤得“头破血流”,也很少通过整合资源,扩大优势产品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淘汰落后产能”,制造业企业若想突出重围,占得市场一席之地,必须突出企业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应增强重点产品有效供给,通过差异化竞争满足市场对不同工艺节点的需求,形成创新的可持续性和产品多元化布局,同时发展包括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汤杰新,唐德才,马婷玉.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与新常态下的展望[J].改革与开放,2016(15).

[2]郑健壮,徐寅杰.产业转型升级及其路径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4).

[3]秦月,秦可德,徐长乐.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粘性机理及其实现路径——基于 “微笑曲线”成因的视角[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05):6-10.

[4]J HUMPHREY,H SCHMITZ.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J].I DS Working Paper 120,Brighto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

[5]曾繁华,何启祥,冯儒,吴阳芬.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4):45-50.

[6]江心英,李兴花.贴牌企业演化路径国内外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3,v.33;No.291(17):104-108.

[7]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05).

[8]张校溱,黄庆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重庆市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西部学刊,2016(15):75-80.

[9]张富禄.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策略[J]. 中州学刊,2016(5):32-37.

[10]秦丽萍.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6(6):4-6.

[11]于燮康.紧盯“需求侧”加强“供给侧”着力提高江苏集成电路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6(02): 1-4.

[12]中国半导体行业信息网.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十年回顾与展望[EB/OL].http://www.jrj.com,2008-08-04.

猜你喜欢

企业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