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养成的初步研究

2017-05-10施彬

关键词:倾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施彬

[摘要]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倾听,是一种积累;倾听,是一种理解;倾听,更是一种尊重,一种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体现。好的倾听者不仅能听懂对方的语言文字,而且能穿透文字,理解对方内心想要表达的感受。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倾听

数学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还不够,最重要的还是倾听。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自己,学会倾听呢?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的。我校数学课题组针对本校一至六年级数学课学习情况开展了关于《小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养成的初步研究》课题的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数学课的倾听习惯养成的实施的一系列的方案中总结出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倾听

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是无趣的。但作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可以使有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

倾听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相当无趣,当教师要想法设法从无趣的教学中寻找乐趣。只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

1.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

小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求。学生往往喜欢哪位老师才会认真去听他的课。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走入小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一种平等的课堂形式。让小学生在讨论中愿意静下心来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趣。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情趣的情境中会乐于倾听他人。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窗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卡通人物,把教材中的例题加以结合,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愿意倾听。如教学二年级的《口算乘法》时,可以从学生喜欢的喜羊羊动画片的歌词人手,问学生有几只羊?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引导学生以此为内容提出一个有关乘法口算的数学问题。这样把教材中的习题加以创新,使相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乐于倾听。

3.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练习起来,让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可操作性。如在教学“估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家里抓一把米,先估一估,在数一数,同桌之间可以相互竞赛,看谁估的准。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激增,教师进一步引导:看看操场上那个大树估计有多少片树叶?生活中很多问题需要估算,这个时候就不能精确计算,学生的积极性肯定非常高,很乐意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这次估算教学就很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教师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变

教师上课要有弹性、学会动静结合。小学生喜欢有趣的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就会静下心来听老师讲课。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利用多媒体,先出示三张不同的图片:一号木板一只脚、二号木板两只脚,三号木板三只脚,看哪一只木板你站上去不会塌?学生很容易回答三号木板?教师反问为什么三只脚的木板稳呢?因为三只脚组成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就和容易理解。教师要求一个学生说明原因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看有没有说错。学生就自然而然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课堂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细化训练,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学生想听,但不一定会听。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

1.教会学生倾听的姿势

小学生的肢体动作往往能反映学生是否在听。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想表现自己在认真听讲,就双手放在桌子上,眼睛盯着黑板。除了认真坐好,学生还要求做到神情专一,眼睛注视着发言的同学,如何某某同学的回答和本人一致,可以微笑、点头表示同意。如果不同意或者有问题,学生必须举手,等待老师的叫唤,不能大声喧闹。学生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就很容易看出这堂课学生的掌握晴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2.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

到底在课堂上学生怎样才算认真听呢?教师首先要求小学生做到心静,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开学初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听和说同等重要,说是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听懂别人的意思。

三、训练“四心”。使学生学会倾听

1.训练学生专心听

听是说的前提条件,会听才会说。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小学生不愿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如在教学:一个数减去5,乘以5,加上5,除以5以后,结果还是5,这个数是多少?下面的学生吵的炸开了锅,我就不紧不慢的说:“看哪一个同学能静下心来认真听其他人的回答。”一句普通的话语顿时让喧闹的课堂安静了下来。教师可以观察四周,看看有没有同学认真倾听,如果有个别的同学,就叫他复述上一位同学的发言,让他们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2.训练学生耐心听

小学生活泼好动,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特别是某同学回答错误时,总想表现自己。这个时候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有不同观点先等学生说完在举手回答。教师不能打断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说“我比较喜欢遵守纪律的孩子”或者“我请举手端正的小朋友回答”,以规范学生倾听的习惯。

3.训练学生细心听

教育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听完整,切不可断章取义、中途把注意力转移。无论是老师讲课,还是学生发言都要做到细心听。遇到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先用笔记下来,慢慢养成学习记他人发言要点,学会辨别他人的正误。

4.训练学生虚心听

教师应该教导学生认真倾听,是对发言人的尊重。只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才使发言人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等下次你发言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当一位学生发言时,其他小朋友有不同意见,要注意引导他们先肯定优点,在有礼貌指出缺点,分析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的,需要在下次发言中有待改进。例如我们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7

学1:因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师:他说的和你一样吗?

学2:不对,应该说三角形面积是拼成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谁能说的更清楚一点?

学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形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还可以怎么说?

学4: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在这里,通过让学生补充同学的想法,评价同学的想法来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我不断发问,学生不断补充问题的答案,在这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不断补充,训练了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

3.教师学会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优化。

在课堂中学生倾听的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同学都能发言教师只能选择叫几个同学发言,但也有规律可循。

有一个老师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长和宽的比是2:1,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刚开始有很多人算错,长都算成16厘米,宽8厘米。老师就让做对的同学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许多同学似懂非懂。老师就引导学生发问,这里的24厘米是几条长和几条宽的和。做错的同学马上提起精神,24厘米是2条长和2条宽的总和,要算一条长和一条宽的总和应该24除以2。那个老师马上又出了一道类似的题目: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做错的同学比前面少了很多。由此可见,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学生的“病根”,对症下药。教师要找到学生的共性,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学生才会认真倾听。

4.教师的强化训练不能松懈,要持之以恒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每一堂课上认真强化训练。倾听做为人的一种基本技能,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这一堂课上,教师写一个算式,让学生说一个和它答案相同的除法算式。

师:16÷87生1:8÷17生2:32÷477生3:64÷8……

学生认真倾听了别人的回答,遇到雷同的就会思考有没有其它的答案。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就很活跃。学生也能够认真思考,静下心来听别人的回答,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答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倾听的好习惯。

三、教师要学会恰当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倾听。

1.教师可以采用言语激励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要经常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你听的很认真”、“你真聪明,这么快就听懂了”、“你听的很仔细。”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褒扬,如“你把别人的优点都学过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连多读了一个字你都能发现,你听的好仔细哦!”。让学生能够在倾听过程中得到表扬,获得满足感,就更能激发学生下次继续倾听。

2.精神激励法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那些枯燥的判断题、易错题拟人化,如判断题就改编成我是小小评论家,我会评;易错题可以改编成我是小小医学家。将这些“小医生”、“小小评论家”、“小博士”、“小小设计师”奖状颁发给小学生,小学生会有无比自豪感和满足感。

受人表扬,被人尊重能使人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教师在课堂上正确恰当评价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些荣誉称号虽然不现实,也不会使学生感到虚无缥缈。

在课堂中除了运用表扬激励,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用无声的激励,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表示对他的赞同。当学生不认真倾听时,教师可以悄悄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提醒他要认真倾听。有时候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不影响教学秩序,但效果却达到了,正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每周下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选出优秀倾听者。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正面评价、鼓励,学生才会乐于倾听。

四、教师要示范引导学生养成倾听习惯

1.教师在课堂上要洗耳恭听,捕捉教育契机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的同时,自己也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吸取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及时反馈。不管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说的不明白还是很清楚,都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千万不能打断学生的讲话。教师要努力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地方、有价值的观点。如在教学25×(40+8),数学书上是要求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来做,25×(40+8)。马上就有同学说比这还简便的方法,把25×48看成25 x4×12更简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法的多样性,同时选择最简便的方法。教师要及时表扬这个同学:“认真思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一教学契机的捕捉,激活了整个课堂秩序,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都竖起小耳朵,认真倾听。

2.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察言观色,帮助学生解惑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辨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比如上学期我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学生在选择信息后,通过猜想、验证得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时有一学生提出:“老师,我们发现这个规律不对,24÷5=4……4、(24×2)÷(5×2)=4……8,这两个式子就不相等。所以24÷5≠(24×2)÷(5×2)”学生一个人的问题质疑了教师和另外同学,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竞提出这么一个惊人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通过小组合作,不断交流,不断提炼,不断展现自己。从中学生不但学会了“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而且还会拥有一种“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觉。

做为一名数学教师,还应该具备敏锐的分辨能力和細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课堂精彩的瞬间、有价值的信息。如教学《商不变规律》时,书本上写着: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时就有学生提出一个疑问:24÷5=4……4、(24×2)÷(5×2)=4……8,所以这个规律错了。学生一个人的问题,引起了全班人的思考,学生们的兴趣就更浓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不断交流、不断验证。通过讨论发现商是不变,但这个8是余数,这时同学才恍然大悟。通过学生的猜想——验证,让学生刨根问底,还体会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觉。

曾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帮助、督促、鼓励。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捕捉教育契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听边记、边听边复述,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成长。

冰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火花,只要我们去做有心人,一定能成为“水滴石穿”的高手。让我们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吧!

猜你喜欢

倾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