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的田间路

2017-05-10刘克定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随园赤脚鱼塘

刘克定

故乡,是我的襁褓。离别故乡这么多年,那乡间的草木,田间的小路,最使我梦魂牵绕。那细长的田间小路,总是弯弯曲曲的,像老爷子手背皮肤下的静脉。这一条路和那一条路,各依各的形态,编织着对生活的共同憧憬和向往,时而汇合,时而分道扬镳,时而蜿蜒远去,时而曲径通幽。而在“血管”里,常年流动着乡下人文的血液。

路面的泥土,虽然凹凸不平,但被踩得紧实。冬天,当冰雪覆盖大地,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又将小路的身影勾出。遇上雨天,它变得黏糊糊的,粘掉路人脚上的鞋子,稍不留意,还会叫你仰天一跤,摔得满身泥泞,狼狈不堪。此时,只有那赤脚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从不见滑倒。他的脚丫像铁爪一样,钳住泥巴,稳稳当当迈向前去。有人说,乡间的路是赤脚汉走的路,是庄稼人走的路。正如诗人艾青所写的,赤脚汉和独轮车,是乡间小路的开拓者。

我也曾是其上众多的行者之一,儿时总对小路的弯弯曲曲,感到神奇,它为什么老是绕弯呢——

第一道弯,是绕过何叔家的鱼塘。这鱼塘不大,何叔已经经营了很多年。逢年过节,他全家出动,把网一拉,嗬!好几百斤活蹦乱跳的草鱼、鲢鱼、鲤鱼……全村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何叔鱼塘的鱼。

第二道弯,是绕开发嫂家用篱笆围着的菜园。茄子、扁豆、丝瓜、辣椒……她每天担水浇菜,头天晚上将瓜菜摘下洗净,第二天清晨送到集市卖钱。勤劳的发嫂,方圆数里都有名,她种的菜,新鲜,味道好,又不贵。

第三道弯,是绕开一株老槐树。老人说,当初这棵树还很小,长在路中间,老祖宗说,落地生根,不也和咱人一样吗,决定不移走,人是活的,绕开一点不就结啦!于是直行的路在这儿拐了一个弯。

还有细舅家那破房子,尽管断壁颓垣,毕竟是他祖上传下的基业,已经上百年了。村主任说等以后村里有了钱,大家给他拾掇拾掇,弄一个新场院。

还有田间几口井,水质很好,甘洌清凉,村里人常用来煮饭烧茶,行路人也常喝这水解渴,为了保留这井,小路又拐一个弯……

我坐在老槐树下思索。槐树正开着花,一串一串挂在树上,香入心脾。

小径弯弯曲曲的真正含义是多么深刻、丰富,多么富有人情味儿!这弯弯曲曲,就是數代人生态的版本。读懂这本“书”,就知道世上有山、有树、有井、有房子、有鱼塘、有篱笆、有庄稼……

想起清人袁枚筑乡居“随园”,因山势高低不平,难加砖石,只好依山而建,尽量与自然相融合,和谐共存,怡然自适,故称“随园”,实乃识者之为也。

【一评】

那细长的田间小路,总是弯弯曲曲的,像老爷子手背皮肤下的静脉。

而在“血管”里,常年流动着乡下人文的血液。

第一句,是个很好的比喻句,小路弯弯曲曲,像静脉。第二句,直接把“静脉”(血管)替代了小路。

文章主体部分的文字,从几个侧面叙说人文的内涵。从“血管”去着眼,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一个新的称呼——血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从而,使全文也有了灵性。

猜你喜欢

随园赤脚鱼塘
赤脚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随园食单三字经》
袁枚之后的随园
赤脚行者
夏日踩土地,更加“接地气”
食蟹狐想要包鱼塘
植树
好多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