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一支“扶贫铁军”
2017-05-10
有人说他们是充满工作激情的“拼命三郎”,有人说他们是不徇私情的“黑面包公”,也有人说他们是有着铁骨柔情的“扶贫亲人”,当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更多的人称赞他们是奋战在齐鲁大地的“扶贫铁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东省各级扶贫干部层层立下“军令状”,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里,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大决战。
日照:筑牢坚强堡垒 领航脱贫攻坚
日前,从山东省扶贫办传来好消息:在2016年度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综合考核中,日照市进入第一方阵,获得省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奖励1500万元。
成绩来之不易。2016年,在脱贫攻坚的如椽巨笔下,全市开工各类扶贫项目6687个,完成投资86.9亿元,全市6.6万户11.7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落实脱贫和巩固措施,共有2.76万人完成脱贫任务。
一年时间,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靠什么来保障?
这是脱贫攻坚的方程式,也是脱贫攻坚的必答题:唯有加强组织领导,才能凝聚起强大合力,也唯有加强组织领导,才能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脱贫工作千条线,穿针聚合在基层。我们将脱贫攻坚力量向一线摆布,政策向一线倾斜,资源向一线汇集,在基层一线构筑起强有力的脱贫攻坚‘堡垒。”市委副秘書长、市扶贫办主任谢飚说。
面对脱贫攻坚“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紧迫形势,日照市上下联动,构建起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
——从市县到乡镇,成立了由党政两个一把手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实现领导力量、领导机构市县乡三级同步同行。
——完成市级第九轮包联和第三轮第一书记下派工作,29名市级领导包联重点贫困乡镇、市县两级选派441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由第一书记任组长,在300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分别组建了驻村工作队;458个市县单位、441名市县第一书记、277家工商企业帮扶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市县领导包联重点贫困乡镇、市县部门包联贫困村、市县第一书记驻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帮扶贫困村、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的“五个全覆盖”。
——从市直单位选派4名年富力强的副处级干部到两区两县任常委,专职抓扶贫工作;从现任第一书记中确定16名后备干部挂职乡镇党委副书记,负责本乡镇市派第一书记管理服务工作。
由此,全市范围内的包联帮扶机制全面建立,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热情空前高涨。
临沂:上下联动,形成“多兵种”作战
由于资源禀赋差、经济基础薄,截至2015年底,临沂市仍有贫困人口44.2万,占到山东省的1/6,其中76%集中在山区丘陵,脱贫攻坚面临数额大、难度大、投入大和稳定性差“三大一差”的艰巨任务。
打胜仗,队伍是关键。临沂市率先在全省召开了高规格的脱贫攻坚动员大会,确定“实施‘百千万脱贫攻坚行动,全力打赢新时期‘孟良崮战役”在机关层面,选派百名县级领导干部包镇、千名第一书记包村、万名机关干部包户。
健全组织体系。市级层面成立了40人编制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抽硬人、硬抽人”,从市直部门单位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并专门成立了党组。县里同步调整充实力量,镇镇有工作机构、村村有扶贫联络员,形成了齐心协力抓脱贫的强大合力。目前,全市共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257人。
压实脱贫责任。坚持“四级书记”抓扶贫,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由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企业与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分别签订《帮扶脱贫承诺书》《脱贫协议书》,8.6万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为每个贫困户建立了《“三问三清”脱贫档案》,层层压实脱贫帮扶责任。截至目前,全市共签订脱贫责任书25.5万份,覆盖面达到100%。
对接扶贫措施。为确保扶贫措施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市里为每个贫困户发放了精准扶贫包,内置家庭收入记录卡、干部帮扶记录卡等,详细记录了每季度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包扶干部的帮扶记录及每季度的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帮扶成效,便于包扶干部与贫困户及时进行沟通对接。目前,已发放精准扶贫包25.5万个,覆盖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打铁还得自身硬。为打造一支思想解放、奋发有为、能力强、作风实,能够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部队伍,临沂市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对扶贫干部进行了专门培训。全年共培训市县乡党政干部5091人次,扶贫系统干部23507人次,有贫困人口的村干部14877人次。
为确保“精准”,扶贫办的同志常常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带着地图、贫困户档案,直接进村入户进行走访,听真话,摸实情,查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在一次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一项项富有临沂特色的扶贫措施先后出台:摸清了临沂扶贫家底,积累了宝贵的扶贫大数据;村村设立“扶贫理事会”,让村民监督、参与、评价精准扶贫工作;普遍开展孝善养老扶贫,集中政府、社会、子女多方力量确保所有老人生活无忧……
济宁:组织领导是脱贫攻坚的
“关键力量”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济宁市牢固树立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重的任务,从责任落实、队伍配备、能力提升、作风建设、督查巡查等方面加强领导、强化保障,为全市脱贫攻坚大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各级各部门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始终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通过配强干部、加强培训、开展调研等,济宁市不断加大扶贫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力度,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干部队伍是脱贫攻坚的根基。市县两级扶贫办均列为党委议事协调机构,独立运行、集中办公。市县两级扶贫办主任分别从县乡党政班子成员中选拔工作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其中脱贫任务较重的泗水县(占总数的21.67%)由副县长兼任扶贫办主任,梁山县(占总数的17.43%)所有乡镇扶贫办主任均由乡镇长兼任。筛选确定20个扶贫重点乡镇,从市直部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挂职乡镇党委副书记,全脱产助力乡镇扶贫工作。抽调一批有能力、敢担当的优秀干部组成脱贫攻坚“突击队”,全市扶贫系统干部共核定编制175个,实际抽调人员达到202人。
教育培训是能力提升的保障。扶贫工作政治性、专业性较强,为使各级干部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情况、熟悉业务,济宁市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分批分类开展了全市扶贫系统国家行政学院专题研修、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市派第一书记、扶贫重点乡镇干部等各类专题培训,全市各级共举办扶贫培训班630余期,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工作作风是无形的战斗力。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基层调研、组织生活,济宁市打造了过硬的扶贫队伍。扶贫系统的干部始终保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有的为了获取准确数据,“五加二、白加黑”,坚守在工作岗位,有的为了客观评价成绩,舍小家、为大家,将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
德州:强化扶贫队伍建设
摘帽重点村290个,净减少贫困人口56106人,超额完成省下达减贫5万人的攻坚目标,这是德州市去年交出的扶贫成绩单。
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取得这样的扶贫成绩实属不易,成绩背后是当地各级各部门践行从严从实、奋发有为精神,誓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与实干举措。强化扶贫队伍建设,注重扶贫干部培训,提振扶贫精气神,德州打造出了一支素质高、懂业务、信心强的扶贫干部队伍,为打赢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级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干事、能干成事。”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伊始,德州市委书记陈勇就对扶贫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扶贫工作来说,干部是关键性因素。德州高度重视扶贫系统机构建设,配齐配强扶贫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在市级层面,高规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陈勇、市长陈飞任组长,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49个行业部门为成员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扶贫办列市委部门,编制30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30名工作人员的人事、工资、组织关系与原单位完全脱钩,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大家能真正踏下心来干扶贫。截至目前,德州全市扶贫系统工作人员达到774人,确保了扶贫政策和措施快速有效地落地落实。
扶贫不同于其他工作,其对干部和人才的要求更高。为了把最适合、最优秀的干部选调到扶贫岗位上,2016年2月份,德州市委组织部从市直有关部门报名的人员中按1:5的比例,精心选调10名工作人员充实到新组建的市扶贫办;2016年3月份,市扶贫办面向全市公开遴选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经过组织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等程序,从报名的267名考生中录用了12名综合素质最高的人员。目前市扶贫办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硕士研究生2人,呈现出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年龄层次分布优化,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特点。
在当地各县(市、区),也充分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打造出一支支愿意扎根基層、有责任、敢担当、善落实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比如,武城县采取在县直部门单位中选调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18名业务骨干到县扶贫办集中办公,人事、工资、组织关系与原单位完全脱钩。宁津县面向全县公开考录41名工作人员,编制属于县扶贫办,全部下派到各乡镇扶贫工作站开展工作,便于统一标准、统一指挥,大大提高了乡镇扶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如今,在山东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扶贫铁军”撸起袖子,和贫困群众并肩奋战,按下了山东脱贫攻坚的“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