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春潮涌齐鲁山东脱贫攻坚战况观察

2017-05-10王晓霞

中国扶贫 2017年9期
关键词:督查山东贫困户

王晓霞

早听说山东多项扶贫工作开展得好,多次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的批示,驻村帮扶、金融扶贫、督查和信息、产业精准扶贫、改革试验区等项工作作为典型经验在国务院扶贫办相关会议上做介绍,却一直未能有机会实地采访。

3月下旬,恰逢齐鲁大地草长莺飞、杂树生花之时,本刊记者终于如愿成行,虽时间紧、脚步急,难免走马观花,但所看所闻、所观所察却仍倍感振奋。

观察之一:领导重视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数字。2016年,山东省扶贫系统干部增加至万余人,增加将近3倍;同年,省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亿元,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市县两级比2015年增长3.13倍。2017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到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

记者采访发现,从省办、市办再到县办,扶贫办主任均由党委副秘书长或办公室副主任兼任,高规格的组织架构,大大方便了扶贫工作统揽全局、统一调度。

有了规格,还要实干。各级扶贫干部坦言山东对扶贫工作那是“真格”重视,原省委书记姜异康、原省长郭树清不仅多次亲自带队调研摸情况,还专门组织会议研究方案。新任省委书记刘家义第一次到基层调研,看的就是扶贫。新任省长龚正直接分管扶贫工作。因此,山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攻坚克难的能力很强,体现出山东人的一个“爽”字,遇到问题绝不拖泥带水。比如,一路采访中被多位临沂市扶贫干部说起来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市委副书记张宏伟,在了解到革命老区临沂市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人口占比达66.7%后,就几上几下征求意见,最终出台了特惠性强、含金量高的“金十条”——《临沂市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实施办法》。贫困户患大病重病,经多层报销后,自费部分最高不过3500元。

扶贫工作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暴露,棘手问题随时出现。山东的经验是,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记者采访发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各级扶贫办主任汇报起扶贫工作来都头头是道,颇经得住“问”。

观察之二:干部拼命

适应战情需要,山东省从2015年12月紧急组建扶贫队伍,各级扶贫机构“边垒锅台边做饭”,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迅速投身攻坚战。自从成为扶贫人,他们的工作、生活就再无工作日、节假日之分。打铁须得自身硬,一年来,全省范围内举办扶贫培训班600多期,13万人次参加培训。工作繁忙时,他们就以“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为自我激励。比如,周日下午七八点入户调研结束,开会交换意见、形成初稿、报审、形成定稿等多项工作要在一个晚上完成,次日早晨一上班,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就报至相关领导。谈及此,扶贫办同志自豪地说:“这就是山东速度。”

再举一例。山东省扶贫开发综合平台最先通过国务院扶贫办备案,这个平台的建设,同样体现了山东扶贫干部的“拼命三郎”作风。来自省扶贫办的80后干部赵建忠告诉记者,承担平台开发的那家公司与扶贫办夜以继日一起奋战了124天,因受不了扶贫办的工作节奏,几位IT精英多次叫苦:“这活儿,接得后悔死了!没见过像你们这么忙的单位!活儿要得急,还要求这么多。”其中一位研发人员因无暇约会女友告吹,项目完成后再不接扶贫办的电话。如今,上接国务院扶贫办,下连市县乡,横向对接48个成员单位,拥有扶贫开发业务平台、社会扶贫供需平台、官方网站、移动端等应用系统和省市县三级联网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综合扶贫平台,已经成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信息发布台、经验交流台、成绩榜。即使是下乡途中,各县市扶贫动态、任务完成排行榜均可在手机端实时呈现,打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观察之三:创新成果多

行走在村村寨寨间,深感山东扶贫开发工作亮点丰富、特色鲜明。

临沂市将财政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到扶贫项目产生的收益,折股量化到贫困人口,全省已有38.8万人持股分红,并实现了贫困户的动态进退;鄄城县将工厂开在田间地头,贫困妇女足不出村甚至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就业,挑挑杂发、缝缝窗帘,每月都能赚来千把元收入;兰陵县将社会捐赠项目化管理,进行统一登记、消毒、打包、发配,让社会扶贫资源精准滴灌到有需求的贫困户;聊城市将危房改造和邻里互助结合起来,让孤寡老人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还在日常生活上得到了本村贫困妇女的照料,照料的费用给付于贫困妇女无需老人负担;沂水县在每个村成立了扶贫理事会,宣传扶贫政策,传达贫困诉求,监督扶贫成效,并将扶贫资金的承接主体和经营主体进行分离,将项目的所有权和收益权进行分离,既保证了资产、项目的保值增值,又能保证贫困人口精准受益;莱芜成立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使当地的红白喜事不再成为群众因婚丧嫁娶致贫的烦恼;蒙阴县联合农商行开发了“子女赡养贷”,帮助贫困户的子女改善经营条件、提高经济收入,使他们在赡养老人上走出有心无力的困境;失能老人生病期间还能获得每月300元的護理费……在山东采访,记者多次由衷赞叹: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贫困户有困难,扶贫人就有办法。山东扶贫,招数真多!

观察之四:方案精准

素以直爽大气著称的山东人,在扶贫工作中却能做得十分精细,颇有一番“绣花功夫”。

绣花,花和叶针法不同,山东扶贫因人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发挥山东农业产业化基础较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优势,让贫困户入协会、入合作社、进入产业链;对不方便外出打工的,通过扶贫车间来解决就业问题;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把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整合后投入到设施农业、光伏等项目形成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贫困人口,使他们持股分红实现保底收益。

绣花,需要精描细绘,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山东的扶贫工作用心体贴,针脚绵密。菏泽西韩桥村68岁的谷秀申腿有残疾但双手灵巧,县扶贫办就为他配备了手提式缝纫机做鞋垫,他每天可赶制20多双鞋垫,每月拥有了一千多元的收入;济宁市针对一些年老体弱者的秋收困难,采取了“扶贫助秋收”行动;临沂团市委协调鲁南制药、罗欣药业,向市派第一书记任职村的所有贫困户赠送了价值100万元的小药箱。临沂市司法局为所有第一书记任职村选配法律顾问353名,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核等法律服务2875次,有效解决了第一书记有工作热情、有扶贫资源但不懂法的困难。

贴心的服务,精细的工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已经外化为山东省扶贫干部的扶贫实践。山东扶贫,既爽且细。

观察之五:善于借势借力

山东的几个优势,都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大用场。“要想富先修路”的交通优势,以寿光大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链优势,这两大优势在脱贫攻坚中优势凸显,此处暂且不表,只来说一说山东扶贫如何借儒家文化优势和沂蒙精神优势之力。

“你活得光鲜亮丽,父母却低声下气。”如何让子女在扶贫这一温煦人心的事业中不缺位?这是一道急需全社会破解的难题。山东济宁市是孔孟之乡,曲阜为孔子故里,邹城为亚圣孟子故里,济宁市扶贫办发扬儒家文化的孝善传统,开发贫困户子女的积极性,引导贫困户子女树立“父母贫穷乃是子女耻辱”的意识,以扶贫理事会为载体,使全市有子女的贫困户普遍与父母签订了赡养协议,同时,发动一些社会企业捐助孝善基金,再由村集体出资一部分形成配套资金,以10%-20%的配套比例按月发放给贫困老人,并定期晒榜单、晒孝心,此举不仅改善了贫困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让亲情得以巩固,可谓功德无量。现在,济宁孝善养老的做法已在全省得到普遍推广,有子女的贫困户每年可因此增加收入1300-1500元。

为充分激发沂蒙精神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作用,近年来,山东省一方面大力加强红色遗迹的保护、加大红色景点的旅游扶贫力度,同时,将扶贫干部培训、第一书记培训安排在红色景点开展,以激发扶贫干部的攻坚斗志。2017年2月14日至21日,山东省省直单位第三轮第一书记培训班在临沂举办,28名挂职县(市、区)委副书记、612名省派第一书记,在临沂市华东烈士陵园隆重举行誓师大会,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默哀后,全体学员集体宣誓、签名承诺。

脱贫攻坚是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是一场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民心工程,山东省开动脑筋,让各种优势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作用,这盘大棋,下得好。

观察之六:群众内生动力强

3月23日下午,记者在位于沂水县于泉庄镇尹家峪村金龙合作社,看到了这样一幅壮观景象:大面积的梯田,正在作业的机械,新栽的桃树,现代化的飘香的有机肥料配置车间,在田野中和厂房里快乐工作的合作社社员……

尹家峪村是山东省首个、全国第4个有机发展示范村。2015年1月,在外打拼20年的赵传博返乡创业,以有机方式带领356名社员种植晚熟甜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给全村乡亲安排合适岗位,现在,全村即使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也都老有所为、老有所养。每位合作社社员可领到4份收入:土地流转金为每亩每年600-1000元,在合作社务工工资收入为每月2000-3000元,此外,还能获得由土地产出决定的生产管理分红和效益分红。去年,他们纯正有机的“百桃”品牌甜桃,每斤十多元还供不应求。园区吸纳了48户贫困户,占全村贫困户总户数的72%,他们年内即可脱贫。

夕阳西下时分,72岁的魏兆德老人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异地扶贫搬迁使他住上了好房子,加入合作社又使他每月拥有了2400元的收入。“我每月多上两天班,所以我能多开四百!” 魏兆德伸出四个手指头高兴地说。据了解,加入合作社前,他的4亩山地每年纯收入只有三四百元,他和老伴还要照顾一个生病的哥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合作社的成立,让村庄生机重现,28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务工,年过古稀的他,也心满意足地拥有了安居乐业的晚年生活。

在沂水县桃棵子村的红色旅游项目中,在蒙阴县野店镇北晏子村孟良晏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电商带动下,在沂南县山东青田食品有限公司的产业链条中,在菏泽市鄄城县西韩桥村的一户一案帮扶中……那些享受到扶贫政策、怀着感恩之情辛勤工作的贫困群众告诉我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如此清晰可触……

观察之七:督查力度大

山东的督查紧锣密鼓。

以蒙阴县为例。3月21日下午,记者到达蒙阴县,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两天前的周六上午,由蒙阴县委书记、县长带队,各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涉农部门负责人参加,分组进行入户督查。县委书记王皓玉来到张峪村调研,对80岁的张家聚和眼部有疾患的王信兰两位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及目前还存在的困难做了详细了解,每位参与调研人员将了解到的情况分门别类,登记在《督查入户调研表》上。当天下午即开会研究问题,第四天即开全县干部大会指出问题、总结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同一天,督查意见书发至各乡镇。“这样的督查每月至少一次,有了问题就能及时发现,有了好做法也能及时推广,基层有了工作困难,领导也能及时知情、协调解决,这对推进工作作用非常大。”县扶贫办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山东对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扶贫部分别出台了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省委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到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范畴,且分值最高,并制定了《脱贫攻坚督查工作辦法》,确定了2016年度扶贫工作重大督查事项,省里每年会集中开展2次大督查,省扶贫办则会随机明察暗访。建立了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点评制度,好的表扬到位,差的批评到位。实行重点工作和督查问题通报制度,直接通报到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加大问责力度,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连续两年完不成年度任务的,对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定期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抽查督导和通报,市、县两级共开展平台抽查192次、实地暗访163次,共抽查干部19335人次,追究问责干部181人次。

扶贫开发,扶的是党的执政根基,开发的是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民心民意。过去一年,山东交出了这样的扶贫答卷:全省17市全部兑现了向省委省政府的承诺,青岛、淄博、东营、威海4市基本脱贫,全省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年度减贫任务。“1+25+23”政策体系建成,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残疾人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搬迁等成绩斐然。全省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不用交学费了,4644名参加高考的寒门学子全部迈进大学校门了,8203名白内障贫困群众免费手术重见光明了,2000余名残疾群众安上假肢重新站立了,1500余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得到免费救治重获新生了……

千帆竞发,万木争荣,脱贫攻坚期的齐鲁大地,春潮逐浪高,风景这边好。

猜你喜欢

督查山东贫困户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开展履职尽责督查 彰显“贴心”民政效应
聚焦养老 跟踪督查